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

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锦缎
过去两年多来,“光电风储”领衔的新能源宏大叙事,在资本市场高潮迭起 。其中一个接一个的泡沫吹起与破裂,令广大投资者时而亢奋时而扼腕 。整个板块中枢上扬过程里,最终大家发现,最具韧性与价值的公司,终究还是那些遵从产业第一性的产业龙头们 。
归根结底,叙事再努力,也要回归到对产业的价值贡献上 。
比如在锂电板块,各种前沿技术路线屡屡成为市场焦点话题,但迄今为止仍是磷酸铁锂与三元二分天下 。还比如当前最受资金追捧的储能领域,一家家电化学类型公司估值倒是打满了,但重点重大工程仍是属于数十年前即已成熟的抽水蓄能 。
再比如本文探讨的光伏产业硅料这一分支,不少人都在预期基于硅烷流化床法的颗粒硅,将要颠覆掉既有的多晶硅供给格局,但我们目前看到的仍是下游企业不断用巨额“长单”锁定后者未来数年的产能 。
技术总是向前不断迭代延展 。但回溯人类工业史,常识在于,在规模性生态面前,一项后发技术对于产业的适配总是漫长的 。长期看我们要乐观,但这个过程里我们更须时刻对产业的第一性保持敬畏,不断审视新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其之于产业生态的贡献度 。如是,作为投资者,我们方能与产业进度保持协同成长 。
01 “优势”背后的现实悖论市场对于颗粒硅技术的热忱期待,其来有自 。
一直以来,硅料都是耗电大户 。电费是多晶硅制备过程中的重要成本,占比约在31%-42%之间 。此种背景下,降低电量消耗,就成为这一技术领域降本增效最为直接的方式 。
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
文章图片

图:TCS改良西门子法成本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大证券
目前,改良西门子法经过持续技术迭代后,综合耗电量已经由此前60kWh/kg.Si,下降至48kWh/kg.Si 。虽然降幅明显,但与颗粒硅的硅烷流化床法相比,差距显著 。
据协鑫2021年报披露的数据,其某基地的颗粒硅综合耗电成本已经控制在14.8kWh/kg.Si 。以此数据计算,其耗电量仅为改良西门子法的30%,有着极大的降本空间 。
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
文章图片

图片:颗粒硅
除耗电更少这个优势外,颗粒硅还存在生产工序简单这个优势 。
目前行业主流的改良西门子法,主要利用氢气还原三氯硅烷(SiHCl3)在硅芯发热体上沉积硅,通过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SiCl4氢气工艺,实现物料闭路循环 。整体而言,改良西门子法主要分为合成、提纯、还原、尾气回收、冷氢化、后处理六大工序 。
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
文章图片

图:改良西门子法的六大工艺流程 资料来源:《多晶硅生产工艺分析》,光大证券
与之相对,硅烷流化床法是将细小的硅颗粒种子铺在有气孔的床层上,然后从下面通入硅烷气体和其它反应气体,这时硅颗粒种子呈现出流体特征 。在加热等反应条件下,硅单质沉积在硅颗粒种子上,生成体积较大的硅粒,通过出料管送出流化床反应器 。
两相对比,硅烷流化床法需氢化、精馏、歧化、流化床还原、尾气回收等核心工序,由于硅烷裂解的化学原理决定其效率高于改良西门子工艺,整体设备体量更低 。
在多晶硅供需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无疑成本投入更低、耗电量更少的硅烷流化床法显得更具优势 。因此市场中出现了颗粒硅将会全面颠覆多晶硅市场的说法,硅料行业似乎要变天了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颗粒硅想要取代改良西门子法传统硅成为市场主宰,那么就必须展现出碾压式参数表现,并接受市场的全面考验 。
按理说,如果颗粒硅果真能耗成本比西门子法低60%以上,那么其完全可以通过价格优势对传统硅棒进行全面压制,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从现实层面看,在耗电量显著低于西门子法的情况下,颗粒硅的市场价格却几乎与传统硅棒价格相当,只是象征性的每吨便宜几百元 。
由此,颗粒硅对外宣称的低成本与居高不下的市场价格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令人迷惑的悖论 。
其实,只要通过系统化的复盘,我们便不难发现在颗粒硅技术隐秘的角落,有些重要事实被忽略了 。
02 颗粒硅的三重隐秘角落制约颗粒硅价格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蒸汽能耗、硅量消耗、硅粉消耗 。之所以市场认为颗粒硅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其核心原因在于将电量消耗与综合能耗画上了等号 。实际上,虽然颗粒硅电量消耗很低,但流化床法实则会用到一定量的蒸汽,这部分理应也算作能量消耗,但却被很多投资者所忽视 。
以协鑫2021年财报中披露的数据为例:其徐州基地颗粒硅的综合蒸汽消耗量在15.3kg/kg.Si,目前蒸汽的折标煤系数为0.1286,颗粒硅的蒸汽消耗折合标煤为1.97kgce/kg.Si 。这一数据甚至比其电能消耗折合标煤1.82kgce/kg.Si更高 。
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
文章图片

