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商越来越难做 为什么电商的竞争老二没有机会,为什么很多厂家不做电商

为什么在很多行业都没有出现像现在京东等电商这样的恶性竞争?
电商行业的特点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瞪眼 。独家 。比如你用百度,就很少用谷歌 。你用QQ的时候,很少用MSN 。因为不受地域和经营区域的影响,在这家店买就不会去另一家 。而且相比传统市场,你在卓越买了东西,除非卓越之后的服务不好,否则用户不会轻易转投其他电商 。因此,电子商务公司会拼命竞争,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 。只有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 。电子商务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 。就是利润来源相对复杂 。以淘宝为例,淘宝的利润来源可能来自于用户账户上的预付利息 。商家的保证金利息 。商家的管理服务费 。商家的广告推广费 。交易时的佣金 。甚至,广告点击收入 。把短信分成 。所以很多电商前期甚至不考虑盈利,尽可能的吸引用户 。
生活的智慧——寻找对立面
看到吴军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说,做人做事都需要有不可替代性,要善于发现一些对立面或者对立面,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 。具体内容没有展开说,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有些道理 。因为没有反对,生活往往会失去目的感 。有了对立面,才知道自己的方向 。通俗来说,反面的寓意是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冲突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个人才能不断成长 。我想了想生活中的例子来验证这个“理论” 。虽然可能不完全准确,但这是符合人性的心理动机 。比如好莱坞电影一般都有正派和反派 。如果一部电影只有体面,全部都是“好人”,那么这部电影就不值得看 。正派的英雄豪杰,一定是反派的衬托 。这也有点类似于道家的思想 。“有无存在,长短并进 。”前面和后面必须同时存在和消失 。中国传统故事文化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其实也很常见,比如勾践薪勇的故事 。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实施为人与人之间的较量,与现代的“利弊”设置如出一辙 。还有项羽和刘邦争天下的故事 。对了,棋延的格局也是双方的设定 。当然,没有人会把自己当成生活中的“对手”,坏人也可能把自己当成正义的“赞成者” 。本质上,两党无论谁赞成,他们之间必然存在“对立” 。在商业世界里,人们也乐于看到这种老大和老二的竞争,比如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电子商务领域的淘宝和JD.COM 。攀比和歧视的心理,其实存在于大众的头脑中 。这种比较往往是隐性的,但并不代表人们在接受信息、了解世界的时候不这么认为 。很多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存储的,要么代表0的“是”的一面,要么代表1的反面的“否”的一面 。只有这两个结果 。通过这两个基本结果的排列组合,可以把无限的结果演绎到纷繁复杂的世界中 。有点像“道生一,一生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最简单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是——的反面 。举个比较通俗的例子,高考考上大学——,没考上大学3354,没考上研究生3354,没找到男/女朋友3354,没找到工资3354的工作 。虽然这种分类极其粗略,但并不那么具体和精确 。但不可否认的是,A的反面,B面,可能就是差异的结果 。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或不选择 。存在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现状分成两部分 。既然人生不可避免的被分类,必然有选择,那么为什么不主动去实现这个选择呢?更多的时候,由于不作为,随遇而安,我以为机会可能会到来,但其实更多的时候,不作为,不付出,反而会导致预期的反面 。寻找对立面(目的感)就是让自己有警觉感,保持适度的紧张感,这可能是人类长久生存的潜在基因 。
拿到B轮就牛逼了?创业者们,警惕“C轮死”
拿到B轮不会很牛逼吗?金尤美提醒很多创业者要警惕“C轮死亡” 。近两年,随着无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国内很多低效的传统行业开始被颠覆和重构 。最后,新一代互联网公司已经不能依靠中国互联网人口增长的红利,而是直接触碰和蚕食传统行业往往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亿的奶酪 。在O2O、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智能硬件等领域,中国创业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波机遇 。