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并不古老的传说



那些并不古老的传说
文章图片
晚上和哥姐在外面喝啤酒消夏。姐夫是沁阳市西沁阳村人。西沁阳村位于沁河北岸,紧靠太行山脉,在距今并不太远的时间里尚有许多人和动物的传说。
驴头虫
姐夫说,在他还小的时候,曾经不断听说过一种如今早已绝迹的动物——驴头虫的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都建有猪圈,没有廋肉精,没有长得快,完全靠家里的剩馍剩饭和打来猪草粉碎成饲料喂养,养大一头猪往往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所以农家对好不容易养大的肥猪很是心疼的。有时候好容易养大了,却不幸夜里被山上下来的野兽给背走了,所谓背走了,是形象的说法,就是家畜被野兽给囫囵个地叼走了或者完全吃掉了。狼的身躯小,八九十斤甚或一百斤以上的整头猪它是背不动的,而且狼吃猎物一般都是吃内脏,很少吃皮肉,《祝福》中祥林嫂的儿子阿毛被狼扒吃了,就是这个道理。还有金钱豹也不可能,它和狼不同,轻易不会到村子里来祸害家畜,嘴里叼着重物它也无法逃跑。
乡亲们都说,那一定是驴头虫。
驴头虫,上网查资料,史前动物早已灭绝,怎么会留存至今?应该是非虎亦非蛇的一种怪兽。《水浒传》武松打虎打的是景阳冈上的大虫,并不叫驴头虫;蛇若成精应该是巨蟒,在我们这一带甚是罕见,头部特征和驴头虫相去甚远。
于是姐夫就猜想乡亲们所说的驴头虫,应该是鳄鱼一类的动物,那硕大的头颅,宽大的嘴巴和毛驴实在有点相像,宋史记载距今800年左右在豫北一带曾经捉住过鳄鱼。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毕竟不是宋朝时期,森林减少,河泽干涸,早已没有了鳄鱼这类横行深渊的大型爬行动物生存的环境。
据说,那时村民还确曾捉住过驴头虫,送到县政府。按说该有记载,或者图片。可是,踪迹全无。

写完本文之际,我又上网搜索有关驴头虫的词条,发现全国各地似乎都有关于它的传说,而且至今在像神农架地区那样的深山老林里还有它活动的身影。《神农架之野》里说驴头虫也叫驴头狼,“四条腿比较细长,尾巴又粗又长,除了腹部有少量白毛外,全身是灰毛。头部跟毛驴一样,而身子又跟大灰狼一样,好比是一头大灰狼被截去狼头换上了驴头,身躯比狼大得多”。
狼疤
狼疤,就是人遭遇到狼的攻击留下了疤痕。
姐夫讲了两个留有狼疤的人。
一个是夏夜在打麦场上看场的父子,裹了被子在窝棚里睡觉。半夜里狼窜下山来,睡梦中父子俩毫无察觉。狼爪抓破了儿子的头颅。儿子一紧缩往被窝里乱拱,父亲觉得不对劲,起来查看,狼惊跑了,儿子头上却被狼爪抓破了,掉了一绺头发,从此结下一处光溜溜的疤痕,大家从此都叫他狼疤。
第二个留有狼疤的人是位武师,功夫了得,却遭狼偷袭咬住颈部,危在旦夕。于是拼死力用肘弯箍住了狼脖子,不让它还口再咬,若狼再来一口肯定玩完。狼虽然咬住了武师脖颈,却始终无法拔出狼牙再来一口,也就无法置武师于死地。就这样双方僵持着,待到狼好容易逮到机会要还口再咬时武师使出浑身力气,把狼很摔出去,掼死地上。而他脖子上也终生留下了疤痕。
据姐夫说,他真的见过这位留有狼疤的武师。
与狼拼命的母亲
姐夫又讲一个狼的故事。
当年,一位年轻女人刚出襁褓的孩子到玉米地里干活。她把孩子放在地头,自己就开始劳作了。
恍惚间听见孩子的哭喊声。这位母亲赶忙跑了过来看情况,发现狼正在糟蹋孩子。母亲大吼一声扑过去,一边呼救,一边死命扭住狼脖子,人与狼便扭打在了一起。等到大家拿了锄头棍棒赶来,发现狼死了,那位年轻的母亲也拼尽气力而亡。她的孩子却得救了。
一个孱弱的女人面对恶狼敢于拼命,完全是因为伟大的母爱。
小木耳
小木耳是一个人的绰号,然而他却是一个令人敬畏,野兽闻风丧胆的勇士。
小木耳原先是位木匠,有一次抡起斧斤砍木头的时候,用力过猛,斧头抡到脑门后,砍过来竟削掉自己大半个耳朵,从此落下“小木耳”的绰号。
有一次,一只屡屡骚扰乡村的金钱豹又出现在村外灌木丛生的石台上。小木耳悄悄摸过去,一把抓住了豹子尾巴,豹子要拼命挣脱,小木耳也拼命不放,到最后,竟然把豹尾的肉皮给捋掉了。豹子捡了一条命,却成了秃尾巴,从此只要闻到小木耳的气息就马上仓皇逃窜。
村民们发现这个秘密后,就不断到小木耳家里找些衣物分给家里人,避免再遭秃尾巴豹子的祸害。找的人多了,衣物分不过来,就拿剪刀剪,一人一个布条也足够吓跑野兽了。
【那些并不古老的传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那一带地方,孩子们上学背的书包带上,往往有一条布条在风中跳跃。那都是从小木耳家里剪来的“护身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