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书事的笃修

图片发自App 【一场关于书事的笃修】一档比赛煽热了诗词歌赋,一档节目炒火了朗读默诵。
老子说,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当所有人高调视阅读为习惯标杆时,阅读本身这事儿便丢失了它的初衷。读书,是一种习惯,是跟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吃饭睡觉是物质需求的存在,而阅读则是伴随着人的精神需求的存在。当阅读被过度渲染,普天效仿时,那也便是说明在我们的生活里,太过缺少这样的习惯。因为不是刻在骨子里,所以最终仍将是哗众取宠的闪现,持不久,恒不远,终究会被其他所替代。
然而,作为一个良端的开启,也是好的。起码,我们开始有了想要阅读的念想。
于是,我们在读书节抢购更多更杂的书,我们会把书归在随身物件里频频青睐,我们常常光顾新华书店,我们选择有书的茶室和咖吧,我们聊天里关于阅读感悟的比重多了些,我们关注作者的动态也勤了些。诸如种种,这些不经意的更替,便是一场关于书事的笃修。修到哪里是哪里,可以慢,尽量慢,顺其自然,不需要预见。
当然,家里有小朋友的,我们倒是要用点心思的。学龄前的娃,可以划出个专门读书的小区域,五花八门的少儿读物内容要备好,纸张品质要环保,有规定时间的陪伴阅读是关键。每天挤出点时间,带着孩子故事阅读会培养小朋友阅读的兴趣,并且阅读前后的书本摆放要高标准,在这个时段需要强化他们读书爱书的意识。当小朋友开始第一次阅读,我们可以送给他们一枚精致的刻章纪念,比如子祺藏书,从那一刻起烙上印痕的每一本书便是娃的娃,因为有了归属,书的存在有了新的价值。书与孩子的缘份自此开始,这样的仪式感很是重要。
如果家里有小学生,那么书籍的安放可以凌乱开了,书房里,客厅里,阳台里,床头上,甚至卫生间里,都应该摆放书籍,貌似杂乱实质有序。此时的阅读,已经不需要我们的陪伴了。年级越高,越是自主。我们要确保他们随时随手都可以翻阅到喜爱的图书。每天睡觉前的阅读交流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阅读孩子阅读的书籍,推荐可以阅读的书籍给孩子。阅读的有趣没趣,随着小朋友的领悟会不断变化,我们也要允许他们的多变,只需要负责在自己的调度里一波更换一波。
家里已经是中学生了,如果不是特别不适当的书籍,我们只需要做好一件事,买书。孩子的意识层次决定他的阅读,书籍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已然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了。当然,善意的提示和把关还是有必要的。是现实功利也好,兴趣爱好也罢,此时的阅读如果还没有成为习惯,那么在他们的一生里,书很难成为精神寄托,以最自然的习惯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就如同现在的我们,对于阅读,有无数次的决心,也有无数次的没有坚持。
当然,阅读是一种你认为需要便需要的习惯,无关他人,可以只有自己。断断续续没事,只要记得有这样的习惯就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