十五年来,以BAT、新浪、网易、搜狐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以JD.COM、58为代表的第二代互联网公司,以小米、滴滴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公司,为市场系统培养了一批高起点的创业者 。他们与这一波巨大的创业机会一拍即合,干柴烈火,熊熊燃烧 。与此同时,资本部门也在推波助澜 。之前投入一级市场并在二级市场获利的大量资金被吐回创投市场 。此外,许多已经完成初始资本积累的上市公司创始人和高管,使得天使和VC基金在2014年的融资变得异常容易 。关于2014年在中国募集的VC资金额,CV的统计是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清科的统计是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两家机构的统计显示,虽然总量相差较大,但增速大致相当 。这样的环境也促使张震和一草奋起反抗 。他们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捅破了那些自己拿不到足够资金的年轻合伙人的窗户纸 。一批由70后、80后甚至90后领衔的风投基金应运而生 。(如果再往前追溯,经纬里的张颖应该是较早的VC造反者,但在当时,这样的事件还很少,没有形成燎原之势 。由于创始人的经历和背景,新生代VC基本都投天使和A轮,最多投B轮,市场上的老VC也在感叹B轮以后的项目越来越贵 。创业公司不是大到不能倒,也不是贵到谈不上,所以也在向早期战场转移 。除了这些传统的天使和VC基金,很多其他早期项目的掘金者也是蜂拥而至——BAT小米、JD.COM 58、万达复星、a股大佬、中概股创始人 。他们就像除夕朋友发红包砸钱给早期创业者一样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不过一般来说一切都是靠谱的,人也基本是靠谱的 。投资人给钱的时候眼睛几乎是半睁半闭的,创业者拿钱的时候手几乎是插在口袋里的 。据IT桔子统计,2014年有812家公司获得天使轮投资,846家公司获得A轮,225家公司获得b轮,这些还是有报道的 。据我们观察,过去一年真正拿到天使轮、A轮、B轮的公司数量很可能远高于上述数字 。但问题来了 。天使,A轮,B轮,C轮呢?因为不同的公司处于不同的行业,发展速度和融资节奏,有些人的C轮可能在规模上相当于别人的B轮或D轮 。本文所说的“C轮”基本上是指那些尚未形成规模收入或已被验证的商业模式,且前一轮投后估值在3000万-1亿美元之间,希望在前一轮结束后3-9个月内再融资3000万-2亿美元,投前估值达到310亿美元的轮次 。2014年和2015年初,我们看到前期投资(天使、A轮和部分B轮)的投资人和后期投资(部分D轮、E轮和F轮)的投资人非常活跃,而在中期(部分B轮、C轮和部分D轮),投资人越来越表现出谨慎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只有82家公司完成了C轮融资 。
即使按照上面提到的保守数字,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也有800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公司也有200多家 。由于快速增长的新兴行业的轮融资间隔正在迅速缩短,许多创业公司的A轮和C轮之间只有一年时间,因此这1000多家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在2015年获得C轮融资 。再加上那些2014年之前已经完成B轮的公司,2015年需要拿到C轮的公司也就只有1000多家,不会少于1000家 。假设2015年拿到C轮的公司不到100家,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需要面对“C轮死亡”的可能 。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一旦估值超过1亿美元,其实已经超出了大多数风投的舒适范围 。最终资本市场上市值真正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并不多 。超过1亿美元的估值,会让很多风投觉得投资升值的天花板正在快速逼近 。但在很多新兴领域,现阶段的融资企业大多还没有形成可证的商业模式,或者足够清晰的主导格局,很难真正进入大多数PE的舒适区间 。在这个有些尴尬的阶段,能够快速出手的金融投资者并不多 。最常被提及和想到的是几个对冲基金和特殊类型的机构(如Tiger、Cotu、Takashi、DST、软银等 。)和几家PE基金(如华平、跨大西洋、中信实业、余心恬等 。)具有中期投资能力,加上一些具有中期投资能力的风投(如红杉、IDG、H资本、蓝欣亚洲、今日资本等 。)其中,创业者最想要的投资人是第一类对估值相对不敏感,愿意赌赢家的投资人 。但这类投资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别人有钱 。基本上是一个人盯着“全鸡”,独自骑行千里 。虽然这些人都是超能力的人,也善于利用外部机构帮助他们提高带宽,但是他们一天只有24小时 。所以,虽然他们可能同时看很多项目,但在任何两三个月的周期内,真正进入运营阶段的项目通常不会超过两个 。即使是华平、中信实业这样的PE机构,真正能看好中期互联网项目的人也不多 。考虑到内部资金投入要求、人员流动、资金周期等因素,一年的互联网项目平均一两个,最多三五个 。羊年伊始,我们看到一些传统上投资C轮和D轮的公司明显把重心转移到了B轮,他们宁愿在一个B轮正常估值6000万美元的公司面前给出8000万的价格,也不愿贸然向一个估值2亿美元的公司展示5亿美元估值的愚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变化正在影响着今天C轮门槛前的创业者们 。Paypal联合创始人之一彼得泰尔在其名著《从0到1》中提出,早期投资者选择项目的标准应该是“一个项目能赚回全部资金” 。