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昔日空调龙头春兰股份要“复苏”了?

投稿|昔日空调龙头春兰股份要“复苏”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侃见财经
沉寂了许久的春兰股份 ,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 。
7月13日收盘后 , 春兰股份对外披露了其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根据业绩预告显示 , 2022年上半年 , 春兰股份实现净利润7740万到9250万 , 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增2100.12%~2529.35%;实现扣非净利润为7630万到9110万 , 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增3374.93%~4049.01% 。
不过 , 虽然业绩数据颇为亮眼 , 但在二级市场方面 , 春兰股份的股价却并未跟随大涨 , 反而是连续出现了冲高回落的情况 , 而这背后的原因 , 或许还是出在了这份业绩预告之上 。
虽然春兰股份上半年业绩大增 , 但这背后主要的影响因素其实还是来自房地产业务 。在业绩预告中 , 春兰股份提到业绩预增主要系“子公司泰州星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有新开发完工的房产交房销售”所带来的 , 而对于空调这个曾经的主营业务 , 春兰股份却只字未提 , 显然并没有多大的起色 。
作为曾经的空调龙头 , 在主营业务空调衰落的情况下 , 如今的春兰股份仍在借助地产业务“续命” 。不过 , 在房地产行业逐渐衰落的大背景下 , 春兰股份借助地产业务“续命”恐怕难以持续 , 而其距离真正的复苏 , 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 。
昔日“空调霸主”的辉煌历史【投稿|昔日空调龙头春兰股份要“复苏”了?】关于春兰股份的历史 , 最早可以追溯到68年前的“五四铁器合作社” 。
这家在1954年由几名打铁匠联合创办的小型合作社 , 在经历了多次所有制改革以及合并后 , 最终成了泰州冷气设备厂 , 而这正是春兰股份的前身 。
不过 , 因为经营不善的原因 , 泰州冷气设备厂在1980后就开始陷入困境 , 一度濒临破产 , 就在这个时候 , 一个关键人物——陶建幸 , 在1985年来到了泰州冷气设备厂 。
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 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的陶建幸受到了重用 , 才32岁的他来到泰州冷气设备厂后便升任厂长 , 成了泰州冷气设备厂第四任厂长 , 可谓少年得志 。
而陶建幸也不负众望 , 在来到泰州冷气设备厂后 , 先是将厂里许多的产品线砍掉 , 只留下了空调这个产品线 , 而后又提出了要设立“市场销售代理制” , 在全国建立销售网 , 正是凭借着这两步棋 , 陶建幸很快就将泰州冷气设备厂拉出了泥潭 , 没多久 , 泰州冷气设备厂也改名成了“春兰集团” 。
1994年 , 在陶建幸接手春兰集团的第九年 , 春兰集团已经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空调霸主” , 市场占有率高达40% , 每卖出三台空调就有一台是春兰牌的;而这之中 , 7000大卡以上的机型更是垄断了80%的市场份额 , 春兰空调在当时甚至还位列全球七大空调生产厂商之一 。
当时 , 连格力的创始人朱江洪也公开表示过:作为春兰的粉丝 , 格力一直在模仿春兰 。
也是在这一年 , 春兰股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 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 。在那一年 , 春兰空调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3亿元人民币 , 净利润则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 , 而当时的格力空调 , 销售额也才仅仅6亿元 , 还不到春兰股份的零头 。
不过 , 正当大家以为春兰股份可以继续高歌猛进的时候 , 没有想到的是 , 才没过多久 , 这却已经成为春兰股份的“巅峰时刻” 。
败走多元化 , “空调霸主”跌落神坛2000年 , 通用电气总部迎来了一支中国企业家观摩团 。
这支观摩团可以说是“大咖云集” , 其中既有中海油的多名总裁 , 也有海尔集团的时任掌门人张瑞敏、联想集团的时任掌门人柳传志 , 当然少不了的还有春兰股份的掌门人陶建幸 。
对于陶建幸而言 , 之所以来到通用电气观摩学习 , 主要是因为春兰股份正处于多元化转型时期 , 不过可惜的是 , 这一次的观摩学习并未让春兰股份成为下一个通用电气 , 反而成了春兰股份衰落的开始 。
