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感慨!昔日好莱坞大牌明星,用几十年时间教我们的人生智慧。
记忆 · 忘记
文章图片
著名演员阿诺·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最近张贴了一张他在他的铜像下方街道上睡觉的照片,并悲伤地写下“时代如此变化”...("How times have changed"...)
他写这句话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年纪大了,而且是因为他当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曾出席了这家以他的雕像为名的酒店的开业典礼。
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施瓦辛格,“任何时候您都可以过来,我们会为您预留一间房间。” 当他从州长位子上下台后再前往该酒店时,酒店经理拒绝给他房间,说他应该付钱,因为他们酒店房间现在供不应求。
他带着一个睡袋,站在雕像下方,解释他想传达的信息:“当我处于重要位子时,他们总是称赞我,当我失去这个位子时,他们便忘了我,也不再遵守诺言。不要相信你所拥有的地位或金钱,也不要相信你的力量,也不要相信你的智慧,这些都不会长久。”(Do not trust your position or the amount of money you have, nor your power, nor your intelligence, it will not last. ")
他试图告诉大家,当人们认为你“重要”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你的“朋友”,但是一旦你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时,你就无所谓了。“你不会一直是你以为你会一直是的那个人,没有什么是永远的。”(" you are not always who you think you will always be, nothing lasts forever.")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别把自己当回事儿,学会忘记。
今日《天心365》开讲前,我们先来看一则近日热议的小故事,或许它也将成为你人生智慧的一部分~
看完这则小故事,你有何感想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话不多说,这就开始今日的家庭共修吧!
文章图片
天心365-2018.1.10 1月10日
《天心365》教给你
智勇双全的奥义
大器晚成的诀窍
雪梅争春的秘密
如 是 我 说
文章图片
如是我说2018.1.10 【感慨!感慨!昔日好莱坞大牌明星,用几十年时间教我们的人生智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敢为勇,不敢为智,
心存敬畏方有勇,
心念慈悲则生智。
印竹、印安
如是我说
让你成为智勇双全的人
文章图片
如是我说音频2018.1.10
印安说
勇者“敢为天下先”,智者却懂得,有时候要“不敢为天下先”。能够把勇者的不惧与智者的不惑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的人,才是最为通达的人。
印竹说经 典 诵 读
勇者的智慧在敢与不敢之间,其中的利害是一个“敬”字,智者的勇敢在明与无明之间,其中的利害是一个“慈”字。何以不惧?敬畏为上;何以不惑?慈悲为怀。
文章图片
经典诵读2018.1.10 历史上“一门三父子”的苏洵、苏轼、苏辙,
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父子三人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夺目的光彩。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结果?
因为他们的父亲能在很大年龄发奋读书,
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听印竹老师
带你见识
苏老泉的读书精神……
文章图片
《三字经》音频2018.1.10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书院印竹老师。又到了学习《三字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仍然要轻诵。请大家翻开课本,让我们一起从“苏老泉”开始,诵读三遍:诗 歌 赏 读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好,昨天我们分享的是车胤、孙康、朱买臣、李密这些出身贫寒的孩子如何从小发奋努力,长大以后终成有成就的人。那么今天《三字经》所举的例子是,出身豪门的苏老泉小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才开始醒悟过来,发愤迎头赶上的故事。
这里所说的苏老泉,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苏洵小的时候,因为家庭环境好,衣食无忧,所以不喜欢读书,喜欢做游侠,经常与朋友们去游山玩水。
一直到27岁那一年,他才忽然觉得整日这样玩耍,也不是事啊,还是要读书、要读书。于是他临时抱佛脚,匆匆的把所有的书拿来翻阅背诵。一年后就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自认为自己很聪明,临时抱抱佛脚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结果是他名落孙山了。这对放荡不羁的少年苏洵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他回来翻阅他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浅薄,根本没有得到圣贤智慧的心要,于是从此他开始闭门读书,渐渐地通晓了六经、诸子之说,笔下也能顷刻数千言,下笔如有神。他没有轻易再去参加科考,他开始懂得了敬畏、懂得了谦逊。