不久前,TechCrunch前作者丹尼克莱顿(Danny Crichton)发表的一篇文章与此不谋而合 。他认为整个VC行业的投资回报来源都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所以唯一正确的投资策略就是投资那些有机会给投资者带来超高回报的公司,而忽略那些只让投资者赚取中等回报的公司 。基于这样的逻辑,风投们为了投资这几个赢家,会愿意透支12个月甚至24-36个月的价格,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估值 。作者将这种估值透支的现象称为“融资加速” 。那些被透支的估值被称为创业者的兴奋剂,打开了他们价值幻想的空间 。但“能帮VC赚回全部资金”的项目,注定是少数特例 。一方面,VC关注的是少数赢家,另一方面,大多数创业者都过早地被别人的高估值所钩住,把自己高高挂起 。几乎80%的创业者都觉得自己应该是那些特例,只有投资人知道,特例通常意味着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可能性 。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推动少数特例公司“融资加速”的力量,也在推动更多非特例公司的“死亡加速” 。创业公司最有可能因为什么原因面临“C轮死亡”?1.你今天所处的客源市场还不够大 。所谓的客源市场,是指你今天所专注并试图重塑的细分行业市场,而不是你未来成为一个平台后,理论上可以延伸到的所有相关或相邻领域的总和 。如果你今天想获得30到1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者至少要能看到你有机会在三四年内成长为一家市值30到100亿美元的公司 。除非行业集中度非常高(比如搜索市场的百度),一个3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通常需要1000亿人民币以上的目标市场规模来支撑,而一个1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大概需要万亿美元的目标市场 。对于前述的对冲基金和PE基金来说,只有目标公司的原始市场能够达到2000-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他们才更容易兴奋 。别忘了,他们比别人有钱,所以一定要找到足够的机会 。所以,就C轮融资而言,如果你重点关注的源市场潜在规模在可预见的未来(说白了就是三到四年后的IPO)不是1200亿,那么你就需要插上第一面小红旗预警 。2.站在错误的斜坡上,几乎每个千亿、万亿的市场都有多个切入角度 。有的人从南坡出发,有的人从北坡上路 。以现在火热的O2O为例 。在房地产市场,你可以从买房或租房开始 。在家庭服务市场,可以从洗衣、家政或者社区电商入手 。汽车后市场,可以从洗车、保养、二手车交易入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斜坡都有同样的机会 。虽然总有例外,但一般来说—— ——高频比低频更有机会打出低频 。3354只是需要去争取一些东西,所以比不去争取更有机会 。3354不受制于稀缺资源的争夺;受到稀缺资源争斗的人比不受稀缺资源争斗的人有更好的机会;3354.平台效应强的和平台效应弱的比平台效应强的机会多 。3354好的经济模式,坏的经济模式,比坏的经济模式好的经济模式 。所以,不管市场有多大,如果别人的斜率比你好,那么你就需要插上第二面小红旗来警示自己 。3.不是自己坡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一第二有很大差距 。很多市场会有第三名和第四名生存的空间,但不是所有的第三名和第四名都有机会拿到C轮 。虽然那些投C轮的基金也很在意性价比,但总体来说,他们更在意公司有没有机会足够大,有没有引领行业的机会 。在大部分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明显的细分市场,老二要想从一线资金获得C轮融资,除了原有市场必须足够大之外,还需要具备另外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与第一名的市场份额差距不能太大,最好在50%以内;第二,如果第一名已经被BAT其中一家投资了,后面再有一家BAT就更好了 。如果第三个孩子想获得C轮融资,这两个条件改为:与第二名的差距在20%以内;前两个都不是BAT投资的 。以打车软件市场为例 。作为市场的老二,正是因为满足了上面提到的三个条件,所以快手获得了老虎的C轮和软银的D轮,也在春节前有了令人震惊的合并 。当时在北京红极一时的抖音因为不具备另外两个条件而离开了 。(《创业家》杂志3月会有摇一摇的专题报道)(轻松不是第三个,因为严格来说,它所在的商用车市场和滴滴快的当时所在的出租车市场是这个大出行市场的南坡和北坡,但是现在看来北坡比南坡更容易登顶 。
)总结一下:在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明显的市场,如果你在C轮不是市场第一或者第二,和他们差距很大,就需要插第三面小红旗预警 。4.估值增长曲线太陡,“VM”指数高于0.5 。首先,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不同于传统行业那些现金流可预测的企业 。没有人真正知道新兴热点的“天上飞的猪”到底值多少钱 。投行不知道,投资人也不知道,全凭感觉 。有些所谓的可比交易往往不具有可比性;更何况那些所谓的可比交易的估值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 。——很多新兴领域所谓的估值基准,本质上都是一两个“范围外投资人”(愿意给出大多数投资人不愿意给出的估值的投资人)的手笔,还没来,已经被证明是对是错 。