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能带给我们什么

【心灵鸡汤能带给我们什么】很多人爱看励志型的书籍,也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爱看的人解释道,在遭遇困境,遭受打击,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篇“鸡汤文”能让你重燃希望,重拾信心。

曾记得罗永浩在他其中一次公开演讲中调侃道,当年为了进新东方当老师,买了一堆励志“鸡汤”书籍,每当自己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拿出一本去看,看完之后就继续背单词。
有人一语中的的指出,心灵鸡汤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给使用者勺子,如今生活节奏那么快,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往往希望有人能直接告诉他结果,至于过程和细节,反倒觉得无关紧要了。
突然想到一本书——《请给我结果》,讲的大概意思是工作中,领导不关心你做事的过程,能达到预期目标,把结果告诉领导就好了。对于应对职场,确实很有借鉴意义。
然而,类比到“鸡汤文”,传统的套路往往是“我有一个朋友……”。从平凡到进取,从克服万难,再到取得成功,似乎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那么能引起读者共鸣。
直到最后,读者本身从中能获取的是内心的宽慰,解脱,把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坦然面对,迎接新的一天。其实我们通常把这一类人叫做loser。
昨天公众号“千古刘传”的推送文章“为什么你应该进行非虚拟写作”,我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所谓的虚拟写作不就是传说中的鸡汤作者嘛。
如今无病呻吟的人太多,不少阅读量颇高的文章作者可能把一些根本没经历过的事和自我分析的结论加以润色,说的头头是道,似乎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之谈,但说到底终究还是纸上谈兵,反倒会误导读者。
正如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又如没吃过苹果,却又百般夸奖苹果有多么好吃,岂不是无稽之谈。
把励志文章视作人生瑰宝,甘之如饴的人,也不过是寻求一时的慰藉,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殊不知每一阶都通往深渊。
鼓励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每个人的遭遇都大相径庭,记住整个过程远比看透最后的结果要更有意义。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