投稿|茅台的“高空加油”式变革

投稿|茅台的“高空加油”式变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砺石快消,作者、金梅
5月29日,i茅台上线了含有2%飞天茅台的冰淇淋,66元的茅台冰淇淋甚至被炒到250元一杯 。不久后,“烧不化”的钟薛高和“雪糕刺客”的吐槽开始在网络上沸沸扬扬 。茅台冰淇淋本来就不赚钱,时机不对甚至可能不赚口碑,它的这波操作是不是徒劳?
7月8日,i茅台上线100天,“抢茅台”竟然在年轻人的阵地小红书掀起一阵热潮,但一次次的申购失败让用户倍感受挫 。从抢着下载到骂着卸载,抢不到茅台的“i茅台”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7月12日,茅台又出大动作,无偿转让营收超过百亿的习酒全部股份 。刚刚营收破千亿的茅台为何如此激进的瘦身?
年龄之变【投稿|茅台的“高空加油”式变革】茅台酒“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 。独一无二的原产地保护、不可复制的微生物菌落群、传承千年的独特酿造工艺、长期贮存的优质基酒资源,加上无数文人政客的追捧,让它成为品质与阶层的象征 。
民国初年,茅台就是军政高层的社交礼物 。抗战爆发后人口迁徙、洋酒进口遇阻,茅台经销者利用竺可桢、茅以升、冯友兰、丰子恺、王伯群等政学界要人的影像,让昂贵的茅台酒成为文人之间的馈赠佳品 。彼时的文豪若能喝上一顿奢侈的茅台,定要回去题诗写词庆贺一番 。
战后茅台酒的销售开始突破地方限制,到新中国成立就已经成为了全国名酒 。但彼时的茅台依然奇货可居,上海报人顾芷庵曾在《新闻报》的随笔中谈及茅台酒:“有从后方来的朋友,带一两瓶到上海,大家视同玉液琼浆,只好浅斟细酌,尝一尝,过一过瘾,决不能放怀畅饮 。”
近年来,茅台的产能持续增长,2015年酒基酒产量达到3万多吨,2020年突破了5万吨,2021年茅台酒产能达到5.65万吨,但对于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 。
随着茅台的不断增产,顶级的文人政客早就实现了“茅台自由”,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茅台依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供不应求的市场,甚至还撬动了更高层次的“收藏需求、投资需求、馈赠需求”,从而引发了大量社会资本的注入 。
53度飞天茅台酒的出厂价格为969元/瓶,终端指导价为1499元/瓶,市场实际交易价格却可达3000元一瓶 。茅台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奢侈品牌,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普通人和收入微薄的年轻人可望而不可及 。
5月29日,茅台冰淇淋首发上市的话题冲上热搜 。加了约2%的53度飞天茅台酒的78g装茅台冰淇淋,售价59-66元,是茅台有史以来首次以“茅台”命名的非酒类食品产品 。
“喝不起茅台但能咬牙吃个茅台冰淇淋”,茅台开始用这种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
7月9日,茅台冰淇淋在官方线上渠道i茅台开售 。虽然价格昂贵,但茅台的4万杯冰淇淋上线51分钟即告售罄 。在电商平台上一杯冰淇淋的价格还被炒到了200元以上 。
2021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1326亿元,利润总额851亿元,狂揽上市酒企一半利润的茅台,为什么看上雪糕这片小小的市场?