投资者能做的只是搞清楚目标公司是否一定要赢 。如果是,他们可以通过执行速度、个人魅力、增值服务等因素,在售价的基础上尽可能打个折扣 。有时候只要能被选中,他们甚至不打折 。融资企业能做的就是把融资前三个月和融资期的业务曲线(其实这个阶段主要是用户曲线)做得尽可能漂亮,这样才能有高价资本;投行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制造买方竞争,为融资者创造有利的供求形势和交易氛围 。这就是估值 。在这个前提下,C轮融资中对估值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实有三个:1 。同轮融资中竞品的真实估值(如果竞品先完成) 。注意,对外界吹嘘的竞品PR估值不算,是真正的黑白估值 。投资圈子小,真实估值基本都是隐性的 。2.相对于竞争产品的经营能力和市场地位 。3.上一轮融资的估值、融资金额、交付时间 。如果竞品先融化,(1)和(2)更重要;如果你先融化自己,那么(3)更重要 。接下来重点看(3) 。各种理由可以天马行空的讲,各种方法论也可以百花齐放,但最终投资者往往有一个心理底线可以坚守 。这条线说的通俗点就是投资者心目中的“愚蠢警戒线” 。一旦3354的交易估值超过这条线,投资者就很容易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成为行业的笑柄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临时发明一个概念:VM指数,V是估值,M是月数 。VM指数是指本轮融资与上一轮融资的估值差(本轮投资前估值/上一轮投资后估值)除以两轮之间的月数(本轮预期签约月与上一轮交割月之间的日历月数)的倍数 。例如,如果本轮投前估值是上轮融资的3倍,两轮时间间隔为3个月,则VM指数为1;如果估值还是3倍,两轮间隔6个月,VM指数就是0.5 。以估值公认上升最快的小米公司为例 。它的A轮和B轮只有两个月的差距,但估值却增长了4倍多(因为小米1的空前成功) 。C轮的VM指数10个月后降至0.4,D轮12个月后降至0.2,E轮(最新450亿美元)16个月后升至0.3左右 。即使是热门行业的猪,C轮的VM指数也不能超过0.5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B轮投后估值是5000万美元,那么6个月后C轮投前估值原则上不能超过1.5亿美元;12个月后融出的,投资前估值原则上不超过3亿美元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一些起伏 。例如,如果两轮之间出现融资企业的特别爆发式增长,或者出现严重影响e未来预期的标志性事件,VM指数有可能超过0.5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VM指数原则上不应超过0.5 。一旦超过,投资者就会怀疑自己 。这时候即使不愿意轻易放弃项目,也会犹豫不决;他们很可能会想办法拖延发货时间,让自己多读一两个月的数据,同时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弥补一些心理平衡 。所以,如果你不是银河系最美的星星,而C轮的VM指数明显高于0.5,那么你需要插上第四面小红旗,以供警惕 。如果你只种了上面四面小红旗中的一面,也许你不用太紧张 。但是如果你占了四个中的三个甚至四个,那么请做好准备,——C轮可能会成为你的鬼门关 。如何避免“C轮死亡”?1.在估值上保持一定的弹性,避免被别人的虚假估值误导 。现在的中国企业家中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虚报融资金额和估值,有的是2乘以3,有的是故意混淆人民币和美元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报道的融资金额甚至高于他们自己的估值 。当然,这些人通常不会明目张胆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报道虚假估值,而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公关来传播 。他们不置可否,用别人的嘴帮他们误导市场 。在去年年底的黑马大会上,我特别提出了“建设诚信中国,从自己做起”的理念 。我们可以选择不公布融资金额和估值,但如果要公布,还是公布真实数字吧” 。最近,许小平先生也利用微博提出了“让我们消除虚假投资现象”的倡议 。对于出来融资的创业者来说,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被市场上错误的融资金额和估值误导,还有人互相扯皮,上吊自杀 。而这大概也是误传的始作俑者希望看到的 。自然,创始人往往会高估自己企业的价值,所以也愿意半心半意地相信别人引用的夸张数字,以为自己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利益 。但这种心态会害了自己,因为没有投资者会把市场上的虚假估值价差作为自己估值的参考 。正确的做法是充分利用你现有的投资人和财务顾问网络,尽可能了解竞争对手的真实估值和融资金额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国很多专业人士在保密方面的职业道德普遍存在问题 。所以,要摸清真实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即使你无法知道竞品的真实估值,你也可以和你的理财顾问一起,根据不同的维度,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有支撑力的估值区间 。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在估值区间保持一定的弹性,如果市场反应不如预期热烈,随时准备调整估值 。