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蛋的温情背后(警惕以爱之名控制孩子)
01
这两天,朋友圈流行一个视频短片——《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它原是某银行给留学生推广信用卡的广告,可播出之后,却引发了广泛讨论。
短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男主来到美国留学的第8天,正手忙脚乱地准备做番茄炒蛋,原来他要去参加同学聚会,这时,时钟显示是美国时间下午4点20分。
当他拿出番茄和鸡蛋之后,却不知道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于是立刻给远在中国的妈妈发语音求助。
文章图片
妈妈立即语音回复,爸爸还忍不住插嘴,结果反倒听不清楚了。男主抓耳挠腮,妈妈也急了,干脆亲自下厨给儿子“直播”如何做一盘番茄炒蛋。
文章图片
男主看着一段一段视频,顺利做好了一盘番茄炒蛋,还赢得了外国朋友的交口称赞。
文章图片
用餐之间,外国朋友问起,中国和美国的时差有多少?男主这才意识到,这时的中国,应该是深夜。
文章图片
画面切换到中国,北京时间凌晨4点20分,躺在床上发着语音的母亲得知儿子听不清楚时,立刻起床,亲自下厨,一步一步地示范番茄炒蛋的做法,并由爸爸来拍视频。
文章图片
短片的最后一句「
想留你在身边,更想你拥有全世界,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成功煽情,感动了朋友圈。
感动之余,网友更多的是吐槽:“这么大的人了,连个番茄炒蛋不会就算了,难道也不会上网搜索吗?为什么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想着向父母伸手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
我想,如果我还是没当母亲的女孩,看到这样的短片,想起父母对我们付出的种种,我肯定也会感动得无以复加吧。
可是,当自己为人母亲之后,再看到这个片子,我却丝毫没有感动,反而感到一种悲哀:如果我的儿子,长到这么大,连这点小问题都不能自己解决,这难道不是我教育的失败吗?
表面上看,短片中的母亲极爱自己的孩子,宁愿牺牲自己的睡眠,也要手把手地教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做番茄炒蛋,这样的母爱多么伟大,多么值得歌颂啊!
从这件事中,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位母亲平时在生活上对儿子肯定也是无微不至的。
可是,这种无微不至、毫无界限的爱,不仅让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无形中让孩子感到窒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是视频中的儿子,想到年迈的父母还要这样为自己操心,除了感动,更多的恐怕是深深的羞愧感和无能感吧。
03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父母,既对孩子报有很高的期望,又不信任孩子,替孩子包办一切。
他们替孩子收拾书包,陪孩子做作业,同时为孩子做各种决定,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菜,大到报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
包办一切的父母,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实际上却给了孩子这样的暗示:你什么都做不好,还是让我来吧。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渐渐地就会“习得性无助”(注: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即使长大了,也要什么都问问妈妈的意见,视频里的男主、现实生活中的“妈宝男”不就是这样诞生的吗?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很火的《零零后》,这是一部跟拍了十年的纪录片,记录了五个同一家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在十年间的成长轨迹和历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里的锡坤。
锡坤从小是个热衷探索的孩子,在幼儿园,他会重复不断地试图把足球和同学们的鞋子扔进比他还高的垃圾筒里。
文章图片
在家里,小小的他自己把干面条点燃,
文章图片
还边撒盐边喃喃自语:“撒点儿盐就会爆了。”
文章图片
这时,妈妈无条件地支持他,就算他把厨房弄得烟雾缭绕、满地脏水,妈妈也丝毫没有怒色,静静收拾干净厨房,把孩子当成一名未来科学家那样来欣赏!
文章图片
锡坤渐渐爱上了科学,妈妈也一直支持着他。那时候,锡坤的眼神是多么地有神采!
文章图片
可是,和很多父母一样,锡坤妈妈一方面对孩子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却对孩子有诸多担忧,不信任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替孩子做决定,事事操心。
她担心锡坤享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于是给他报名参加了小采访人员班、英语夏令营。
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为了陪孩子就读更好的学校,甚至不惜与丈夫长年分居。
她希望孩子多交朋友,自己却缺乏社交,也从来不打理自己,几乎年复一年背着同一个双肩包,朴素之极!
她望向锡坤的眼神,十年如一日,总是那样不放心,那样寻寻觅觅、依依不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锡坤,陪他去考试,替他拿书包、撑伞。
文章图片
六年级暑假参加夏令营时,锡坤在电话中告诉妈妈他感冒了,于是妈妈反复告诉他要穿哪件衣服睡觉。
文章图片
沉重的母爱让锡坤不敢用力反抗,他只好消极应对。
他变得越来越内向,时常依靠着妈妈。
文章图片
他的目光失去神采,逐渐变得暗淡、迷茫。
文章图片
十三岁,正当青春年少、精力旺盛的年纪,他却总是显得疲惫不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妈妈也曾想过放手,她在片子里说:“从小到大,就希望早一点撒手。但如果完全不管又于心不忍。这个度怎么把握?我在什么时候可以不管比较好?”
