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火了这么久,我的几点个人意见

知识付费火了这么久,我的几点个人意见
文章图片
以前,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料都能免费获得,就算有收费的产品,稍微想想办法,也总能找到免费的版本。比如某本书的PDF电子版,某个电脑软件的破解版、绿色版,就连我们很多人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也多是用一些激活软件激活的盗版。


去年开始,很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好像忽然一下,就开始流行起付费模式了。尤其是“知识”——这种在度娘谷歌一搜就唾手可得的存在,去年也开始大规模进入收费模式。
这里所谓的“大规模进入收费模式”,不是指所有的知识开始一步步由不收费转为收费。
实际情况是,互联网上的知识量多得惊人,一个人穷其几辈子都绝无可能看完,再加上这些知识本身的质量良莠不齐,有些还根本就是荒谬的,害人害己,比如下面这个:
知识付费火了这么久,我的几点个人意见
文章图片
所以,如果有一个产品或服务,它能对知识进行严格的筛选,只留下那20%的真正的好东西,节省我们选择的时间,降低我们犯错的机率,我们当然要为之付费。罗辑思维的“得到”APP,就是这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也就是说,我们为之付费的看上去是“那些全部知识当中经过筛选后的高品质的知识”,而实际上我们付费的真正对象,是“把那些高品质的知识从全部知识当中筛选出来”这个服务。知识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服务。这个服务让我们通过付费,减少了时间成本的支出并在一定程度规避了碰到“坏东西”可能带给自己的损失。


去年夏天,我加入了樊登读书会。这个产品(服务)和“得到”不同,倒是和罗辑思维原先的视频节目有点像。内容主要就是由樊登老师以他的视角为用户挑选一些或经典、或前沿、或实用、或专业的书,经由他的研读、吸收、融合,再以视频、音频和文字的方式解读给用户听。
不过说来惭愧,自入会以来,樊登读书会APP里上线的一百来本书,我至今连10本都没完完整整听过。
我这才发现,当初入会时我一咬牙付的那365块钱年费,就算个屁。付费后,我还要去听、去学、去理解、去做笔记、去运用、去实践,然后再反复听、反复学、反复理解、反复做笔记、反复运用、反复实践,这些精力付出、这些时间成本,远远超过那365元的金钱成本。
樊登老师解读每本书的时间,大约在1小时左右,虽然这不可能让你把整本书都了解得面面俱到,但至少可以使你知道某本书主要是讲什么的,作者有哪些观点,提供了哪些方法论,你感不感兴趣,值不值得你买本回家细读等等。
对于工作繁忙,没时间读书或有时间却总是读不进书的人来说,听别人解读,也算是一种相对有用的弥补措施吧,总好过一点儿也不知道吧。



前面说了为知识付费带给我们普罗大众的好处:

省时间
省精力
筛掉垃圾
但这也有个大前提,就是我们为之付费的产品或服务,必须真的具备上述功能。哪里有利可图,哪里就聚集了人们的目光,滥竽充数的知识产品或服务,如今也在心急火燎的蹭热点。
去年,知识付费着实让一批人狠赚了一把。于是一些羡慕、眼馋的人,也开始大张旗鼓,注册分答、注册知乎Live、注册荔枝微课、注册千聊直播、拉微信群开微课等等。前文所说的“大规模进入收费模式”中的“大规模”,也包含这种。
我的微信朋友圈,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他们微课的二维码。稍微懂一点幻灯片制作的,就要开微课教你制作幻灯片,稍微会一点心理学知识的,就要开直播教你心理学,稍微英语好一点的,就要建学习群,年费1980,带你学英语。
结果如何呢?可想而知,不会有几个人报名。这就好比我现在突然宣布:“我黄波要开个写作课,想学习写作的伙伴们可以报名,800元/人,名额有限。”你觉得会有人报名吗?不会。哪怕我完全免费,也没人报名。
但是我在这里多想一步:10年后呢?如果我写了10年,笔耕不辍,并且不断精进自己的写作技能,10年后假设我突然想开个写作课,或许还真能有些个追随者。
这就好理解了,原来通过知识变现挣了很多钱的那些人,人家早已在自己的领域耕耘了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去年开始,恰好赶上了时代赋予的机会,于是顺其自然地爆发。
而那些只懂得一点点就迫不及待想要变现的人,还是先踏踏实实磨炼一项技艺吧。雷军虽然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但是雷军没说过:“上天了,猪还是猪。”,更没说过:“风停了,猪会摔死。”


这个时代,科技让信息传播越来越快,信息延迟越来越短,信息不对称的红利也就越来越小。
好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发现,以次充好的东西也越来越难忽悠人,至于不好的东西,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知识付费火了这么久,我的几点个人意见】一切都靠积累,不管我们现在从事什么行业,做着什么事情,只要它具有积累效应,那么就算未来没有风口,我们也人人都有至少一次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