直至47岁时,他与儿子苏轼,也就是苏东坡,及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同到京城参加考试。这一次三人皆中进士,当时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很欣赏苏洵的文章,将它推荐给宋仁宗,从此苏洵名满天下。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在当时被称为“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便是“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故事。那么后面一段“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是继续在说,苏洵虽然年纪很大了,但还能够知耻而后勇发奋读书。
“彼”是指的他,也就是苏洵;“既”是虽然;“彼既老”就是他虽然年龄大了;“犹”指的是还,“悔迟”就是说他还懂得后悔读书太迟了,于是发愤迎头赶上。“尔小生”的“尔”指的是你们,那么你们这些小蒙童、小后生们;“亦”是应该,更应该早早的思考励志读书学习这件事啊。
《三字经》是以苏洵的故事教育小孩子早早立志读书,不要荒废光阴。但对于今天来说,苏洵的故事对我们成年人也有很大的启示。因为我们现在人总是害羞自己年龄大了,还可以学吗?尤其很多人想学国学,但又觉得我以前没学过,恐怕学不成吧;我已经背不下来了,我已经看不懂了等等等等的理由,然后就这样圣贤的智慧擦肩而过了。
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而苏洵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他即使到47岁,还可以跟儿子一起去参加科考,这是何等的勇气,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只要我们愿意,学习这件事什么时候都不晚。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践行的事。
亲爱的同修们,这段日子你有一直在学习吗?你有每天都在进步吗?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萃辰天心书院每个月会组织大家一起做共修沙龙,希望在沙龙中能够有更多的家庭,把我们所学的诗句、经典背诵给大家听,分享给大家听。现在社会是一个分享的社会,希望通过分享,我们的思想可以越来越活跃、我们的智慧可以越来越开启。这样的人生是何其的充实而又光辉呀!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文章图片
诗歌赏读2018.1.10 梅花和雪花,
冬天里两个让人听了都觉得美的事物。
它们俩居然还要比美,
这可把诗人愁坏了,
到底是梅花美,还是雪花美?
各位看官跟雷磊老师一起去赏读《雪梅》。
到底是梅花美
还是雪花美?
跟雷磊老师一起去赏读《雪梅》
文章图片
诗歌赏读2018.1.10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
下雪天空有雪花飘舞,似乎也有点孤清,那要是雪中有梅呢?岂不是绝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南宋诗人卢梅坡的《雪梅》。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卢梅坡写雪梅的有两首诗,这是第一首。雪花和梅花都认为自己已经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于是它们找诗人来评议,可是诗人望着它们,也只能搁笔,难以写出评判文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梅花必须谦逊地承认,自己比雪花少了三分的洁白晶莹,但是雪花呢?却又输给梅花一段清香。为什么历来文人墨客被称为“骚人”呢?因为楚国大诗人屈原作楚辞《离骚》,而用“骚人”代指历代文人。
踏雪寻梅是古人冬天里非常推崇的雅事。相传,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常常冒着风雪,骑驴踏雪寻梅,而且说:“我的诗都是在风雪之中骑驴过灞桥的时候,在驴背上颠出来的。”踏雪寻梅,之所以称为“寻”,是因为梅花还没有开放,诗人在雪中默默地等待花开,并且酝酿着绝佳的诗句。真是浪漫的诗心!
诗的最后两句最精彩,在比较之中把梅花和雪花独到的美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其所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梅花有梅花暗香浮动的清雅,雪花有雪花晶莹剔透的纯洁,两者共同成为人们喜爱冬天的理由,共同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清灵的意境。冬天赏雪,没有梅花,没有诗,怎么行呢?听完今天的诗,您是否已经知道应该如何冬日赏雪梅了呢?
今天的诗歌赏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
文章图片
天心365
天 心 365
一个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沟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乐美满的关键因素。
国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学习圣贤经典,
增长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乐的亲进国学,
进而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升。
这就是我们做《天心365》的初衷,
让国学智慧走近千家万户。
赶快关注我们,
每天轻松学国学。
您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微信群:
18963956841 (手机、微信同号)
与更多志同道合者分享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投稿|“刚交了近万元年费,客服电话却打不通了”,昔日电商巨头被曝关停?
- 投稿|昔日规模第四的互联网公司,逃不过衰落宿命
- 叮咚~
- 成就百年最伟大女演员,这位好莱坞女神如何做到,她这样说
- 收购|昔日央视标王太子奶股权流拍,三元股份“接盘”利弊难测
- 兰州汽车音响改装大众朗逸汽车音响升级美国好莱坞套装喇叭
- 金融科技|宝能系钜盛华债务逾期超375亿,昔日“野蛮人”的剑要断了吗?
- 小感慨
- 电商|昔日“电商一哥”易趣网谢幕,曾握80%市场被淘宝三年抢光
- 投稿|昔日空调龙头春兰股份要“复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