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堆料,新能源汽车走上智能手机老路

投稿|堆料,新能源汽车走上智能手机老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能相对论,作者 | 张左文
要说最近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话题王,自然是高合的新产品HiPHi Z 。高达80万元的售价,直接让一众网友傻眼,直呼“凭什么” 。
而通过高合的新产品线上说明会可以看到,HiPHi Z的卖点并不在于“革命性的电控技术”或“领先的动力系统”等涉及汽车驾驶功能的技术革新 。而是“往全车缝隙里”使劲填满的一些“未来科幻” 。
无论是环绕汽车一圈的交互式LED(高合称之为“整车环绕式星环ISD光幕系统“)、无框对开门设计、感应式车门开启方式、装有机械臂的中控大屏、品牌型号参数未详细透露的32个驾驶辅助传感器……都让人感觉高合在强行往“科幻”和“未来”上贴边 。
而这种“强行”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已经不是个例 。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北汽、吉利等传统车企,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充斥着越来越浮夸的灯语系统、以数量取胜的氛围灯、越来越多的屏幕、并不智能的人工智能……仿佛让消费者看到了智能手机刚在国内兴起的那个年代,不断的功能堆料,让人不禁感慨,原来除了时尚圈,科技圈也是一个轮回 。
新能源汽车步入“堆料时代”不同于现在的“争奇斗艳”,新能源汽车在一开始还是非常素朴的 。
在特斯拉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彼时的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动车这一概念还是秉持着怀疑的态度 。而Model 3那“伊拉克”风格的朴素内饰,更是让引来一众嘲讽——“这样的内饰还敢卖大几十万?”“没有发动机,内饰还不行,这是花钱买个大玩具吗?”
投稿|堆料,新能源汽车走上智能手机老路
文章图片

特斯拉Model 3内饰
虽然嘲讽不断,但就像苹果手机影响了一众国产智能手机一样 。在新能源汽车刚火的那一阵字,特斯拉的简装内饰也影响了一众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 。吉利和比亚迪等传统车企推出的首款新能源汽车都采用了类似的简装风格 。似乎去除繁琐的物理按键,让驾驶室尽量的简洁才能体现新能源汽车“舍去枷锁”的真正内核 。
在2019年到2020年的那段时间,国产新能源汽车都在以特斯拉作为标杆,在贯彻简洁的同时,不断地在续航、减重、辅助驾驶、车机系统等硬核内容上加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那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逐渐从300km增加到了1000km;电池组的体积在不断缩小的同时,容量在不断增大;车机和辅助驾驶也逐渐成熟 。
然而,当硬核技术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和智能已经难以实现更大空间的变革时,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想起来最开始消费者们吐槽的重点——“内饰” 。
特斯拉的简装风格在一瞬间变成了“淘汰货” 。屏幕从一块变成三块变成贯穿整个主副驾的带鱼屏,甚至延伸到了汽车顶棚;6色氛围灯都拿不出手,上百种颜色的电子调控和迪厅风格的灯影效果成为卖点;曾经行政级别的后排体验开始下沉到30w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许多SUV和MPV憋屈的第三排空间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航空级的乘坐体验;音响数量开始不断增加;各种名字的人工智能车机开始普及;隐藏式门把都是弟弟,感应式自动门才是新潮……小鹏的鸥翼门、比亚迪的“龙灯”、高合的机械臂等等一众新能源汽车玩家都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只有你不敢想,没有我不敢堆 。
新能源汽车的堆料,大致可以概括为从外观造型到内部体验,从看得见的内容到看不见的内容 。
外观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最先开始“堆”开始“卷”的部分,自特斯拉横空出世,各大厂商和消费者似乎就默认了新能源汽车的首要标识就是要和燃油汽车在外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区别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刚刚在国内兴起的那段时间,一些厂商的新能源汽车造型往往就是在原有燃油车的基础上做一些前脸改装 。直到2020年4月,小鹏P7的上市,算是正式拉开了新能源汽车外观内卷的序幕 。
P7的出现,直接把轿跑车型拉到了20万元的挡位,甚至有不少网友戏称P7为“帕拉梅拉平替版”,而从P7开始,这种低趴、猎装、轿跑元素开始不断地被一众厂商采用——极氪001打出了高端猎装汽车的口号、比亚迪汉以全新的轿跑姿态成为比亚迪的销量担当、高合HiPHi Z更是通过棱角分明的车身设计和夸张的全车LED将“科技”“未来”进行到底……
 
外观的“堆”和“内卷”也渗透到了汽车内部 。
「智能相对论」看到,在汽车内饰方面,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便是屏幕的变化 。
