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连发泄情绪都要排个队。

工作上,遇到难题要想办法解决;
生活上,孩子哭了要想办法逗乐;
父母面前,需要你照顾的时候要想尽办法有求必应;
......
你不能在孩子嚎啕大哭的时候,跟着孩子一起哭,更不能在父母需要你的时候,丧气落泪。
只有把这一切安顿之后,才能抽空发泄自己的情绪。
对此我也深有体会,熟悉我的朋友会发现,我几乎不发朋友圈。
因为朋友圈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时抒发心情的地方,就算实在想发,也要设置分组,认真思考,仔细筛选。如此麻烦,不如不发。
但是,在我看来,成年人小心翼翼的崩溃,除了身不由己,更多的其实是时间有限,尤其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发泄情绪都得掐秒表。
自媒体人柳主任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自从创业以来,自己已经戒掉了情绪,或者说变得特别克制自己不要放大负面情绪,不自怜,不沉浸在无用的情绪之中。她说:
“印象中崩溃大哭的时候,三年多来只有三次。
并且最近一次我还是定了个秒表,哭三分钟继续去干活。”
在这样“一堆工作等着推进,客户等着约见”的工作节奏里,根本没时间崩溃,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情绪,继而干劲满满地投入工作。
普通人可能不理解这样的发泄方式,但这的确是许多牛人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成功要戒掉情绪?因为情绪会影响注意力,缺乏专注,工作效率就大打折扣。
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教授指出:
“不专注时,人们只能对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行初步加工;而在专注的情况下,则能精细加工,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
也就是说,只有在专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成功地完成手上的任务。”
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在《心流: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在荷兰一家医院里,有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住院已超过10年,思路不清、病况严重,一直以来都情绪淡漠。
医生在对她的跟踪记录里发现,她曾出现过两次情绪高亢的时候,而且正巧都是在修剪指甲时。
于是医生找来专业人员教她修剪指甲的相关技巧,而她也十分热衷于学习。
没过多久,她就开始替病友修整指甲。此后,她的性格发生了180度转变,没多久就出院了。
后来,她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店,挂起招牌,不到一年就能自力更生了。
这个案例说明,把注意力投入在一件喜爱的事情上,是有疗愈功效的。
它能让原本趋于混乱的精神能量变得有秩序,让人重拾生活的热情和意义。
这就是心流的力量。
《心流》中提到,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的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会感到内心的纯净,对手头任务充满自信。
同时很难感觉到时间的流逝,等到结束时发现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当一个人处在心流的状态下,大脑活动的方式,会体现出高效率和准确性,耗费的能量也较少。
然而,激发心流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做到专注。
如果注意力被负面情绪分走了一大半,就不可能产生这种体验。当然,这里说的情绪主要指的是负面情绪。
可见,戒掉负面情绪,你就成功了一半。
03
人生在世,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负面情绪,保证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的困扰,才能提升专注力,掌控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如何才能戒掉自己的负面情绪?
台湾心理咨询师陈志恒介绍了一个方法:将同理心用在自己身上。
他认为,同理心是心理助人中使用较多的一个技巧,即在充分理解对方处境的前提下,主动将对方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
这种方法用于情绪低落、沮丧的人时,往往有相当大的杀伤力。而用在自己身上,也是效果卓然。
因此,当负面情绪袭来时,别急着告诉自己“冷静”,或者“这种情绪不对,我得克服”,而是先找个地方,沉下心来,静静地感受下自己的内心状态,低声对自己说出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
我知道我正在生气/委屈/自卑……
谢谢你用这种方式让我知道我的感觉。
不要批判、否定,就只是简简单单地描述。
当你觉察到,并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就会发现,你的情绪已经平稳了许多,可以开始冷静地思考了。
因为觉察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正念疗法”,说的就是这种方法。
用正念来排解负面情绪,其原理就是通过有意图的、不带评判的、对当下的关注或觉察来达到目的。
被负面情绪淹没时,试着给自己3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发现自己走神时,深吸一口气,同时把注意力带回来,重新放在呼吸上。
不断重复做这个简单的尝试,直到你走神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专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坚持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戒掉情绪,还能敏锐地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是如何飘走的。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戒掉情绪后,你就会收获一个强大的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