与微不足道的利润相比,茅台真正看中的是这些吃冰淇淋的年轻人 。2022年《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称,冰淇淋的主要目标顾客群在13至29岁,其中,女性是冰淇淋的主要购买人群,人数占比超7成 。这批人正是茅台主要消费群体之外的人 。
千亿茅台也开始讨好年轻人了,而且茅台还把向年轻人靠拢、改变品牌姿态,提到了战略高度 。
茅台的新掌门人丁雄军在去年入职后就强调,“从需求端看,处于新消费升级期,年轻群体的个性需求,消费场景的拓展丰富,品质文化的更高追求,都将驱动酒企加速转型升级 。”
但对于茅台的这番做法,也有人颇有微词 。
与茅台冰淇淋线上发售的火热相比,茅台冰淇淋的线下店就没有那么火热了 。而且在社交媒体的各色茅台冰淇淋测评下,评论区网友们有的抱怨冰淇淋的辛辣口感,有的把茅台冰淇淋称为“纯纯智商税产品”,并调侃“名字60块,冰淇淋6块” 。
在网友们吐槽“雪糕刺客”的夏天,茅台着力入局冰淇淋市场本身就带着一定的风险性 。另外,在网红奶茶店纷纷过气靠打折等方式企图艰难翻火的时刻,茅台的冰淇淋网红店也有些生不逢时 。
到底是向年轻人靠拢,还是做“时间的朋友”不追不赶,静待这批人人到中年,然后自然爱上茅台的口感,对此众说纷纭 。但毋庸置疑的是,抓住年轻人的品牌才有未来,与曾经高端洋酒的弱势相比,未来茅台的竞争者会更加复杂,未雨绸缪的做品牌沟通是有必要的 。
跃过“千亿元大关”的茅台如何继续维持业绩稳步上升,是其接下来面临的考验 。除了向年轻人靠拢培育未来市场,努力发展直销渠道,也成为茅台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力点 。
渠道之变茅台神话成于营销,其乱始于渠道 。
90年代末期,国家限制政务消费后,茅台集团开启市场化改革,主动拓展营销渠道,招募专业营销人员开拓市场,重点布局专卖店渠道 。到2004年,茅台集团形成了“专卖店+区域总经销商+特约经销商”的小商制渠道模式 。
2012年,白酒行业步入寒冬期,茅台开始降低经销商的加盟门槛,一边扩充经销渠道,一边做市场下沉,拓宽销路 。两年后,茅台电商“含着金汤匙出生”了 。公司注资1亿元,做新零售转型,并立下三年内独立上市的豪言壮语 。遗憾的是被委以重任的茅台电商并没有迎来这一天 。
寒冬散去后,茅台开始越来越炙手可热 。巨大的供求失衡,直接导致了经销商的惜售、囤货与加价,再加上黄牛的炒作,茅台最后的市场成交价被不断推高 。茅台酒经营权的违规与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茅台电商也成为了腐败重地 。
2018年11月,负责茅台电商的操盘手聂永被免去职务,众多负责人也全被免职,随后茅台电商业务偃旗息鼓 。2018年,茅台开始治理渠道乱象,优化经销结构 。这一年就取消了437家各种裙带关系的经销商,并将收回的配额转向直营、团购渠道投放 。
2021年1月1日,为了让茅台的价格回归理性,公司开始推行“开箱令”,即所有的茅台必须拆箱单瓶售卖 。结果这个“史上最严限售令”,不但将酒价推向了新高,还让茅台纸箱炒出了500元一个的高价 。
2021年8月30日,茅台再次换帅,丁雄军继任 。他多次强调要“让茅台酒回归到合理市场价格”,进行“营销体制和价格体系改革”,“让茅台酒回归商品属性” 。当年12月,茅台正式取消“拆箱令”,同时新增每箱12瓶的产品用于开箱零售 。这一举措让原箱产品供应加大,从而使价格回落 。
曾因沦为腐败重地而被解散的茅台电商,又重启了 。2022年3月31日上午9时,“i茅台”App正式启动试运行,5月19日正式上线 。“i茅台”一上线就登顶了苹果App Store免费榜第一 。上线100日,其注册用户数超过1909万,累计预约人次约7.6亿 。
茅台自建电商平台,最大难题不在平台内部,也不在市场参与度,而是在新旧渠道的利益分配和巨大利益诱惑下的腐败避免问题上 。
一直以来,茅台都与批发代理商深度绑定 。2016年至2021年财报显示,茅台批发代理渠道收入占比分别为91.03%、89.26%、94.05%、91.51%、86.04%、77.3% 。虽然近年占比有所下降,但批发代理商仍然是茅台“伤不起”的对象 。
