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感性烦恼()

如何远离感性烦恼()
文章图片
摄于挪威 稻盛和夫六项精进最后一条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道理大家都明白,要做到却没那么容易。因为自身原因,或是家庭、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感性烦恼是个不受欢迎的常客,难以摆脱。如何能远离感性烦恼呢?浅谈几点个人体会。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改变不了。
【如何远离感性烦恼()】一个在德国工作的中国朋友经常找我微信诉苦,她是独生女,一人在海外,很牵挂她的父母,尤其是她妈妈。从小到大,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归她一个人管,她管得井井有条、任劳任怨、甚至乐在其中。远在德国的女儿很心疼妈妈,有次她哭着跟我说,她妈妈生病了,家里的事情做不了,爸爸又懒得帮她,她很担心妈妈。
我一听这些就火冒三丈,研究生的时候专门学了一门“性别研究”的课程,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做了深入的探讨,也深恶痛绝。男人体贴女人,做点家务就那么难吗?女人就不需要呵护、不需要关爱?我怂恿她写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给他父亲,让他迷途知返,要知道,心疼老婆就等于心疼他自己。
也不知道她写了些什么,后来她跟我说,她爸爸说要跟她断绝父女关系。我说没那么严重吧,她说,她当时很激动,加上我的煽风点火,真的写了一封狠信,信中列数了父亲几十年来的各大罪状,她说她父亲是个自尊心很强、又很要面子的人,即使不跟她断绝父女关系,也会弄得很僵,说不好几年不会跟她说话。
我一时无语。
朋友趁圣诞假回了趟国,带她妈妈去南方广州度了个假,也请了她父亲,但是父亲压根不理她。她那年因为工作关系又回了一趟国,父亲还是不理她。母亲的病早就好了,又是谈笑风生,倒是朋友跟父亲还是别扭着。她跟我说,父亲已经快七十了,跟他老这么别扭,心里不痛快,她确实希望母亲身边有个可靠的人照顾她,但是如果自己不在母亲身边,自己做不到,她有资格要求父亲做到吗?父亲结婚几十年跟她妈都是这么过的,难道给他写封信,他就会改变吗?
我仍然语塞。
后来朋友自己将这些话记下来,又写了封信给父亲,并向他赔礼道歉,两人和好如初。
这个世界也许有太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对于有血缘关系的至亲,我们只能有一些美好的愿景,对于生活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力图改变自己,而不能强求别人,也强求不来。

有理有据的对话和沟通是远离感性烦恼最便捷、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
我有一次被一个德国同事气爆了。
我们在工作上是搭档,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有事需要请假,另一个人就代班。我连续两年,每年给她代了十来天的班。
第二年学年末,我有三个中国学生在校内参加高三毕业考口试,我想进入考场,看看他们考试的表现,熟悉考试的流程,想请同事帮我一共带五个小时的班,她跟我说,她有事,要我去问别人。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年初,她老早就跟我说,她今年又要参加一个非洲的助学项目,言下之意,又要请我代她十来天的班。想着她上次对我的回绝,我这次没有回应。没过几天,学校教导处主任因为排课的问题,找我沟通,说因为排课困难,需要在我值班的时间上课,一个星期两个课时。想着连续两年,我给搭档代了那么多班,今年又有十来天,我这还是因为学校排课的问题,她应该没有理由拒绝吧。
跟她提起来,她骤然变脸,对我说:“我不管谁代,我肯定不代。“,然后说学校这样安排不合理云云。我当时没说话,事后越想越气,第二天,这口气我咽不下去了,给她发了一条短信,约她过来谈一谈。
德国人可能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但是他们不会拒绝沟通,我也就直截了当地把我对整个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说了一下。她说她可以理解我的感受,她说,她每次让我代班都觉得内疚。我说,你的内疚我感受不到,因为你连帮我代五个小时的班都可以拒绝。她说她有事,所以不行。我说,你没有向我解释,你有什么事,我也不知道你有什么事。她无语并向我道歉。
谈到眼前这个代班问题的时候,她觉得应该跟寄宿处主任谈一谈,因为值班的内容是寄宿处主任管,上课是教导处主任管,值班的时间让位给上课的时间,工作安排上有冲突,应该找直属领导协调解决。我说行,我们可以跟寄宿处主任一起谈一谈。
德国人的沟通意识真的很强,尤其是领导。寄宿处主任当天就抽时间跟我们一起谈了话,她一开始就把一个原则摆了出来:”任何人的工作安排必须要以不加重第三者的负担为前提”,我说:“对!但是任何原则必须对一个单位的所有员工一视同仁”,然后我就把这三年的情况做了个总结,我们沟通完毕之后,主任低调地说了一句:”同事之间必须相互接纳,才可能一起把工作做好“,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看着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同事。
