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

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真探AlphaSeeker,作者 | 何婧
尽管关于“美容仪是否是智商税”的问题仍未有定论,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美容仪仍然持续火热 。
搜索“美容仪”这三个字,可以看到小红书上有24万篇相关笔记,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达4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达到了2亿次 。众多明星、网红博主以及主播们都在做种草拔草、横向测评,虽然内容同质化严重,但测评中出现新品牌却是越来越多 。
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
文章图片

图源:小红书、抖音、微博上关于美容仪的内容
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2021年美容仪的市场规模达111.8亿元,智研咨询预测2026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
水大鱼大 。中国家电网统计目前与美容仪器相关的企业超10万家,其中80%以上的企业都是在近5年内注册成立的 。而资本也早早开始投注其中有潜力的玩家: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到现在,美容仪的融资事件有28起,其中大多数品牌都完成了不止一轮融资 。
行业高速发展,也少不了一些并发症 。近期美容仪头部品牌初普召回了18万台美容仪,原因是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导致皮肤烫伤安全隐患 。而这类问题并非只发生于初普身上:mesmooth美容仪曾被南都检测出工作升温超过标准限值,而在此前深圳消委会的一次抽检中,10款美容仪产品中的6款都存在重金属镍超标问题 。
一边是备受青睐的市场、层出不穷的新品牌,另一边是影响行业整体信誉的安全问题,美容仪赛道上的玩家将如何自处?行业高速发展,监管势必随之收紧,美容仪的发展前景又会如何?
多方入局,行业大混战大约从十年前开始,一批医美院线品牌就开始向家用美容仪市场拓宽 。
2013年,日本院线(指供给美容院的产品)品牌雅萌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射频美容仪,另一日本品牌Artistic&co.也先后推出Dr.Arrivo、TheVzusa两大美容仪品牌 。2014年,以色列院线品牌Pollogen旗下的初普面世,初代家用美容仪格局基本形成 。
这批家用美容仪在通过海淘、代购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流行开来,此时一批国产品牌瞅准了这一势头,快速跑入赛道 。可思美是第一批进入这个领域的品牌 。2013年,该品牌在深圳和东京成立了双总部,并在次年推出了首款离子美容仪 。品牌花凡汐诞生于2015年,其首款多功能美容仪销量已达100万台 。
与此同时,国内美容院开始进入存量时代,踩中这一时间点的国产美容仪就此进入了爆发期,AMIRO、花至、mesmooth等更多新国产品牌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魔镜市场情报显示,今年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又有了明显提升 。
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
文章图片

图源:魔镜市场情报
如今在白热化竞争的赛道里,国产品牌已经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Notime、mesmooth、金稻K·SKIN为代表的代工厂转型品牌,其前身都是进口美容仪的代工厂,由于技术掌握得比较早,成为了国内的第一批做美容仪的品牌 。不过,因为研发能力较弱,在当下技术流为主的美容仪赛道上,有些品牌已经逐渐落于后位 。
第二类是拓宽品类的小家电品牌,比如奔腾、小熊、SKG等品牌都已先后入局 。不过尽管有品牌知名度的优势,但大众对于品牌的认知也相对更固定,因此目前这类品牌所推出的美容仪产品始终没能走到行业前列 。
第三类是从医疗器械转型的品牌,入局相对较晚,但因技术优势,得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康铂,最初是做智能家庭健康医疗服务,主要靠备孕仪、胎心仪打开市场 。直到2018年康铂才推出了首款美容仪,但很快后来居上,主攻高端市场 。
根据今年行业新规,2024年4月1日后,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NMPA)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这对于医疗器械类品牌来说,或许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
第四类玩家则是一批国产美妆品牌 。比如丸美在2021年推出了将护肤品和美容仪结合起来的丸美小红蝎精华,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团推出肌肤抗衰美容仪“OGP时光肌”,美易美妆旗下化妆品牌PBA孵化了美容美体仪器品牌木薯MUSHU等等 。
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
文章图片

图源:魔镜市场情报
目前,几个海外大品牌和体量庞大的四大类国产品牌,正在同一个市场激烈混战 。
若从销售额来看,初普、雅萌、宙斯(Dr.Arrivo)这三个海外品牌处于领先位置,他们主要做中高端市场,产品单价更高,从近三年大促时的销售额排名来看也都名列前茅 。这背后吸引消费者的关键点,其一是品牌有更深厚的发展“资历”做背书,其二是有更多研发技术积累,产品迭代迅速 。以雅萌为例,旗下有MAX、ACE、和水光钻等多个系列的美容仪,每个系列几乎都保持着每年更新一次的频率 。
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
文章图片

