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精准医疗时代的最后拼图,MRD监测打响战役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氨基观察基因测序技术 , 让人类对生命密码的解析变成可能 。生物医疗领域也籍由基因测序技术 , 将疾病诊疗推向精准医疗新时代 。
肿瘤治疗便是如此 。在过去十年里 , 从早筛到诊断以及预后管理的全周期环节 , 都在大步往精准治疗方向前进:
诊断环节已经日渐成熟 , 早筛领域的研发如火如荼 , 最后的拼图预后管理也即将被补上 。
肿瘤患者预后管理最有力的武器 , 是MRD监测产品 。因为液体活检技术的进步 , 血液瘤MRD监测产品早已迈上新台阶 , 实体瘤监测产品在海外也迎来了突破 。
很快 , 国内药企们也会跟上 。在过去一年 , 国内基因检测企业们研发最为火热的或许就是实体瘤MRD监测产品 。
从泛生子、燃石医学、艾德生物、华大基因等上市公司 , 到鹍远基因、至本医疗、海普洛斯、领星医学、基因加、桐树基因、世和基因等非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
一场有关MRD监测的“实体瘤战役”早已打响 。
从血液瘤到实体瘤 , 不断出圈的MRD监测MRD即微小残留病灶 , 指癌症患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 , 体内仍有残留的恶性肿瘤细胞存在 。
简单理解 , 就是治疗后那些侥幸逃脱的肿瘤细胞 , 含量或许微乎其微 , 但仍有可能会引起患者癌症复发 。
基于此 , 癌症患者治疗后监控MRD以监测术后肿瘤复发风险 , 便成了刚需 。过去在白血病等血液瘤的治疗中 , MRD监测已经广泛应用 。
不过 , 受限于技术等原因 , MRD监测在实体瘤领域还相对陌生 。如今随着研究的深入 , 人们开始愈发认识到MRD监测在实体瘤领域也大有可为 。
一项在肺癌中开展的研究证明 , 超过99%的MRD阴性患者没有复发 , 并且MRD在常规成像之前预测复发 。这也意味着 , 肺癌MRD监测对于患者的预后管理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
去年3月份开展的“ 第18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上 , 专家们就非小细胞肺癌MRD定义、检测以及临床应用达成了共识 。这也意味着 , MRD检测产品在肺癌领域的应用 , 将会越来越多 。
不仅是肺癌 , 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实体瘤领域 , MRD监测产品也都正在极速发展 , 突破性产品也已经诞生 。
2021年4月 , Guardant Health宣布其Guardant Reveal上市 。该产品通过血液监测的方式 , 就能够在7天内监测出患者残留疾病状态 , 肿瘤医生可以用来识别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复发患者 。
根据Guardant Reveal开展的针对I-IV 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结果 , 所有可监测到 ctDNA的患者均复发(100% PPV) 。这对于肿瘤预后管理 , 势必会带来较大帮助 。
也正因此 , 实体瘤MRD监测成为全球基因监测玩家们新的角逐场 。
个性化与非个性化 , 实体瘤MRD监测的路线之争不过 , 与创新药研发一样 , 实体瘤MRD监测产品的开发同样困难重重 。
当前 , 寻找实体瘤MRD的关键在于 , 通过液体活检技术 , 识别肿瘤细胞在血液里留下痕迹 , 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等 。
但实际上 , 知易行难 , 实体瘤突变靶点较多 , 找到适应症患者突变位点的共性 , 尽量排除患者间异质性影响 , 在可控的成本、有限的监测位点下对患者做到尽量全面的覆盖并不容易 。
目前也有基于PCR技术或NGS技术开发的标准化产品 , 但局限都非常明显:覆盖面并不广 。只能基于一种特定肿瘤 , 或者特定的突变进行监测 。