所以曾经的茅台电商53度飞天茅台的成交量很低,而今的“i茅台”虽然网友千呼万唤,也一直没有上线正装53度的飞天茅台,以避免与代理商渠道的直接冲突 。“i茅台”被定义为S2B2C平台,即通过S供应链平台赋能B经销商共同服务C客户,为S降低成本、为B提高收益、为C创造良好购物体验,为企业实现差异化销售增长 。
具体运营模式为,“i茅台”会员可通过预约后公证抽签的方式,购买茅台生肖酒、精品茅台、茅台1935等产品,亦或是通过抢购的方式,购买100ml装飞天茅台酒 。申购成功者除部分在自营店提货外,大部分靠在全国精选的800多家有配送能力、资金实力雄厚、服务更到位的经销商来配合厂家完成提货 。厂家再按比例支付服务费即可 。
根据2021年年报,茅台批发代理渠道毛利率为90.3%,而直销渠道的毛利率则为96.12%,高于批发代理5.82个百分点 。“i茅台”的运营模式,将经销商纳入整个服务流程,然后缩短渠道距离实现成本优化,提升代理渠道端的利润,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渠道掌控力,与消费者展开更直接的互动交流 。
“i茅台”主要投放的产品多为与传统销售渠道重合较低的增量产品,在完成了增量市场的试水,与B端渠道逐渐理顺关系之后,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向全品类延伸 。
如果这场转换成功,不但可以进一步降低茅台的销售成本,提升利润率,增强渠道管控力,也会成功实现茅台渠道的重大变革 。但目前“i茅台”对业绩影响并未彰显,想要在渠道中发挥价值尚需时日 。
品牌之变要让茅台在千亿营收之后继续高速发展,近年茅台一直在用多元化的思路,降低对飞天的过分依赖,也在为企业找到更多增长引擎 。
2021年底至2022年1月18日,茅台发布了三个新品,包括茅台珍品升级版(零售指导价4499元/瓶,被称为茅台第一款高端酒)、虎年生肖酒(零售指导价2499元/瓶)和茅台1935(零售指导价为1188元/瓶),剑指千元价格带 。
新酒的推出,意在改变飞天单品牌独大的危险,形成对千元价格带缺位的有效补充,从而成功抢占白酒高端赛道 。在“i茅台”的线上推介助力下,100天来,茅台1935累计实现线上销售额近9亿元,这一数据也刷新了酒类新品在线销售的纪录,成为今年的现象级新品 。
除了持续推进品牌多元化,茅台也在加速聚焦主业 。
2013年,茅台集团旗下9家子公司,开发了268种品牌酒,这些良莠不齐的品牌虽然在白酒低迷时期为公司创收,但也影响了品牌美誉度 。2017年,茅台要求每个子公司保留不超过10个品牌,每个品牌不超过10个条码数,开启瘦身之旅 。2018年,又进一步缩窄到一个子公司5个品牌 。
2022年,茅台集团继续瘦身,直接将拥有30年历史的技开公司的白酒业务,并入保健酒公司 。技开公司直接告别白酒业务,改为聚焦幕后服务工作 。同时公司出清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白金酒公司40%的股权 。此轮瘦身与整合之后,茅台集团旗下白酒品牌“同门打架”现象减弱 。
最引人瞩目的大动作,还是“放手”百亿习酒单飞 。7月12日,茅台集团公告称,拟将所持习酒公司82%股权无偿划转贵州省国资委持有,由贵州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习酒单飞上市”的市场声音甚嚣尘上 。自此,茅台在酱香赛道上“捆绑销售”“同门打架”的问题大大缓解,它切换赛道聚焦主业的路径变得越来越清晰 。
梳理茅台百年史不难发现,它在不断的变革中站在了行业的顶端,但如今要成功完成这场年龄之变、渠道之变、品牌之变也绝非易事 。
丁雄军将这次对千亿茅台进行的变革称为“高空加油式的变革”,他面临的挑战的确不少 。茅台腐败和权力寻租问题屡见不鲜,几乎无法善终成为了茅台董事长的“魔咒”,网友们戏称为“铁打的茅台,流水的董事长” 。在前辈们一个个倒下的魔咒里,不知道新的掌舵者能否以此为鉴、明哲保身 。
茅台电商解体的警钟,“i茅台”也要保持长鸣 。此外,如何公正、公平、公开地满足小批量、刚需消费者的用酒需求,如何梳理和升级复杂的渠道,如何保持茅台在年轻用户中的品牌美誉度和品牌亲近感,这是新的时代交给茅台的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