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会沟通的人,都懂得这3个小技巧
作者 | 孙瑞希
文章图片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 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 ——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沟通都是我们无法绕开的话题。懂沟通、善沟通的人,往往令人尊敬,拥有一段不错的人际关系。
01
沟通中,如何正确表达?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达成共识。但是在工作或生活中,不说事情只表达情绪的现象随处可见。怎样才能把真正的想法表达清楚呢?
(1)了解对方的观点和需求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
领导:“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我用你干嘛?”“能干就干,不爱干滚蛋!”
父母:“你瞅你那没出息的样,就不能跟XX学学?”“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
夫妻:“当初瞎了眼了,才看上你这样的货色!”
这些带有极大负面情绪的话,一旦说出口,不但影响沟通效果,也伤及感情。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情绪点——抱怨。抱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在很多人的沟通模式中,30%是内容,70%是情绪,所以只讲道理,不照顾对方的情感体验,就无法完成有效的沟通。
(2)传达的内容便于对方理解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很多时候,可能我们表达的逻辑没有问题,但因为信息接收方与我们的认知不在同一层级,所以很难完成有效的沟通。因此,在沟通中,对于一些特别专业的学术用语、行业概念等最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
(3)沟通要有逻辑性
一段没有逻辑的言语,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与生命。所以,沟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你的核心论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分论点?支撑它们的论据是什么?这其实是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如有必要再进一步呈现细节,这种方式能够让别人特别是领导迅速明白你的想法。
文章图片
02
沟通中,如何有效倾听?
圣经把“聆听”放在沟通过程中的首位,把“说”放在次位。一般人总认为沟通的重点在于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却说:“最有说服力的人是擅于倾听的人。”
在倾听的过程中,尽管我们并不一定会同意对方的看法,但是通过积极地倾听来展现彼此尊重的态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我有一个来访者,做汽车销售顾问。他很苦恼的是,自己口才不错,表达能力强,怎么每个月业绩与同事们比都差那么一丢丢呢?
我和他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口才太好了,表达能力太强了,所以总习惯抢话、打岔。有时候,我还没有完整地表达出自己意思的时候,他就直接说出他的看法。
这其实是做销售的大忌。即便你的产品有优势,你的能力有优势,但你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才有可能成交,而他的表达方式,听得少,说得多。
沟通是双向的,当你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自己身上,而没有在客户身上时,你怎么能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对方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又怎么能成交呢?
有效的倾听才能带来有效的对话。如果是面对面沟通的,有效倾听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1)Look——注视说话者;
(2)Ask——提出相关的问题;
(3)Don't interrupt——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4)Don't abruptly change subject——不突然改变话题;
(5)Emotion——控制自己的情绪;
(6)Respond——以言语、情绪、表情或肢体动作给予适当的回应。
最有说服力的人不在于喋喋不休地表达自我,而在于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人。
文章图片
03
沟通中,怎样处理人际冲突?
所有情绪的产生都是因为没能满足需求,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需要的尝试。在沟通中,如果能够做到以下3点,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人际冲突。
(1)不要轻易进行道德评判
人们习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善恶是非的判断。当我们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评判时,就很难对一个人做出客观的判断。
比如我早年工作的时候,有个员工是老板的亲戚,他部门的人都说他能力太差,要不是看在老板的面子上,他早就被扫地出门了。我后来和他有过几次直接的工作接触,但我发现,由于一开始就听到了关于他“不咋地”的流言,所以我很排斥他。慢慢接触了几次才发现,他其实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差。
所以,很多时候,职场上的人际冲突是由于我们人为设置了道德评判的标尺,造成了沟通的障碍。职场沟通,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对事不对人才能达成成果。
(2)不要做无谓的比较
很多人喜欢比较,比金钱、比地位、比配偶、比子女……陷入这种比较模式中的人,内心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小,因为往上看一眼看不到头。所以遇到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强的人的时候,往往会把对方看成是假想敌,亦或者内心夹杂着“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感。这些主观好恶的形成,都会成为沟通的“地雷”,点火就着。在很多场景下,比较是一种批判,过度地比较会让我们丧失对自己、对他人的善意。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很多人喜欢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或生活。比如有些家长,他们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然后还要冠上一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我做高管教练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老板。自己在管理方面有诸多疏漏和欠缺,但遇到职业经理人犯了类似的错误,就不能容忍。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板,他们的行为模式中对别人的要求都带有个人意愿和强迫的色彩。这其实就是制造矛盾和冲突,而不顾他人的感受。
他们的语言倾向于命令和指责,而不是关注对方的感受与需要。这种沟通方式造成了心灵的隔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清了自己的事,听懂了别人的想法,还得懂得协调人和人的不同。
《罗马书》12 章18 节提到:“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尽管我们不可能在生活中完全免除冲突,但却要尽己所能地与他人和睦相处,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
沟通是管理的浓缩,人要一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真正的高情商,就是会沟通。懂沟通之道,方能享沟通之妙。
【真正会沟通的人,都懂得这3个小技巧】作者简介: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十余年HR从业经验,经历了从一线员工到高管的职业发展历程。只写实用的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如果你正处在职场困境中,请为自己找一个靠谱的答案!
推荐阅读
- 学习《P.E.T双赢亲子沟通课》第9课(怎样听,孩子才肯和你无话不谈)
- 一文教会你从零开始画echarts地图
- 爱奇艺会员规模历史性增长,会员收费已成
- 百度区块链肖伟(Web3.0给区块链带来至少10年可持续发展机会)
- 学会和解,方能遇见幸福的自己
- 投稿|名创优品会成为下一个瑞幸吗?
- “情感刚需”社会,改版归来的《非诚》能否让观众“爆灯”()
- 会计,还有前途吗()
-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如何从华容道逃跑的(领略王者的沟通艺术)
- 香港人才入境计划宣讲会今日在我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