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 怎样更好地了解你的用户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匹配度:打通产品与用户需求》,提到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需求洞察者,作者认为成为一个合格的需求洞察者,需要具备三点素质:同理心、联想力和好奇心。
“同理心让你能够把握用户的需求,而不是以你自己的需求作为判断的依据”
我想从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会来说说”同理心“这件事儿。
我现在参与的一款产品主要是面向30-50岁、文化水平中等偏下的女性用户的在线课程,形式是每天十五分钟的伴读音频模式。我自己作为一个23岁的硕士毕业生,在刚进入项目组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很难真正去理解用户的思维方式的。于是我花了几种方式去融入和了解我们的用户:
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 怎样更好地了解你的用户
文章图片
第一 融入用户的学习场景,比如加入他们的学习微信群,每天和他们一起打卡学习。——这个方式可以有效地观察用户的学习行为,并且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去对我们现有产品的一些UI设计、流程逻辑进行相应的优化,时常能够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比如,每周六的课程测试结束之后,微信群里总会出现分享“测试结果页”的刷屏行为,有的人发的是页面截图,有的人发的是直接长按保存的图片,有的人发的是页面链接。通过用户的这个行为至少能够有两个发现:(1)用户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可利用用户的这个行为在页面做引导裂变;(2)部分分享出来的图片效果不好,可能会影响到用户再次分享的积极性——优化长按保存的图片样式,方便用户保存分享。
最后,这个测评结果页的裂变方案为公众号创造了可观的增粉效果。
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 怎样更好地了解你的用户
文章图片
第二 和用户交朋友,跟用户拉家长,了解她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进而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动机,判断用户可能的行为轨迹,从而更好地设计能够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产品,也只有真正去了解我们的用户和我们的商品,才能写出打动用户的场景化的产品文案。
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 怎样更好地了解你的用户
文章图片
第三 通过 A/Btest 数据结果分析用户偏好,有时候用户可能会说谎,但数据却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尽可能地去摸清用户的偏好,而不是以自己的偏好去做事。
日常开展A/B测试,一般分为6个步骤:
1.确立优化目标。
2.分析数据。
【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产品工作中的一些小小体验之—— 怎样更好地了解你的用户】3.提出想法。
4.确定方案。
5.实施A/B测试并分析实验结果。
6. 选择较好的方案,并记录数据结果,为进一步优化迭代做准备。
但个人理解A/B测试是个统计学方法,如果数据量太少,得出的结果就没有统计意义,因此如果小流量项目要通过A/B测试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可以通过延长测试时间来获得较大的数据量。
以上是个人工作中关于怎样更好地了解用户的一些小小思考,欢迎提出批评与指正,大家共同进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