春兰股份的转型开始于1995年 , 当时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空调霸主” , 因为有了资本市场的帮助 , 资金颇为充足 , 而陶建幸则认为当时集团的空调业务已经接近“顶部” , 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 在这个大背景下 , 春兰股份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多元化转型 。
春兰股份的第一次多元化尝试选择了摩托车业务 , 先后推出了“春兰虎”、“春兰豹”两个系列产品 , 当时正处于摩托车行业飞速发展的阶段 , 春兰股份也有所斩获 , 仅在1997年上半年就卖出了6万台摩托车 , 实现营收超过了10亿元 , 情况一片大好 。
而因为摩托车业务开展得相当不错 , 1997年 , 春兰股份又以7.2亿收购南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组建春兰汽车有限公司 , 进军卡车行业 , 接下来的几年 , 春兰股份又分别入局了洗衣机、彩电、冰箱等行业 , 甚至还成立了高能动力镍氢电池事业部 , 并研发出国内第一块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高能动力镍氢电池 。
不过 , 虽然多元化业务开展得火热 , 但春兰股份最为核心的业务——空调 , 已经逐渐遭到了抛弃 。
最终 , 春兰股份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多元化的反噬 , 如曾经取得不错成绩的摩托车业务 , 因为大批城市出台“限摩政策”而快速衰落;而卡车业务 , 则是因为技术落后 , 最终折价出售 , 至于洗衣机、彩电、冰箱等业务 , 几乎都没有太好的表现 , 春兰股份辛辛苦苦尝试了近10年的多元化 , 全部以失败告终 。
而这个时候 , 当春兰股份再想捡起曾经的“王牌业务”——空调时 , 格力、美的等巨头都已经崛起 , 春兰股份也再没有与这些巨头竞争的实力 , 最终不得不跌落神坛 , 到2008年时 , 春兰股份甚至因为连续三年亏损而被上交所停牌 , 最终历经磨难才保住了自己的上市地位 。
靠地产业务“续命” , 春兰距离复苏还有多远?从目前来看 , 春兰股份的空调业务已接近“凋零” 。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 , 截至去年的四季度 , 春兰股份的空调器业务营收仅为1.58亿 , 占收入比例的67.01% , 而看龙头格力电器以及美的集团 , 两家公司在去年四季度空调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317亿以及1419亿 , 很显然 , 春兰股份和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已经不在一个层级之上 。
而在这种情况下 , 春兰股份唯一的“救命稻草” , 可能也就只有房地产业务了 。
关于春兰股份旗下的房地产业务 , 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 , 当时为了“保壳” , 春兰股份以3.93亿元的价格对子公司泰州星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增资 , 正是当年的这个操作 , 成了如今春兰股份最后的“救命稻草” 。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 , 春兰股份也借助地产业务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 。
根据业绩预告显示 , 2022年上半年 , 春兰股份实现净利润7740万到9250万 , 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增2100.12%~2529.35%;实现扣非净利润为7630万到9110万 , 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增3374.93%~4049.01% 。而至于业绩大增的原因 , 主要系“子公司泰州星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新开发完工的房产交房销售”所带来的 。
不过 , 对于春兰股份而言 , 想要借助房地产业务“翻身”并不现实 。一方面 , 春兰股份的房地产业务体量并不大 , 而另一方面 , 目前房地产行业正逐渐衰落 , 春兰股份的业绩增长并没有持续性 , 如果真的想要再次“复苏” , 可能还要从其他的地方来思考 。
由此来看 , 虽然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 但春兰股份距离真正的“复苏” , 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