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屏手机而设计

智能手机越变越大,而我们的手则不然。那怎样的设计方案才能确保手机的拇指交互体验依然舒适快捷而且简单呢?下面有些建议,供你参考...

为拇指而设计 Steven Hoober对1333名用户进行了使用手机的观察研究,他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其中75%的用户会依赖于拇指进行操作,而49%的用户都用单手持握来使用手机。在大屏手机上(超过4寸即为大屏),这些用户则需要将拇指伸出舒适区域才能触及到手机顶部的控件。
为大屏手机而设计
文章图片
以我个人的使用为例,我每天都在用Amazon音乐时遇到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导航操作(这是我最常用的功能)在屏幕的左上角,这对于单手操作习惯的用户来说毫无疑问是最差的位置。在大屏手机上操作时,我必须要调整持握的位置,将手掌上移握住手机的中部,或者是切换到双手使用的模式。但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
为大屏手机而设计
文章图片
系统级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诸如Amazon音乐这样的应用设计带来的问题,如今的移动操作系统提供了相应的系统级功能,帮助用户更方便的触摸到界面顶部的控件。Apple巧妙地称之为“Reachability无障碍触摸”。
在无障碍触摸的设计中,用户通过连续两次轻击Home键,就能将应用界面整体下移至一半,从而让原本触及不到的控件进入操作范围。这个方法不赖,但是原本只要一次的点击现在变成了三次。
【为大屏手机而设计】此外,这个操作还有时间限制。当整体界面下移,你准备进行下一步操作时,应用很可能由于超时恢复到了原先的状态,这样你就需要再次双击Home键重新来过,这并不是一次优雅的体验,甚至(但愿是 )毫无必要。
为大屏手机而设计
文章图片
边缘滑动手势 在大屏手机上,将拇指移动触摸到界面左上角的元素固然困难,但从屏幕的边缘沿着底部进行滑动的手势操作就简单得多了。设计如何让用户触及拇指区域外的控件,边缘滑动的手势操作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替代方案。
为大屏手机而设计
文章图片
但是,像所有的手势操作一样,这种方案无法依赖视觉因此常常被用户忽略。换句话说,用户必须首先知道这种手势交互的存在,而且还要在用户需要使用的时候记得起来才行。所以,它并不能完全代替可视的顶部菜单控件,但是可以作为交互行为的补充。
还有,在单手使用时,手势的解决方案只能让菜单更易调出,仍然解决不了菜单项难以触及的问题。
底部布局 为了确保用户在单手操作时能舒服的使用重要的常用功能,我们可以考虑将控件放在屏幕的底部。这种方案不仅能解决触摸不到的问题,同时还可能提升其他方面的体验。Facebook在他们最近的用户测试中发现,iOS应用使用底部菜单的方案同样提升了用户参与度、满意度以及甚至是用户学习认知的速度。
为大屏手机而设计
文章图片
在Amazon音乐应用中,我们不仅可以把导航入口放在到界面底部,同样可以将菜单项重新排序以确保最为常用的选项离界面底部更近一些。这样用户就能快速的进入菜单以及他想要的内容。
浮动操作按钮 虽然许多方案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都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但有时常常需要在设计中将这些系统的重要区别考虑进去。
例如谷歌的安卓系统中,屏幕底部是预留给系统导航操作的,这就意味着任何被放置在界面底部的操作元素都会因为十分邻近系统操作而造成误点。事实上,安卓的设计规范中也明确指出“不要使用底部的标签栏设计”。
不过,在谷歌最新推出的Material Design中,以浮动操作按钮的形式提供了替代方案。浮动按钮以一种特别的形式用于推荐的操作,并且独立于界面元素存在。通常,浮动按钮并不适用于导航,不过在Amazon音乐应用中,由于导航入口确实会被高频次的使用到,所以也许可以尝试以浮动的形式展示导航菜单按钮。
为大屏手机而设计
文章图片
总结 这些就是在大屏手机的单手使用场景下,如何让手机应用中的重要操作有更好体验的一些方法。相信随着屏幕尺寸越变越大,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本文译者:范志鹏Terry Fan(点融黑帮),现任点融网用户体验总监,负责点融网旗下产品的体验设计,致力于推动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以及用户体验驱动的产品理念。曾任思科中国云协作部门设计经理。从业九年,参与过网银系统,企业级协作、视频会议系统,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包括web,桌面端,移动端等)等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