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太漫长,且行且珍惜

昨晚做梦哭着醒来的,发觉是个梦,顿时感到幸好是个梦。梦见小儿丢了,可能是昨天他有点不舒服,心理有些牵挂,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使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妈妈说过的话,我小时候她经常梦到我丢了,或许梦境不同,相同的是母亲对孩子的牵挂。
小时候我们是父母亲的牵挂,长大了我们如此牵挂自己的孩子,一代代就这么因血亲彼此勾连着、牵挂着。而且这种牵挂不因岁月而有丝毫减损,反而日益递增,直至生命的尽头。
妈妈曾说:孩子小时盼长大,长大了依然不放心,什么时候眼睛闭上了才算放心了。
这就是一生的挂念,一辈子的守候,每一对父母与子女都是这么相互守护与牵绊。孩子小时牵着父母的手,父母老去时紧紧握着孩子的手,彼此传递着爱意与不舍。
前段时间,公公说要买一个收音机。这是老物件,七八十年代的家用电器,家家必备。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堪比火箭,几十年后收音机早已不见了踪影。
谁知婆婆一句结论让人有些伤感:说明你老了。言外之意只有老头才拿个收音机溜达,而且声音很大,全是老歌曲或评书。
一想确实如此,智能手机功能的扩大化让很多小家电都黯然失色,收音机、随身听、MP3、照相机、手表等等。但功能强大也需要技术支持,年轻人玩的溜,年岁大的似乎还有些不能得心应手,所以老年人索性弄个收音机,想听啥都有,还操作简单。
这就不难理解公公要买收音机的原因了。虽然婆婆抱怨几句,但在全家的支持下还是买了。好一个华丽的外壳,红金搭配,似乎是为了迎合老年人的审美。总之,公公很满意。
是啊,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喜好不同。孩童时代就是吃喝玩乐,满足其一就OK。年轻时各种追求,没房时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哪怕是蜗牛一样的家便知足,没车时幻想着有个QQ开着也不错。当这一切都满足了进入了中年危机,换车换房,还得拼孩子、拼事业。老年了只要求一个好身体,衣食住行咋舒服咋来。
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每一阶段都是人生的一环,以二十年为一单位,我们的完美人生得活到八十岁才能完成各项任务。而且不能有一点偏差,不能中途离场,因为你的任务没完成。
前些日子,先生身体不适,由于宝宝生病跟着着急上火了,出现了一些症状,医生让住院全面检查。引起了全家的紧张,后来好在只是虚惊一场,先生小住几日治疗痊愈,检查结果也无大碍。全家才松了一口气。
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的一句话: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倒是没有那么惨了,但是这也是中年危机的一种。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不得有半点疏忽。
张爱玲的年代是重男轻女的年代,她还料想不到现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升,同时责任的加重。所以四十岁上下,不论男女,都是不能替代与或缺的角色。
家庭成员的安康与团结才是家庭和谐与进步的保障,男女老少都要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尽好自己的义务,才能风雨同舟。
我父母家楼下原来住着一家人,孩子比我小两岁是个男孩,我们是校友。他的父母那个年代都在房产部门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上了初中,他还是小学生,有一天楼下搭了一个灵堂(那个年代办丧事还可以搭灵堂)——他的父亲。
少年失怙,人生大不幸。关键还不在这件事,随后她的母亲也被警察带走了。
原来他父亲并非自然死亡,而是她母亲的外遇误伤致死。两个人一起被警方带走。后来他母亲没事就被放了回来,那个第三者被判了很多年。
这件事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孩子爸爸家人还聚众游行,谴责法律严惩打人者和第三者。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平息下来。他母亲也因此被贴上了谋害亲夫、破鞋的标签。
这对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心理是莫大的打击:一方面是失去父亲的痛苦,二来是面对母亲的出轨,三来还要承受父亲的死与母亲的关联。
