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别再迷信那些快速阅读成长的书了

醒醒吧,别再迷信那些快速阅读成长的书了
文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Par1
朋友A工作很忙,偏又喜欢读书,爱好广泛。他家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速成书,比如如何一周读一本书、7天学会画画,某软件15天从入门到精通等等,我笑问他,读了这么多宝典,修道成仙了吗?他苦笑说,当初看到书名冲动买了,回家才发现,根本就行不通,没有多大用处。
这个社会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快。是的,变化太快了,观念思维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仿佛一停留,就被这个时代抛弃了。每个有想法的人都生活在焦虑中,担心跟不上潮流被抛弃在快车道外。
打开网络,满眼都是各种速成——为了迎合大众焦虑和学习的饥渴需求,快速读书法、学习法、导读法比比皆是,结果学习的渠道比知识本身更难选择。难道天下真有神方吗?
Part2
翻开来看,这些书有个共同点,就是抽筋抓骨。快速读书法,概括起来大体就是告诉读者先看目录,对书本脉络有整体了解,抓住全书的骨架,然后根据需求重点和省略阅读。快速学习法,无外乎就是先介绍基本功(比如,软件学习会介绍基本界面功能;画画的书,则是基本笔法),再重点讲几个重要技法,举两个实例就可以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用这些快餐方法论来来学习,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形会神无。抽筋抓骨的好处在于作者的思想抓住了,观点知晓了。跟别人交流,我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作者是谁,讲了什么事情。但是细谈,大约就难为了。具体的作者是如何阐述观点,如何论证,如何得出结论的,可能都会模棱两可。也就是说,如果把书比作一个人,读完之后,我们只知道这个人的外貌如何,其道德品质就谈不上了解了。形知而神缺。


醒醒吧,别再迷信那些快速阅读成长的书了
文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Part3
怎么去读好一本书?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是选书。我觉得选书,就像选伴侣朋友一样。是极其费心的。首先是题目不能夸张,一直认为书名跟人的性格是一样的,一个有内涵的人,大抵都是内敛谦卑而不张扬的。书亦如此。如果作者自信于自己的作品,就不必再去极尽夸张。其次是选择出版社。名门正派大多不屑于干些不入流勾当的。比如,小说类的图书的作家出版社;史书类的中华书局,等等。
【醒醒吧,别再迷信那些快速阅读成长的书了】第二就是怎么去读了。个人认为像软件学习类的入门书,要有耐心,沉得住气,这种非有工匠之心是不能大成的。文学类的书,要像喝茶一样,慢慢的品,大多数人对于优秀的作品都有两种感觉,一种是刹不住车,停不下来,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一种是不舍得读,每读一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像是晒在温和的太阳下,全身的毛孔都舒张开来,说不出的舒畅,让人不忍去读完。史学类的书,自然是要慢慢悟,用心去体会,贵在走心,重在知用结合。我常跟朋友说,为何一部《论语》,有的人读了就可以治天下,有的人读了就跟没有读一样,没有多少作用。就是这个道理。
Part4
最后说说导读类的、快速学习法的书有没有用。我觉得可以把这些书作为一种提纲来用。举例说明,有的节目用两个一两个小时带我们读一本书,我们在听的时候,把关键点记下,然后再对照关键点到书中找到对应节点,细致品读,起到知识点的作用。时髦的说法,就是把节目当成老师给我们敲黑板,划的重点。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