这两年上市的新车里,车内的屏幕更大更多,花活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福特EVOS的横跨主副驾的1.1米大屏、最新的荣威RX5大屏可以左右横跳、理想L9主副驾和第二排中间加起来三个15.7吋的大屏、林肯锐歌(LYRIQ)有夸张的33吋曲面屏、宝马i7后排31吋全景8K影院屏幕,奔驰EQS的MBUX Hyperscreen平铺在整个中控上,岚图Free的中控大屏可以升降……
汽车大屏的发展起源于特斯拉的初代Model S,在汽车普遍存在众多物理按键的当时,一块17吋的中控大屏吸睛无数,作为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标杆品牌,对于后续进场的玩家有着示范作用——“你没有大屏就不智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你没有大屏就不够酷,不够先进” 。
但特斯拉的初衷是消灭一切物理按键,实现高度的功能集成 。现在新能源汽车厂商恨不得整个天窗都安上屏幕的做法似乎与汽车大屏出现的初衷——化繁为简背道而驰了 。
当屏幕的堆料成为厂商的统一动作时,后排乘坐体验又开始堆了起来 。
【投稿|堆料,新能源汽车走上智能手机老路】当原本受制于燃油车机械结构的拥挤的后排空间被释放后,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始在后排乘坐体验上堆料 。座椅电动调节、通风等已经是常规操作 。部门SUV和MPV车型开始引入航空座椅和更为丰富的后排娱乐 。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原本只能在50万+级别车型才能享受到了功能被下放到30万+级别车型,对于消费体验而言是不小的提升 。
类似的硬件堆砌例子还有许多——不断复杂化但实际上没什么太大用处的灯语、以“让人不知道怎么开”为目标的各种隐藏式门把手、越来越多的音响、和智能语音并存的遥控器……
但这种堆料其实和智能手机盲目比拼屏幕大小、摄像头多少没有本质的区别,产品的核心——操控、智能技术、续航等并没有得到提升,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是后排还是屏幕其实都是厂商为了提高产品单价,增加卖点做的“量”的堆砌 。
而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地方,在看不见的地方,新能源汽车厂商们也在做着内卷 。
在车载激光雷达方面,那句“4颗以下不要说话”成为业内金句 。自2021年小鹏P5发布,开启智能汽车搭载激光雷达的序幕之后,激光雷达似乎就已经成为新车的标配 。2022年更是被行业称为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元年 。一时间,是否搭载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数量多少等似乎成为评判一款车辆智能化程度高低的量化标准 。一场新能源汽车的激光雷达“内卷大战“就此展开 。
截至目前,小鹏、北汽极狐、上汽智己、上汽飞凡、广汽埃安、长安阿维塔、长城沙龙、理想、高合、威马等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都纷纷宣布即将量产或交付的新车型将搭载激光雷达 。
第一款量产交付搭载激光雷达的小鹏P5,配备了2个激光雷达、4个全景摄像头、5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9个高灵敏度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共32个感知元件 。而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采用了全套华为自动驾驶方案,车身搭载3 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9个ADS 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感知元件数量高达34个 。
消费者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激光雷达吗?在燃油车时代,没有这么多激光雷达辅助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驾驶体验真的很差吗?答案似乎给不出完全正面的肯定 。而堆积必然带来功能的溢出,就拿最近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卷”的算力来说,不断增加的算力并不能让消费者的驾乘体验同步上涨,溢出的部分算力在平时的驾驶行为中找不到足够的应用场景,以至于一部分消费者车买回去之后三个月功能还没有全使用过 。
堆料的确让车企取得了盈利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堆料受到消费者的反感了吗?其实不然 。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0% 。
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6亿元,同比增长138.59%至206.76%;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亿元至33亿元,同比增长578.11%至795.11% 。其市占率排名居新能源厂商第一,其市占率超过第二名至第五名厂商的市占率之和 。
长安、蔚小理等品牌也在不断发力,1-6月,四家车企销量分别突破110万辆、5万辆、6万辆和6万辆 。
而观察2022上半年电动品牌月销量榜单可以看到,卖的最好的车型都是各个车企相对“酷炫”的那几款——如小鹏P7、比亚迪汉、蔚来ES8等 。
