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京剧老旦作出了重大革新,但现在大嗓青衣恐怕李多奎要气死

文革中京剧老旦作出了重大革新,但现在大嗓青衣恐怕李多奎要气死

文章图片

文革中京剧老旦作出了重大革新,但现在大嗓青衣恐怕李多奎要气死

文章图片


“文革”是一段特殊时期 , 这一时期对于文艺界来说是一个比较矛盾的时期 , 那就是有发展也有阻碍 ,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
我们今天就拿京剧界为例来聊一聊这一时期的发展 。
【文革中京剧老旦作出了重大革新,但现在大嗓青衣恐怕李多奎要气死】传统京剧剧目的题材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 , 这些剧目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但是在题材上绝对是脱离时代的 , 而京剧艺术想要发展那么就必须创排出新的题材的剧目 。 而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题材就是创新的 , 这些剧目的题材是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的 , 像我们熟知的《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等都是经典之中的经典 。

其次那就是在表演上也是京剧艺术的一个创新 , 我们从两个行当来分析一下 。 京剧青衣讲究的是笑不露齿、行不露足 , 这是旧社会女性的生存模式 。 但是革命现代戏不同 , 那就是女性不能再这样了 , 因为这样就不符合剧情了 , 这样一来就不是女性的革命了 , 而表演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别扭 。 所以说 , 我们看革命现代戏以及样板戏中阿庆嫂、李铁梅、柯湘、方海珍等等角色都是落落大方的 , 这也是革命现代戏以及样板戏一个创新 。

我们接下来再来聊一聊京剧老旦这一行当 。
老旦主要扮演年长的妇女形象 , 在今天的京剧舞台上 , 老旦角色多是穿女老斗衣(正确的叫法应当是“劳动衣” , 叫白了就成为 “老斗衣”了)或是穿蟒 , 老旦行当的戏路很宽 , 从穷苦的百姓到皇宫后妃都可以扮演 。 她要求演员用高亢的唱腔、沉实的念白、沉稳的动作来表现人物 , 演唱时要使用本嗓儿 。
然而在传统戏中老旦突出的就是一个“字”那就是老 , 是那种苍劲的老 , 也是力图贴近古代的老年女性 。

后来到了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这一时期京剧老旦也做出了创新 , 那就是老旦不仅仅要老还要有革命的气质 , 所以在唱腔上更加激昂 , 而在表演上也是更加的从容 。 我们看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中李奶奶、沙奶奶这些角色都是属于新老旦 , 而这方面创新离不开李金泉先生的努力 。
但是传统戏和革命现代戏不同 , 现在舞台上出现了一大批的“大嗓青衣” , 那就是唱比传统戏老旦也如同青衣一样 , 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 这也不属于是创新 , 这属于是糟改 。

我们看京剧大师李多奎先生他的传统戏老旦是韵味十足、苍劲有力 , 而我们看当年的兰文云也是如此 。
所以说 , 传统剧目中老旦和革命现代戏中的老旦是截然不同的 , 而演绎方法也是不同的 , 而将传统老旦唱成了大嗓青衣恐怕李多奎先生在世都要气死了 。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 谢谢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