这也许是困扰所有父母尤其是妈妈们的问题。
04
当一个母亲永远把孩子当做婴儿来照顾时,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这样爱其实不是真正的爱,它其实是一种以爱为名的控制。
这样的母亲常常以“这都是为你好”为由,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孩子。在她们眼中,孩子好像永远停留在婴儿时期,没有自由意志,也毫无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需要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
更可怕的是,她们乐于无私付出,甚至把自己累得不行,还一味沉浸在付出后的伟大幻觉中,却从没想过,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这样的无私服务。
这种“自我牺牲”的爱,实际上是以“爱”为幌子,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孩子的需要当回事。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派克谈到爱的定义,也提到了一个类似的案例:
有一位年轻的男患者,他胆小怕事,性格拘谨而内向。他对我说:“母亲对我的爱太深了!她因为怕我在外面受到伤害,从上小学第一天开始,就天天开车接送我上下学,直到高中三年级时,她仍不肯让我坐校车上学,这也给她增加了许多负担。经过我苦苦的哀求,她才终于同意让我坐校车。她真是太爱我了!”可是,派克却告诉他,他母亲的动机,可能与爱没有关系,甚至根本就不是爱。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派克说,真正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直播番茄炒蛋的妈妈和锡坤的妈妈,牺牲了自己,却没有让孩子走向独立、成熟,这样的爱,显然不是真正的爱。
在这两组关系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妈妈对孩子病态的依恋。
看看短片中男主妈妈在发送完视频之后,因未等到儿子的回复而久久不愿放下手机的表情,再看看锡坤妈妈望向儿子,十年如一日依依不舍的眼神,我们就知道:绝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舍不得离开孩子。
可以想象,在妈妈长期单方面的热心付出中,孩子的纠结和歉疚也会日益增加。他们一方面想要尽力摆脱妈妈爱的控制,一方面又害怕如若直接提出拒绝,会让妈妈伤心,也怕背上冷漠、不孝的骂名。
所以,很多孩子就在难以拒绝的母爱中,渐渐丧失决断能力,也可能渐渐习惯母亲的完全控制,在与母亲的病态共生中,失去自己的生活。
05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迟早有一天要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如果我们迟迟不愿放手,那最终吃亏的肯定是孩子。
尤其是男孩,他长大之后是要成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的,如果长期与妈妈保持亲密,依赖妈妈,他又怎么长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和父亲呢?
在男孩六岁之前,他需要一个能时刻关注他、无条件爱他的母亲,可是在他六岁以后,他就需要逐渐地离开母亲,向父亲学习如何做一个男人,这时候,母亲要做的,是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父亲多陪伴孩子。
今年我生下弟弟之后,陪鲁尼的时间少了,他便经常出去找朋友玩。
一开始我还会陪他下楼,因为他胆子小,不敢一个人坐电梯。
有一天,我正在给弟弟喂奶,他着急闹着就要出去,我不耐烦说:“那你自己坐电梯下去!。”谁知他犹豫了一下, 真的一个人走了。这下我反倒开始担心起来。
等他回来,我问他:“害怕吗?”
“不害怕!”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我还以为你会哭呢。”
“妈妈,你不用那么心疼我啦,我长大了,可以自己坐电梯了。”他自豪地宣告。
从那以后,他便经常一个人下楼去找朋友玩,一个人去超市买东西,他变得越来越勇敢、自信。
放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在他们一次又一次尝试独立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感到成长的快乐和自信。
我们做父母的,不需要过分担心,“担心是给孩子最差的礼物”,孩子最需要的是我们的鼓励和祝福,剩下的,就是目送着孩子的背影,望着他们渐行渐远。
借用北大才女赵婕的一段话来说:
【番茄炒蛋的温情背后(警惕以爱之名控制孩子)】“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为人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推荐阅读
- 听我的,没错!
- 投稿|王传福的喜与忧:比亚迪闯进世界500强,热销车型召回6万辆
- 投稿|腾讯电竞的蓝翔梦
- 黑暗与光明
- 我来听你的演唱会(一)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贵州茅台上半年营收首次突破500亿,直销收入翻倍,i茅台今年业绩有望破百亿 |看财报
- 使用structs2的拦截器判断用户权限的操作
- 给岁月的一封情书
- 夏夜的仰望
- 造|造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