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物万事,便一个“易”字道尽
文章图片
近来,频繁读了一些老祖宗的东西。先是老子的《道德经》,后又是《论语》,再就是前两天读完的《素书》(至于《易经》,则外围一观,并不敢轻易进入之)。
前两部著作自不必说了;但是这《素书》,也是一部自我修养的好读品——而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抑或是据传是《素书》作者的黄石公,他们所讲的修身总则,都有一个共通的宣教和旨意,那便是——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而那简易二字当中,令我最欣然往之的,就是一个“易”字。
据传,这简易的道理是从中国哲学的源头——《易经》而来。《易经》把宇宙万物的规律用“三易”来概括。说这宇宙、人生当中,以“易”字相衔着,存有着三个最最基本的事物原则与规律——这一叫做“变易”,二叫做“简易”,这第三,则叫做“不易”。
所谓“变易”,似是好理解,无非是说,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比如此刻我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瞬息之间就过去了,任何力量都无法将它留住,即使用最高级的科技手段,譬如录像,摄下来的也不过是一种当备忘的档案材料而已,绝对不是丝毫不爽的已经过去的那个场景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和精神也不会相同,就是重覆的、一字不差的一句话,前一秒钟说和后一秒钟说,其意味、效果和对象等等都绝不会相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动不息有如流水,所以高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叫合乎天道。
我想这变易,是一种时空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更替了吧。孔老夫子所曰者:“逝者如斯夫”想必就涵盖了这一事物的规律的。这令我想起,儿时在看一些动画片的时候,总是感叹,那某一个瞬间的画面,需要多少制作的功夫来完成,而观者却在所能感受到某个一瞬的时刻,那某一个画面,却已经完全地逝去了(总感觉有些惜然和怅然)——而现在想来,也正是有着这样一种一去不回头的永久的消逝,才能换来观者对于动画片画面“活”的印象(尽管其实是一种视觉滞后罢)!
这里的一个“易”字,充满了无穷的动感,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变与动!世间万物其实就是在这样一种“易动”当中,完成其过程和行进的;若无此“易”——太阳停止运转?!宇宙停止运行?!!!——非动的世界,顷刻间,一切都将陷入到死一般的状态里面无以自拔。
如此,我们便不会对于消逝于我们身边、或者内心当中的累累事物,过于牵挂、过于不舍了吧;如此,当某种“意外”或者“变易”临近我们的现实当中时,我们便多会以“易”字的无法回避与抗衡而心底稍稍坦然一些、并能以某种从容和淡定,来准备面对新的、不断的、接二连三的“变易”了罢!
【天下万物万事,便一个“易”字道尽】
至于说这“简易”,说的应该是宇宙万事万物中,尚存着许多我们今天的智慧及知识体系所无法意识和了解的。
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朗朗天地间,是存在著“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的——因为我们(人类)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发展尚未能进入到那样一个层面上,所以我们尚无法以科学技术来验证一些令我们总感到吊诡的事物原理;而另外一方面,这个世界,也还存在“有其事不知其理”的现象,那同样是我们的智慧不够,还认识不到。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罢了。《易经》之所谓“简易”,其实是一个非常智慧的概念,它告诉我们,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认识了它以后,就觉得原来如此简单。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得足以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在研究过程中,虽然特别艰辛、复杂,有的科学家甚至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个科研项目,也未必能攻克。然而一旦破译了其中的奥秘,回头一看,却非常简单。人们至今不是还在说,开辟了大工业生产时代的蒸汽机的发明,其原理不就是蒸汽冲击茶壶盖吗?万有引力不就是牛顿由苹果落地而豁然顿悟的吗?现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电脑,不就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因受到《周易》的启发,提出二进位制——1+1=10的原理而产生的吗?