图:协鑫科技徐州基地颗粒硅能耗 来源:协鑫科技2021年报
综合计算可得,颗粒硅电量和蒸汽的综合折合标煤为3.79kgce/kg.Si 。这些数据系完全以产业龙头数据为基准,颗粒硅行业中的平均参数很可能远高于此 。
反观改良西门子法,现阶段已经可以做到0蒸汽消耗,因此在蒸汽这一“隐藏”能耗上,颗粒硅是要远高于传统硅棒的 。如果将改良西门子法48kWh/kg.Si换算成标煤消耗,则为5.90kgce/kg.Si 。这意味着颗粒硅当前的综合能耗约为改良西门子法的64%,远比电量能耗差距要小得多 。
除蒸汽的“隐藏”消耗外,颗粒硅还需要比改良西门子法更高的硅量消耗 。在最初的时候,颗粒硅与传统硅棒的硅耗比在1.2左右,虽然如今这个比例有所下降,但颗粒硅依然需要消耗更多的硅量 。
更多硅量消耗有两方面问题:其一硅料本身的价格问题,其二制造硅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能耗 。无论从硅料成本考量还是从能源消耗考量,颗粒硅的成本优势与节能优势都要打上一个折扣 。
同时,在颗粒硅从生产到运输的过程中,还会产生15-20%的硅粉损耗 。虽然硅粉能够以低价出售,而且硅粉的损耗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但这实则也会进一步影响颗粒硅的制备,让成本和能耗再次提升 。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颗粒硅的综合成本与能量消耗几乎与传统硅棒处于同一量级,即使存在成本优势,其空间也很小,尚不足以产生颠覆性的降维冲击 。
03 无法被忽视的质量比较目前行业中对于颗粒硅的判断,实则是存在预期差的 。如果颗粒硅并不能从本质上大幅降低成本和能耗,那么它与传统硅棒的竞争将重新回到产品质量层面 。而这却正是当前颗粒硅技术的短板 。
制备颗粒硅的流化床法并非一门新技术,早在1952年,美国联碳公司已经开始尝试流化床技术,并在随后被杜邦公司发扬光大 。然而,在诞生60多年的时间中,这项技术却始终不温不火,究其原因就在于生产的硅片中杂质过多 。
由于硅烷流化床法底部进料存在气流,因此工业硅颗粒会在反应器内处于悬浮状态,但底部蒸汽气流持续进入,会导致工业硅颗粒不断冲击反应器内部,在长期持续运作下,颗粒硅势必会在不断碰撞中遭到金属材料的污染 。
同时,颗粒硅是在反复碰撞中制成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反应器内壁损坏,为了延长反应器的寿命,行业内普遍采用碳基材料的内衬作为耐磨结构 。虽然这样做延长了反应器寿命,但却会造成颗粒硅中含碳量较高,从而影响颗粒硅的纯度 。除这些污染物外,多晶硅还会存在施主杂质和受主杂质两项纯度指标 。
在综合行业内多方数据后,可以总结出传统硅棒与颗粒硅杂质浓度情况:具体而言,施主杂质浓度和受主杂质浓度两项指标中,颗粒硅分别是传统硅棒的3.7倍和7倍;而在碳浓度、金属杂质浓度数据上,两者则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
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
文章图片

图:传统硅棒与颗粒硅杂质数据 资料来源:公开数据
刨除杂质问题不谈,颗粒硅实际制造过程当中,还受到“氢跳”问题困扰 。颗粒硅的制备并非简单的单次制备,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制造过程中,很容易因反应温度不够而出现内部氢键未断裂的情况,会出现小泡 。为了成功将氢气排除,在拉晶环节必须增加反应时间,因此颗粒硅的能耗实际会比理想中更高 。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影响,所以颗粒硅始终没有大规模全面进入市场 。尽管市场中存在着颗粒硅单炉投料100%的说法,但下游第三方厂商依然将传统硅棒作为主流材料,颗粒硅的投料比例一般在15%-30%之间 。
硅料供需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下游厂家并没有全方面布局颗粒硅,这足以说明目前行业中对于颗粒硅的质量依然存在担忧 。
04 更远的未来:既要乐观,也要客观回溯光伏产业链发展史,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行业 。无论是单晶太阳能电池对多晶太阳能电池的取代,还是电池片的连续升级,都体现了光伏企业不断学习的能力 。
聚焦当下,PERC电池逐渐逼近能效天花板,从P型电池向N型电池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 。虽然HJT电池和TOPCon电池谁能胜出尚无定论,但N型电池无疑都将是电池片企业下一个进化方向 。
从P型电池向N型电池过渡的情况下,已然对上游多晶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硅的纯度上 。目前来看,颗粒硅距离全面达标还存在差距 。
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
文章图片

杂质含量更少的传统硅棒无疑是能够达到N型电池需求的,有颗粒硅企业虽然也对外表示开始布局N型电池,但杂质依然是要高于N型电池用料的标准需求 。
当然,根据技术进步曲线我们可以预期,颗粒硅一定存在纯度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如果颗粒硅能够达到跟传统硅棒相仿的纯度,那么颗粒硅一定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不排除其在某天成为行业中流砥柱 。但这终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包括投资者与产业建设者们一道持有耐心 。
从整个产业链安全与升级发展角度出发,任何人都希望行业中多一些革命性的技术迭代方向 。但对于新的技术方向,我们不仅需要包容,更应该客观 。纵观历史发展,不乏伤仲永式“捧杀”案例 。
【投稿|关于颗粒硅的思考:既要乐观,更要客观】一语以蔽之,颗粒硅这项技术值得长期关注,但在展望这项技术前景时,投资者也必须清楚判断这其中存在的曲折 。最起码从当下的数据看,颗粒硅还是硅料行业的技术路线补充,尚未具备颠覆多晶硅行业格局的能力 。在多重“隐秘角落”未被有效治理之前,其与传统硅棒间的“辅主关系”,或仍是未来一个周期行业的主旋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