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阅读】张泰然(《朝花夕拾》)

事·世

--读<<朝花夕拾>>有感
育才中学初二(15)班张泰然
鲁迅的笔触,向来就是平淡中让人有所品味,议论中带有讽刺,也难怪反对他的陈西滢会如此攻击他﹕"他会跳到半天空,骂得你体无完肤。"这就是如此的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也不例外。文学大师总喜欢在叙述中夹杂着辛辣的讽刺。试举一例﹕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仅仅用一段话中的一句﹕"在书塾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就直指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昏庸统治,表现了被压迫人民渴望解放的斗争。仅仅十三字,从一个社会问题折射出一个社会现象,足见当代社会之混乱。
面对此般情景,鲁迅是不会停止写作的。让我们先来看看他写作的源头--日本之行吧。虽说日本人对鲁迅外在的服务极为周到,可在内心深处,他们却依旧蔑视着中国人。在学年实验中,我考了一个中等的分数,那些日本学生却讥笑我,说藤野先生漏了题目。这实在是对中国人极大的诬蔑,自然而然也激起了学医的鲁迅的愤慨。
然而国内的看客也是有的。在日本电影中,中国人都是"汉奸""卖国贼"之类的名号。深处其中的鲁迅终于改变了当初学医救父的想法,毅然弃医从文,用笔医治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荒芜,也告别和他在同一战线上奋斗的藤野先生。“开始写一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的笔下并不仅仅是批判,在间隙中也会融入至爱亲情。《五猖会》一文前半部分介绍了它的简要概况,右半部分则详尽地写了自己背书的过程。父亲领读,儿子背书,背出后才可去看会。我虽说不耐烦,却依旧让自己心如止水,终于背出。最后说﹕"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暑假阅读】张泰然(《朝花夕拾》)】为什么会如此呢?也许是因为《鉴略》比三字经更具有教育意义,有用得多吧。但更重要的必然是因为严父对他严厉的爱吧。父亲英年早逝,能与他读书的时日定然不多,"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的情况就更如大海捞针一般稀少了,如此浓浓的父爱不更比五猖会珍贵吗?想必幼年的鲁迅对这份回忆将会更加珍惜吧。
这十篇文章中,情感各有不同。鲁迅既表达了他对长妈妈的敬佩,也有对亡友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黑暗势力的不满。是啊,现有外敌侵入,中国处于危难之中,鲁迅就是其中口诛笔伐的战士。国家内乱,各种汉奸层出不穷,鲁迅就是那个矢志不渝、忠贞爱国的英雄。他没有刀,没有枪,甚至还不会武艺,但他用自己轻如鸿毛的笔,扛起了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间的重担,而《朝花夕拾》以及他的各类散文、杂文、小说,不正是他射向敌人的子弹吗?
面对外敌,他毫不退缩,面对内乱,他也沉着应战。他憎恶人们的幸灾乐祸,把他们比作尽情玩弄猎物的猫,这极有力地揭穿了人们的看客思想,暴露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劣根性,深刻地将那时的社会问题公之于世。而直面那些所谓正义的学者时,他并没有表现得十分过激,而是间接地,于记叙、描写中冷不丁地冒出那么一句两句,也许这才是大文豪所具有的不拘小节的风范吧。
“朝花”指的是作者所记叙的这几件事情,“夕拾”则是作者对它们的感慨了。鲁迅先生将事情与世事尘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融合成了如此不朽的经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