数据摆在面前,「智能相对论」不得不承认,在油价焦虑、电车豪华感飙升的刺激下,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堆料的确对企业的业绩起到了正向推动的作用 。
在比亚迪推出汉车型之前,比亚迪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品牌号召力,打开懂车帝等汽车APP,在比亚迪秦、唐等型号的评论区中都会看到“廉价感”等负面评论,月均销量虽然看得过去,但结合这几款车型的售价来看,似乎也并没有为比亚迪创造出值得“惊喜”的收益 。
但汉的推出改变这一现状,最新出炉的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汉家族上半年累计销售96950辆,成功超越特斯拉Model 3,夺得 20万+高端新能源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而在与传统燃油车的正面竞争中,汉家族在中大型轿车市场更是与BBA三驾马车宝马5系、奔驰E级、奥迪A6L拉开了差距,取得显著的领先优势 。凭借两个市场的成功突围,汉家族成为中国品牌首个成功冲击并站稳高端市场的自主品牌轿车车型 。
具体到车型来看,6月汉EV系列销量为12945辆,汉DM系列为12494辆,纯电与插混齐头并进,均在各自细分市场中牢牢占据着头部阵营 。截至目前,比亚迪汉家族累计销量突破了25万辆,成为中国品牌首款“均价、销量双25万+”的车型,凸显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
而小鹏在推出P7之前名不见经传,那一抹绿色和P7高配版标志性的鸥翼门提高了小鹏的品牌辨识度,让小鹏顺利出圈 。一向走高端的蔚来,也凭借着自身的高端定位,奠定了行业地位……
投稿|堆料,新能源汽车走上智能手机老路
文章图片

小鹏P7鸥翼门
哪吒、极氪等后来者也纷纷加码外观与内饰,一个让人看不出价格的外观配上氛围十足的内饰和足够多的屏幕,已经成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圈的流量密码 。
堆料体现的是车企的茫然目前充斥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堆料现象是行业发展的一种良态吗?
当一辆车不再谈设计,不谈功能和使用体验差异,也不再谈动力能耗,而是在比较算力高低,雷达多少,续航长短的时候,汽车作为一种动力工具的魅力正在逐渐消失,“四个轮子上的ipad”的戏言或许正在变成现实 。
为此「智能相对论」和三位不同消费水平的新能源汽车购买者聊了聊,虽然样本不够全面,但三位车主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黄先生先后购买过特斯拉Model X、小鹏P7和保时捷Taycan,在他看来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更多地偏离了汽车的属性,更像是一个新潮的电子产品 。“从电子产品的角度来看,炫酷的造型和内饰成为主要卖点无可厚非,在跨城续航和充电效率没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时,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像是成年人的大玩具 。”
购买比亚迪汉DMI的李先生说:“买电车看中的就是不用加油,现在二三十万的电车能够享受到四五十万油车的体验,在城市里跑跑电也够用,人都好点面子,这个价钱来说电车的性价比很不错了 。你要说堆料,其实有些功能我平时也不怎么用,但不是有句话吗,我能不用,但不能没有 。”
在长安Lumin的购买者刘女士看来,电车还是简单点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车都往高端、酷炫、豪华走了,其实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就是个城市代步车,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充满能让我跑个工作周我就觉得很不错了 。”
从以上三位车主的采访中可以看到,目前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堆料动作,消费者会认为是“可以有”的东西,而非必需 。
从汽车的发展来看,电车相比于燃油车能够释放更多的空间,同时发动机的移除也让车企能够将更多的成本放在提升车辆的豪华感上 。
但恰恰是这样,逼近内卷的堆料体现的是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茫然 。
在能源、电控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没有更多进展的时候,产品的差异性似乎就只能通过堆料来展现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基本标配L2级别的自动驾驶,在功能性和可靠性上都大差不差,没有拉开太多的差距 。部分配备L3甚至L4级别的厂商,也没有在功能和智能上来提升消费者体验,而是存粹依靠激光雷达的数量“内卷” 。
就像当初的智能手机,当变革性技术,如芯片、处理器等出现瓶颈时,就只能通过屏幕的大小、厚度、拍照、色彩等内容来给手机赋能 。
而这似乎也是产品迭代发展的必由之路,总有那么一段时期需要等待技术变革带动行业革新,那么在这段“缓慢期”就势必要寻找新的话题点来增加产品热度 。
而“茫然”的本质其实是车企难以自主研发新的关键部件,难以解决同质化问题时,就急需寻找到吸引消费者的新的产品特性,茫然间,似乎只有科技和智能的硬件配置堆砌才能凸显出别样性 。
但新能源汽车的灵魂还是在于驾驶、能源、智能化等核心内容,当乘坐体验喧宾夺主,不免会有些本末倒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