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入园记1(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双胎入园记1(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文章图片
宝宝快三岁了,求神拜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宝宝终于上了离家最近的公立幼儿园。和所有上学的孩子一样,九月一日开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一样的时,她们俩没有床位,中午得接回家睡觉,下午再送过去。
读幼儿园,对于孩子而言意味着分离性焦虑,孩子第一次真正离家走向社会。孩子肯定会哭,家长肯定会担心,这就是一种成长痛,再痛也得长呀,长的就是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里教孩子的东西,哪个父母不会教呀,0-6岁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玩和睡,多简单呀。可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难就难在与人打交能的社交能力,尤其是陌生人的社交能力。家里孩子再多,也比不上幼儿园多,何况是各种不同背景的家庭,可谓多姿多彩。
想到读幼儿园的好处,主要是为了调节我自己的焦虑,毕竟我的双胞胎宝宝身体底子差,这下又要经受考验,也不知道会发什么。我倾向于用正常化的方式,即没有特别安排来对待宝宝入园的问题——准备小书包和备用衣服及物品。一个人去送幼儿园。
然而家里其他人可不是这样想的,宝宝爸差都不出,赶回来就为了第一天送宝宝去幼儿园。由于之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玩过,所以她们认为幼儿园就是一个游乐场,一个可以无限次玩滑梯的地方,非常想往。加上漂亮的小书包,可美了。之前,妹妹云朵天天问我:“我可以上幼儿园吗?” 答案当然是可以,但要等到九月一日。
【双胎入园记1(笑着进去,哭着出来)】早晨七点半,奶奶就把全家叫起来了,吃上早餐,就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我还在宝宝进电梯的瞬间照了像,记录下来这个时刻。到了幼儿园,宝宝爸想多留一会儿,结果被老师赶走了,自己去上班了。末了打电话给我说:“11:40分要准时去接。”
我个人观点,接送孩子不用太隆重,反而让孩子紧张。但家里人正好相反,所以育儿观点差异和冲突在我们家里是家常便饭。根据PET戈登博士的观点,不必要强止达成一致,我就接受,家里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
我提前20分钟出门,跟外面赶回来的奶奶相遇,实际上8分钟就走到了。到幼儿园时,已经有十来个家长在大铁门等着了。除了一个是接孩子回家睡,因为家就大院里,其他都是小小班(<3岁)和小班的家长,想来看看。
11:40准时开门了,我进门遇到园长,直奔二班小小班的教室。教室的墙挺高,窗户快到胸口了,看看雨点正在哭,而云朵一脸盲然的样子,她们在教室后门一端的玩具处。我敲敲窗户,云朵立即看到我了,她是一个很敏感的小朋友,一脸欢快地喊:“妈妈!”。老师把宝宝们抱给我,立即就关上门了。
我们下楼,上婴儿车,回家。路上问宝宝,上午过得好吗?雨点拖着哭音说:“想妈妈了。”云朵好象挺开心的,还说老师带着玩了玩具,吃了米饭和肉肉。
雨点的表现在我意料之中,1岁时带她们回老家兰州,雨点就不愿意让家里亲属抱,就在宝爸和我身上转来转去不下身,倒是云朵还好,友善地接受家里亲人。
回家,还是让宝宝挺开心的。回来又吃了些,闹了会儿就安排睡觉。对于大人而言,这个节奏还是挺快的。
下午奶奶送过去时,宝宝就大哭,奶奶心里有点不舍,但还是交给老师了。下午去接时,宝爸又翘班和我一起接孩子。提前30分钟到幼儿园,门前的家长队伍已经六七米了,一个家长跟我说,其实五点开门,一分钟就走完了,根本不用排。快五点时,队伍已经十多米长了。
五点开门了,我快跑上去,不少家长围在前门,我透过玻璃看了看,两个宝宝还是在后门的玩具处玩,跟中午不同的是已经背上小背包了。我同样敲敲窗户,两个宝宝看到我们,立即欢呼起来。老师从后门抱给我们,谈到雨点哭得厉害,云朵安慰她,也会跟着哭,结果俩人都吐了;可惜没有床位,中午不回家可能适应得快些。
离开教室,雨点粘在宝身上不下来,而云朵飞快奔下楼下滑梯,开心地玩起来了。老师还是云朵活泼,适应得快,表现比雨点强,雨点从14:40哭到16:30;晚饭雨点几乎没吃,云朵吃得好,得了第一名。看着云朵开心地玩滑梯的样子,我能想象,她仿佛是爱探险的朵拉,很开放的对面陌生环境。她们俩在幼儿园玩到17:30是最后两位离园的小朋友,有些依依不舍。
当然,分离性焦虑从来不是一天完成的。晚上,雨点和云朵都分别跟我说:“我不上幼儿园了。”我笑笑说:“不上就长不大,以后只能在家当小黄狗,不能跟爸爸打狼狼。”
九月二日的早晨起来,两个宝宝各种不配合,痛哭,高喊。云朵喊得还厉害些,她说:“我要回家!”每次出门,她不想呆了,就喊她要回家。奶奶心尖尖都痛,由于痛哭,云朵又把早晨吃的蛋吐掉了。奶奶也在喊:“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继续送吧,分离是成长的一部分,痛也要成长。分离性焦虑需要时间,需要经历,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我们就慢慢长吧。
相关阅读:
全职在家为人父母的代价

解决家庭生活冲突的核武器级别的心理学方法3
解决家庭生活冲突的核武器级别的心理学方法2
解决家庭生活冲突的核武器级别的心理学方法1
从白眼儿子说起,教养孩子为什么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我是陈浣洁,一个双胞胎的妈妈,关注家庭和孩子的心理学人。目前是太阳岛心理家庭中心的负责人、心理硕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会员,十年从业经验,立足人本主义萨提亚成长模式,致力于深化和发扬萨提亚的思想和在中国的实践。


个人微信号:Jessiec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