例如 , PCR技术仅限于特定的已知、经常性基因组改变的监测 。唯一获 FDA批准上市的PCR监测产品cobas , 只能可检测42种EGFR突变的存在 。因此 , 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 , 而不是大多数癌症的合适选择 。
目前NGS能够做的 , 也仅是对涉及致癌作用的高频热点突变基因(通常> 300个)进行深度测序 。
国内玩家的产品检测基因大都有限 。基因加开发固定化MRD panel检测338个基因 , 桐树基因开发的多癌种固定化MRD检测产品基因数稍多 , 分别为固定的600个基因和769个基因 。
基于标准化产品的局限性 , 大部分玩家另辟蹊径 , 研发了个性化产品:首先通过WES全外显子检测 , 去确定肿瘤患者基因突变的靶点 , 然后再设计相应的产品去持续跟踪 。
例如华大基因引进的华见微 , 设计思路是优先肿瘤组织WES测序 , 然后筛选16个位点定制多重PCR-NGS MRD panel进行个性化的ctDNA检测分析 。
基于该方法 , 可以检测以非常低的数量存在的变异存在 , 在MRD监测中非常有用 , 因此目前国内大部分玩家 , 包括泛生子、鹍远基因、至本医疗、燃石医学、海普洛斯、领星医学等 , 都采用这一技术路线 。
那么 , 这是否意味着个性化产品就会胜出呢?
产品可及性是关键 , 性能定成败实际上 , 个性化产品与非个性化双方各有优缺点 。个性化产品优点显而易见 , 但缺点也十分明显 。
首先 , 由于肿瘤异质性 , 基于特定肿瘤样本 , 无法捕获同一肿瘤其他部分以及远处转移的基因组改变 。
其次 , 原发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基因组图谱 , 会随着治疗和疾病的自然过程发生改变 , 但个性化产品并不能洞悉这一点 。
另外 , 也是最重要的 , 个性化产品设计针对患者的NGS或PCR检测方法既昂贵又耗时 ,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患者的可及性 。
至于非个性化产品 , 虽然能够解决这些痛点 , 但在临床中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 , 对有些癌种有效 , 但对个别癌种却失灵的情况 。
基于上述特点来看 , 我们不难发现 , 固然不同技术路线可以直接比较 , 但并非一定是孰优孰劣的问题 。
可以说 , 在一款极为强大的标准化产品出现之前 , 现有产品除了互相竞争 , 也可以相互合作 。
因为不同患者、不同阶段 , 对应的产品需求会明显不同 。从医生角度出发 , 更可能倾向通过“组合拳”的方式 , 给患者带来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的诊疗方案 。
对于国内众多MRD玩家来说 , 相比于技术路线 , 当前最核心的关键还是提高产品的性能 。
目前 , 所有国内药企的实体瘤MRD监测产品都还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任何一款基因检测产品性能的提升 , 都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来验证 。对于实体瘤MRD检测来说更是如此 。
因为实体瘤治疗后能够释放到血液中的标志物含量非常有限 , 这就要求检测产品十分灵敏 , 同时还必须避免过于灵敏把噪音认成信号导致假阳性 。
【投稿|精准医疗时代的最后拼图,MRD监测打响战役】只有在大量真实临床数据的支持下 , 检测算法找到的平衡点才更接近最优解 。谁能率先把性能做的更好 , 未来的天花板无疑也会更高 。
推荐阅读
- 投稿|长视频降本增效,逼出综艺“复古”
- 投稿|分账剧能治好长视频平台的精神内耗吗
- 投稿|搜狐三重门:时代“宠儿”到风口“弃子”
- 投稿|小米惊险一跃
- 投稿|龙漕沟悲剧背后:小红书的增长陷阱
- 投稿|还没搞懂锂、氢、钠,钒又来了
- 投稿|美国断供EDA?无需过度恐慌
- 投稿|逆向投资,便宜并非硬道理
- 投稿|叮咚买菜盈利,为前置仓续了一把火
- 投稿|雷军“最倒霉”的一笔投资,复活在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