忽然想起,儿时总爱与玩伴们玩一种看似很无聊的游戏,就是在一堆黄沙里面藏起一样十分细小的物件让对方找。那找的人可谓是“大海捞针”了,除非运气特别地好,最后一般总是放弃寻找而认输的;而我们藏东西的人,便总会神气活现地用手一掏,一下子把那件物件给“找”了出来。
现在想来,如果要找到那样一件被藏的物件,也不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比如东西被藏匿在黄沙堆的某个局部后,因为那一边的黄沙被挖过,就会有一些难以掩盖的痕迹留下来(比如新的黄沙色泽的不同、比如挖过的地方沙子表面的不平整,等等),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去“探寻”,便可以轻易地“找”到目标物了。但当时那个年龄段,就跟人类的知识阶段一样,是有局限存在着的;而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思考能力自然也是与日俱增了。或许用在人类的智慧和探寻上,这就是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了吧。
所以真理往往是非常“简易”的。越是明了的真理,就越是入木三分地深刻;反过来看,往往推理、阐述得越复杂、难解的理论,恐怕离真理倒是越远了。
还有一个原则,叫做“不易”。所谓“不易”,应该不是我们日常以为的那种“不容易”;而是一种定律的概念。就是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变易),可是却有一种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它能变出万事万物来,但自身却是永远不“变”的,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但是,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能”。
因此,“不易”绝对不是不动,更不是一种状态的不“变”,而是一种本质的不变,是一种定律的存在使然。那种隐匿于事物表面之内的核心存在,是世间万物运行和变幻(无论是作为宇宙坐标纵向的时间,还是“横向”的空间)永恒存在的本质支撑。
而若以我们今天的人类来看待这样一种“不易”,则先是要认识到事物变化的“变易”性本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易”者,就是“变易”。也因此,“易”者,“不易”也。以后一个“不易”之“易”,来认识前一个“变易”之“易”;而这其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种“简易”之“易”了!
除了上述三则,以字性来看,这“易”字之甚,还在于其涵盖的全面。
“易”,在做动词时,便存有多种词义的覆盖:
首先,在《说文解字》当中,“易”作为一种象形,本义蜥易。而我看来,这蜥易,原本就是那随机变色之物,可以随着外在环境或者时节的变更而演变其身体的外在表面。《说文解字》将此本义书于之前,似有玄机。
其次,“易”字,在现今看来,也是行为动词:换、或者叫“交换”。也就是做交易、做生意了。人间世界所存之理,也无非以“易”而互存了,这应该尤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所行之“易”耳。古《战国策·魏策》中有“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之句;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有句“以大易小,易寡人之璧。弗敢易。”
第三,是改变、更改。清代方苞《狱中杂记》有句曰:狱词无易。我们今天有成语道“改弦易辙”,这里的“易”,就应该是改变、更换、更改的意思了。
之外,“易”字作为动词,还有替代(《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蔓延、传播(《东观汉记》: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治理、整治(《孟子》: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以及“轻视”、“不以为意”之用(《礼记·乐记》:易慢之心入之矣。)
而“易”字在作形容词时,则有:
一是表示容易之“易”。(《国语·晋语七》:贵货而易土;《礼记·乐记》: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现在则有成语曰:易如反掌。
二是“简易、简省”之意。(《左传》句有:栾范易行以诱之。)
三是形容平坦(《文选·枚乘·七发》:羁坚辔,附易路。)又:易野、易道、易地等。
四是表现平易,和蔼。如:易直表示平易、正直;还有易恬、易中等说法。
当“易”字作名词用时,则具有更多的用处:
1,“易”字在古代,有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管子》:王者乘时,圣人乘易。)
2,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3,就是《周易》的简称了。(朱熹《周易本义序》:《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
4,又有《易》之八像(《易经》中用八种符号《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现象)
5,古代占卜官名。(《礼记》: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
6,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儒林外史》中有: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
7,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8,通“埸”。指边界(《荀子·富国》: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
9,还是个地名(州名),今河北省有易县。
10,易水的简称[Yi River]。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战国策·燕策》:秦兵旦暮渡易水。)
11,作姓用(易中天)。
——可见得,一个“易”字,涵盖了天下万物的运行规律与状态,涵盖到人类行为之所往,更涉及于天上人间无处不在之内在!
尤《周易》中,曰变易者,“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为易,刚柔相当。”又说:“易,飞鸟形象也。”还有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而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则亦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此表明,《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是以“易经”中“易”的释义,则可归结为四种,一曰:上日下月为易;二曰:如蜥蜴变化为易;三曰:化繁就简为易;四指:金乌,大日,生命!
再回归于我们自身,则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修养,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本来有的那个“不易”,在与时“变易”之际,求得真正的“简易”呢?
诸葛亮的《诫子篇》中,有一段曾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由此想及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用这样三句宋词来描述为学的三种递进的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时无刻,“易”字所在也。
推荐阅读
- ITC万物链社区11月问答回顾(1)
- 天下有情人恋爱时苦,终成眷侣后更苦,为什么呢()
- 投稿|九岭锂业IPO,有“锂”能否走遍天下?
- 工业互联 为天下先
- 烤天下王牌菜出,丹麦生蚝告急
- 别让梦再受伤了
- 守护
- 万物皆可集成系列(低代码释放用友U8+深度价值(2)—数据拓展应用)
- 天下女子11——一个官太太的亡灵
- 汽车出行|万事俱备的哈弗吹响新能源号角,续写“神车”传奇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