当时可以说都可怜这个孩子。但同情归同情,日子还得继续。
过了很多年,我也上了大学,工作了,又读研,去了外地。一晃十几年,那个少年也早已长大成人。
从父母那里听到了他的消息。找了个媳妇,没有正经工作,整天吵架,还生了个孩子。他母亲把楼下的房子给了他,自己租房子住。
那个男人也刑满出狱,干起了老本行,开了个骨科诊所,治病救人,俩人关系不错。因为他原本有妻女,因为此事也自觉亏欠她们很多,所以不离不弃。一家半人和平共处。
看来也是个重情义的人。所以不便去评价当年的过往,孰是孰非我们局外人是很难给与评判的。法律和道义也是相辅相成的,道义谴责不了的法律来裁决,法律判定的也容许道义的补充。
说完了楼下一家人,再唠唠楼上一家人,同样的三口之家。叔叔在铁路工作,阿姨是下岗女工,孩子比我小几岁,也是个男孩。阿姨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跟我母亲关系不错,经常唠点知心嗑,老是抱怨叔叔和他的家人。
家长里短是每个家庭妇女的专长,家庭矛盾也是每个家庭的日常琐事。他们家也不例外,只是照比其他家庭更多了一些。
【人生太漫长,且行且珍惜】 后来家里出了点事,孩子被坏人误导做了不好的事,为此负了前程,吃了官司。本来就是多事之秋,如果成员之间不能同舟共济,就此只能风雨飘摇。
丈夫还有了外遇,非要离婚,妻子索性就真离了。
再后来,孩子回来了,也生了病,身体大不如前,只能干些轻巧的工作。丈夫也回来了,据说姘头跑了。一家人又恢复从前。
但各怀心意,覆水难收。
全家靠着丈夫还算丰厚的工资维持生计。为此丈夫每天抱怨,后悔回来,两个拖油瓶。妻子忍辱负重,自言:为了孩子,将就过吧。
每天自寻乐趣,妻子打麻将至天明,丈夫跳舞喝酒半夜,孩子上网打游戏。一家人都乐此不疲。
再后来,孩子去了省城,结婚又离婚,回来了。这次,丈夫彻底崩溃了,留下存款和房子,离家出走了。
阿姨很失落,患病的儿子、微薄的工资,不多的存款,举步维艰。
又过了几年。
现在的阿姨生活如旧,却朋友圈很活跃,也经常和朋友出去玩玩、旅旅游,心态很好。
因为日子总得继续,抱怨不能解决问题,莫不如活在当下。
困境中的人们都有一颗阿Q的心,总得学会乐观方能度日。
楼上楼下都聊完了,又想起了我的一对双胞胎学妹,也是一个楼住的邻居。她俩与我同岁,小我几个月,比我晚上学一年。从小一起玩大,她俩的共同特点是要尖儿(东北话就是凡是不吃亏)。
作为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跟她俩玩有点郁闷,但那时小,不懂这些。只是妈妈老说她们奶奶也“护犊子”(惯孩子),一家人全要尖儿,不吃亏。也都是些小孩子之间的事,无伤大雅,所以也没太在意。
她俩是异卵双胞胎,现在我知道了,就是长得不像。
慢慢我们都长大了,她俩没上大学都上了职高,所以早早就业了,但那时都没结婚(最近几年没联系了,近况不知道)。
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她们的身世。其实我们早都知道她们是后妈,她们爸爸很早就和她们的亲妈离婚了,后娶了现在的夫人。她据说因为不能生育才给她们做了后妈,是传染病医院的护士,干净勤劳。
这都是陈年往事,外人都知晓,唯独她俩蒙在鼓里。可能小时候是为了她俩更好的成长,况且后妈也能对她俩视如己出,所以就没告诉她俩。
一切转折都在她们奶奶病危之后,从小她俩基本是奶奶带大的,所以感情深厚。奶奶弥留之际,将这个对她们来说天大的秘密告诉了已经成人的她们。
当然很受伤,如果突然有人告诉你你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会作何感想。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平复,她俩也接受了现实。但出人意料的是,当她们见到了亲生母亲,并未很动容,也只是见过而已,没有相认,相反还与后妈关系如旧。
原来后妈的地位在她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了,无法撼动丝毫,绝不因血缘亲情而有所改变。只因后妈待她俩也不薄。
不光对她们,她们爸爸头些年也得了重病,是后妈陪伴走过了人生关坎,现在也逐渐恢复如初。
她们俩是后妈从小拉扯长大,洗洗涮涮,柴米油盐,个中艰辛外人不能体会。
所以俩孩子有良心,没有因此抛弃后妈,也对其感恩戴德。亲妈从小离开,只有生育之恩,没有养育之德,功劳全在后妈。
这几个故事,似乎都有些戏剧性,但确实是我身边真实发生的。也都感同身受其中的各种爱恨情仇,鲜活而生动。
由此,体悟到人生长路漫漫,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人生也好比一出戏,大幕拉开,喜怒哀乐徐徐上演。
人生也如一段不知终点的旅程,是荆棘遍地还是康庄大道,走过之后才知道。
总之,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