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愿意化身为鱼()

今天看了一部美国剧情片—《帕特森》。看完半晌,脑海中刻下的关键词语有:诗人兼职司机(起码在我看来这个被爱诗者慕名而来参观的名叫帕特森的诗歌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公交司机帕特森,没有谁比他更像个诗人了);酒吧里的故事;互敬互爱的夫妻俩;市场街-公交车-车库;跟帕特森很般配的他的妻子(女主或者女配);斗牛犬;公交车上的故事;一座小型钢跨桥和下面的小瀑布。。。总之,也不必太详尽的罗列,这里的所有事物仿佛都是诗。从前面那些刻在左半脑脑壁上的事物,不管怎么脑洞大开,我也无法想象本剧竟是如此连贯的一部影视作品,影视如诗,体验全新。
【你是否愿意化身为鱼()】would you rather be a fish?我能不能装起哔并模仿帕特森一样,然后自名诗人,从指笔间问一下被问题和麻烦纠结的凡人...鱼儿多么像是诗人信仰的上帝。是的,鱼儿给人类意识层带来的感触就是悠闲的,无忧无虑的,自由的。其实诗人大多也不过追求如此,再具备些自己独特的抽象的不会自愿与人分享的精神追求。其实对诗有精神追求的人都是诗人,同时,真实生活中的我们如果不是以作诗为唯一谋生手段,我们最好还是更加诚恳的爬出自己的诗人情节牢笼,尽管开始有人认真的询问:“你,是一个诗人吗?”“呃...不是。”正如帕特森回道。因为,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社会活动中,我们忙于作诗以外的工作和沟通,我们会拥有多姿多彩的家庭。从中帮助别人,也得到慰藉或者其他形式的精神上的回馈,再从诗人情怀的角度自我鉴定一下,我们一定会是乐观向上的。
你是否愿意化身为鱼()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