关于每星期两个课时的问题,寄宿处主任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我们今年开始增设了专门的代班老师,这个课时,由专门的代班老师负责。我的课可以正常上,同事也不需要帮我代班。
谈话结束之后,同事主动拥抱了我,我们和解。不敢说,我们之后一点芥蒂没有。不过,既然是同事,就要尽量消除芥蒂,感觉得出来,我们都在努力中。
这种找当事人直接讲道理的方式是解开心结、远离感性烦恼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前提条件是,当事人是个说理的人。
碰到不讲理的人,这一招就不管用了。对不讲理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尽量远离。
给对方和自己时间冷却,时间能化解很多问题。
在寄宿学校当宿管妈妈,管理一个住有十多个德国、国际高中生的宿舍,最大的挑战是跟学生的相处:一方面必须让学生遵守各项校规和各项宿舍管理条例;另一方面也得跟学生保持友好和善的关系,否则,同在一个屋檐下,大家横眉竖眼的心里都不舒坦。
尽管知道这个道理,仍然难免会跟学生发生冲突。有时候因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宿管妈妈必须按照原则办事,有时候一着急嗓门还特别粗,十六、七岁的姑娘碰上心情不好、一冲动,很可能会朝宿管妈妈吹鼻子瞪眼睛、甚至摔门拍桌子。
开始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有点懵,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不懂西方的学生怎么这么不知礼数,对长辈、对老师都这样。后来跟有经验的同事取经,同事告诉我,这种事情不要放在心上,学生情绪激动、出言不逊、举止无礼的时候,多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不要火上加油,可以先不理她、冷处理,然后等待合适的时机给她机会解释。绝大情况下,学生们都会对自己的行为表示道歉,然后解释原因。
这一招屡试不爽,“所谓不打不相识”,有时候,正是因为这种正面冲突,宿管妈妈和学生之间可以借此相互增进了解。
跟荷尔蒙、内分泌有关的坏心情,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适当的调节手段。
每个人,尤其是女人都有自己的生理周期,因为荷尔蒙、内分泌的关系,会有情绪低落或烦躁期,这个时候我们要多留心观察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周期的同步变化,了解其中的反复性和规律性,并提前准备一些适当的应对措施,比如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看一些轻松愉快的书或者电影、或者干脆蒙头睡个大觉等等。跟伴侣的沟通也可以获得对方的理解,为自己减压。
寻找心理医生,应对自己的焦虑和抑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信息量大,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大,心里不平衡或者生活中的各种阴影造成的焦虑和抑郁越来越普遍。如果这种焦虑和抑郁持续时间长,难以自我调节的话,就需要找心理医生。
以前觉得心理医生只有在西方社会才得到普及,跟我嫂子的一个电话,发现现在国内也很重视这一环节。嫂子跟我通电话,沟通她儿子我侄子的学习情况,他现在读初一,成绩一直很优秀。电话里她告诉我,他有次数学考砸了,从此以后考数学好像有阴影。班主任建议我嫂子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开导一下,我嫂子立马践行,效果很显著,侄子的数学成绩很快有了扭转。
我听了这个消息特别开心,如果学校配有心理医生,那么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健康上就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了,也因此可以避免他们成长期很多无谓的冲突、纠葛和感性烦恼。
我们学校也有专业心理医生,据我观察,即便是优秀出众的德国学生也会在某个时候约心理医生面谈,因为重复出现的恶梦、因为考试压力、因为家庭问题、因为感情问题、因为对自身的疑惑等等等等。心理医生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语言沟通以及其它方法,找出学生某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谈话中疏导学生的情绪和烦恼。
心理医生绝不仅仅适用于学生,他们适用于每一个内心焦虑抑郁,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的人。我们一定要改变对心理医生的看法,他们治的不是精神病,而是对有需要的人进行心理疏导,远离感性烦恼。
其它方法
一是读书,尤其看一些成长和人物传记的书,可以让自己开阔眼界,变得豁达,变得宽容和理性。
二是写日记,把自己的感性烦恼写下来,也可以理顺情绪。
三是旅游,换个环境,暂时告别自己的社交圈子,走到大自然中间去,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换个环境也有利于转换思路,改变心情,帮助人走出情绪死胡同。
四是践行,手头上的事情一多,尤其是重要的事情一多,很多感性的烦恼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也容易淡忘。
另外还可以贴个警言在墙上,让自己时刻看到,提醒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