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画展有感

今天下午,在散步去上海图书馆的路上,看到一个艺术展,就和女友一起去观看了一番。

我自己是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比较低的,但此番举动并非是附庸风雅,而是真正地想去慢慢体悟艺术。艺术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等。其中,能够给我最直观感受的是音乐和电影,而今天看的是绘画展。
通常,我看到绘画作品,如果作品非常写实,我会惊叹于作者技艺之高,表达之传神,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绘画不是写实的,我就变成二丈和尚,完全摸不到头脑。今天刚刚走进展厅,我看到着这样一幅雄鸡图。


看到这幅画,我对女友说,我真的一点也不懂艺术。
这个画展,是纪念李老十诞辰六十周年的。李老十是一位已故的画家,出于对已故者的尊重,我谨慎地观察着这份作品,然后慢慢踱步观看其他作品。
我发现李老十的画风并没有非常统一,大体分为几类:一类是画雄鸡的,简单,也传达出某种神态;一类是画着鬼物的,又像是表达着人生百态,被称为“鬼趣”;还有就是人物,往往似一位老僧,又似遗世独立的山人;还有些画是残败的莲蓬、荷叶与断杆,残破又似乎另有意味。
我不明白,但突然想起吴军老师讲解毕加索——了解一个画家的画作,最好的方式是了解他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而恰恰,展馆里有关于李老十的视频介绍,我拉着女友一起观看。观看了一会儿之后,我轻叹一声,对女友说,走吧。
我突然间在某种层次上理解了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李老十内心追求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李老十追求高雅与平和,却没有相应的现实的手段和力量,这让他的一切追求变成水中月,成为其痛苦的根源。他把痛苦焦虑画在画里,没有勇气去改变生活,他是一个敏感而无力的悲剧人物。
走出展厅,我心中禁不住对灌注在艺术中的生命力量而感叹,同时我又忍不住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待艺术。一份艺术作品要有价值,就要得到别人的认可。绘画作品,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感悟、情绪、观念,但是却并不一定能够借由画作本身传达给观者。就如今天,若非视频对李老十生平的讲解,我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已。所以,很容易理解艺术家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办展览,他们要把自己作品中的思想传达给观者,希望观者能够理解,理解产生认可。毕加索,画作价值之高,不仅仅由于他的绘画技艺,还因为他是一位营销大师,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对于自己的画,毕加索会给别人讲述自己创作背后的场景、故事和思想,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是少有的在生前就把画作卖到天价的画家。想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梵高悲剧的一生,为何生前画作价值一般了。
奥卡姆的刀

【观画展有感】产品、媒体、运营,毕加索一个人就是一个队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