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基研究院(金融下乡需要数据铺路)

6月8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主办、利基研究院协办的“2017农村金融研讨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会上发布了由零壹财经和利基研究院联合出品的《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农村金融存在的供需矛盾集中体现为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农信社仍是农村金融业务的主要承担机构。同时,由于缺少有效抵质押物、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面临障碍。



利基研究院(金融下乡需要数据铺路)
文章图片
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看来,中国农村金融行业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金融到底是应该以效率为目标、还是用伦理来看待,是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到目前为止,行业还没有考虑清楚,需要系统地梳理这部分思路”。
“金融资金的逐利性、农业收益的不稳定性、农民收入低且缺乏有效的信用体系和担保机制等原因,使得金融机构以自身风险和利益出发,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报告》统计了2011年至2015年间央行所发布的涉农贷款(包括农村、农户及农业贷款)数据发现,这几类贷款余额均在增加,但增速整体放缓。
同时,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民间金融仍是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方。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涉农电商平台、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新兴的金融或类金融机构都在进入这一市场,但整体发展并不充分。
根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年末,以农村金融为重要业务或撮合涉农贷款金额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P2P网贷平台有64家仍在正常运营。
“因为有国家政策的鼓励,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愿意去开展农村金融方面的业务。但实际上比较成熟的机构可能不超过30家。”利基研究院主任塔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有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喊口号,但实际落地的很少。
《报告》指出,从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来看,贷款业务关键环节如渠道、信用评估仍是较为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操作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业务开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推广难度较大、运营成本较高。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依靠人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不成熟。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广文则从学术角度对农村金融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他表示,现在的农村金融是在做增量还是与现有机构竞争,其所服务的农村群体是否是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已有的成功案例和成功模式是否有可复制性和普遍的适用性以及如何利用技术优势来实现产品和风控的标准化等,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不过,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之外,已经有新型的互联网平台开始尝试数据化的信贷产品。
杨涛认为,发展农村金融首先要改善信用环境,改善基础设施。G20峰会提出了数字化普惠金融理念,一方面是有针对性地利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来解决融资问题; 另一方面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改善信用生态环境。“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以利用新技术提升交易安全性和金融服务覆盖度。此外,要在制度规则与生态优化上不断创新。”杨涛说。
【利基研究院(金融下乡需要数据铺路)】对此,京东金融农村金融负责人洪洁同样认为,“农业金融首先需要解决的不是利率的高低问题,是有无问题。”针对农村缺少数据的问题,她表示,其实在养殖业,尤其是蛋鸡、肉鸡、肉鸭方面已经形成了集约化、标准化的养殖技术,有大量的历史数据沉淀在产业中,可以成为农业数据化金融最初的土壤,因而非常看好数据化贷款。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