图源:CBNData
不过特别的是,美容仪市场的马太效应有所减弱,群起而攻之的国产品牌们在近些年的增长颇为迅猛 。从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来看,Kosiim、康铂、AMIRO等品牌的销售额涨幅都相当高 。并且从近几年大促节日销售额情况来看,康铂有冲击前三之势,其他国产品牌则是每次大促都出现一次大洗牌 。
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
文章图片

图源:魔镜市场情报
而混战、大洗牌、市场争夺,离不开的是各种花式营销手段,这也是用户感觉如今美容仪广告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 。
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都是各品牌的必争之地 。从信息流广告的投放、网红博主的推广,到与带货主播的合作、品牌做自播等等,美容仪品牌们几乎全部投入 。比如初普、雅萌都和头部大主播有过深度合作,尽管此后少了超头主播,飞瓜数据显示,雅萌今年上半年在抖音直播间的总GMV也达到了4.92亿元 。
除了短视频和直播,请明星代言和推广也是美容仪品牌都有的营销手段 。张雨绮、朱珠、王子文等明星在小红书的种草视频,点赞量达到几万 。综艺节目中露出也颇为频繁,比如《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第一季的郁可唯、第三季的宁静都给姐姐们人手安排上了一份美容仪,这些情节往往都能在小红书上掀起一番讨论 。
尽管高举高打的营销可能会存在过热炒作概念、投入太大等问题,但这显然不是当前处于混战格局中的品牌们所考虑的重点 。市场庞大但格局未定,美容仪品牌的内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势必还会持续 。
资本看好什么,行业行至何处美容仪的火热,其背后确实有着市场需求爆发这一客观原因 。
在消费升级、她经济的大背景下,女性对于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个护小电器顺势而生 。同时,相对于护肤品,家用美容仪的效果更明显、见效更快,跟美容院相比其价格也相对低廉 。特别是疫情催生宅家经济,也进一步带动了家用美容仪的市场增长 。
需求明确、赛道火热,资本自然是闻风而动 。
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
文章图片

美容仪品牌的融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开始,美容仪赛道的融资事件达到28起,从2021年到现在就有15起融资事件 。不少国产美容仪品牌也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比如品牌AMIRO从2015年成立至今融资五轮,可思美已经历四轮融资,康铂、飞莫、茵菲斯、JOVS等品牌都融资两到三轮,足可见资本市场对于美容仪前景期望之高 。
在众多品牌中,近两年被资本方看中的更多是做射频功能产品的品牌,这一功能主要作用是除皱抗老,正对当下用户对于美容仪最大的需求,目前大部分品牌都在做的也是这一功能的产品 。
同时,投资者也明显更青睐于有技术研发实力的品牌,这意味着品牌有抢先推新品和多元化产品布局的能力,可以更快抢占市场份额 。
比如融资三轮的康铂在2018年率先推出了集合RF射频、微电流、LED光疗及震动技术为一体的智能美容仪,并实现了绑定APP来做定制化美容 。目前已完成四轮融资的可思美,对外表示已获得近100件授权专利,其产品也相当多元化,曾先后推出了离子美容仪、光子脱毛仪、生发帽等等 。小米集团在投资可思美时就表示,更看重的是“产品基因强和增长潜力大”的科技公司 。
【投稿|资本押注、行业内卷,美容仪混战2022】行业前景一片大好,但就目前来看行业要长期良性发展,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
首先,高速发展的行业免不了鱼龙混杂,在黑猫投诉上可以看到关于美容仪的投诉有上千条,假冒伪劣、无法使用、过敏烫伤都是高频关键词 。因此,美容仪行业首先需要的是热潮之后的泡沫出清,技术力不强的产品需要被市场优胜劣汰,从而改善当前品牌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 。
其次,行业需要正视过度营销的问题 。超高的营销费用,让品牌不得不面对投入过大、拖累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问题 。以雅萌为例,过去五年雅萌的营销费用逐年增加,营销费率常年高于40% 。同时,过度营销还将影响品牌及行业整体的口碑,比如去年李佳琦就曾因“使用误导消费者的宣传用语”来推广初普,导致其所属公司美腕被罚款30万元,头部品牌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很快就引发消费者对美容仪整体的质疑 。
此外,美容仪行业也需要更为完整规范的行业标准 。由于目前相关标准的缺失,美容仪的功能性始终被质疑,再加上全靠品牌话术包装的过度营销,消费者的信任度难提升,反而可能会拖慢了提升市场渗透率的脚步 。
行业从高热混战走向良性发展,这一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次或多次“去伪存真”的大洗牌 。品牌们想要穿越周期、长期稳定的生存,积累口碑和技术,仍需要在经营层面做出更长远的规划,以及在产品品质和技术层面投入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