只有做成的买卖才是买卖,只有付出的估值才有意义 。2.确定性比估值更重要,时间第一 。对确定性和时间的充分折扣在C轮阶段 。第一要务应该不是估值,而是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对应的时间 。一笔融资交易只有在交割时才算真正完成 。所以,谁能最快签订并交付合同,谁就能给融资公司最大的确定性 。对于投资人来说,想要快速完成交易,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人对行业的了解 。——的估值是上亿美元,没有一个机构投资者会在没有充分了解行业的情况下贸然开支票 。所以,对于谈过一次,发现对方对行业不太了解的投资人,不要浪费太多时间 。第二,投资人可以在本地做决策,最好是一两个人基本能做决策或者至少实质性地影响决策 。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业模式正在偏离美国同行业的商业模式,因此如果投资委员会需要获得远在硅谷、纽约或伦敦和巴黎的合作伙伴的选票,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 。
对于那些对行业了解比较深,能快速决策,和团队有化学反应的投资人来说,给他们一定的优惠,让他们尽快下定决心,是非常值得的 。在一个细分市场中,谁先完成C轮融资,谁就能率先把难题抛给自己的竞品,同时离拿起D轮估值又近了一步 。3.在现金储备上给C轮留足时间 。B轮和C轮的时间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取决于扩张速度、业务发展的关键节点、主要竞争对手的融资时间等诸多因素 。要给C轮融资的运作和完成留出足够的时间,这在2015年尤为重要 。只有不融资出去融资,手里才有筹码 。正常的融资过程通常需要9-12周 。虽然偶有二十天就能完成C轮的案例,但是从启动到交付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案例远远多于不到三个月的案例 。这意味着,当你启动C轮融资时,按照目前的商业规划和资金需求,你手里的现金应该可以维持公司至少一年的正常运转 。也就是说,如果B轮完成后,你手里的现金可以让你按照自己的商业计划正常运营18个月,那么理论上你至少可以集中精力发展6个月的业务,然后再考虑C轮的融资 。如果B轮之后你的现金只够维持12个月,那么你最好在三个月内开始新一轮融资 。当然,会有一些公司在上一轮的钱还没有动起来之前就计划下一轮 。这通常是由于竞争情况,所以我不会在这里讨论 。4.尽量不要用我们的经验给投资人一个专属期 。为了保证融资交易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尽量不给投资人独占期,谁跟谁走的快 。即使要花一些钱(比如给没被选上的投资人支付一定的调整费),也是值得的 。如果非要给投资方一个独占期,我们宁愿在所有调整完成后给投资方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的法律文件独占谈判期,也不给投资方独占谈判期(一般3-4周) 。但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对公司的交易情况更加有利 。众星捧月,公司什么条件都可以说 。当一棵树被吊起来的时候,人们只需要说不,对话就结束了 。现在关于投资人的信息越来越透明,财务顾问依赖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财务顾问的真正能力在于能否通过创造一个尽可能有利于融资企业的交易局面,为企业提供最大的选择空间和最强的谈判地位 。5.不要害怕排队 。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巨头在新一代创业公司的融资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几乎所有估值10亿美元的未上市互联网公司都有BAT的身影 。据媒体报道,仅腾讯在2014年就投资了至少40家公司,涉及投资80亿美元 。如果你没有在更早的一轮引入四大巨头BATX或者JD.COM、58、美团、唯品会、携程这样的“顶级玩家”,那么是时候认真考虑引入C轮的战投了 。他们能给被投企业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业务和资源上的帮助和协作 。除了这些大家熟悉的中概股,很多a股公司也开始密集投资新兴产业 。企业家经常担心站在巨头一边,但在今天的环境下,这真的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C轮面前,生存重要 。如何在媒体上喷账号不会骗人,两军交锋必胜 。而且,伴随着滴滴的快速发展,更多震惊BAT的并购正在孕育之中 。爸爸们甚至不介意孩子睡在一起,所以孩子也不用担心哪个爸爸的钱会惹恼其他爸爸 。
事实上,在大多数互联网相关领域,基于中国互联网的独特生态,这是迟早的事 。这种情况下,与其站得晚,不如站得早,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把最有利于你未来发展的巨头拉进来 。而且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和中层领导,已经越来越有生态意识和格局意识,懂得扶而不乱 。在这方面,应该说腾讯在3Q大战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行业树立了值得称道的标杆 。三座大山正在变成三个靠山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引入贡献特别有价值的战略投资者作为B轮和C轮的跳板,不管叫B还是Pre-C,其本质都是利用战略投资者独特的价值贡献,通过背对背的交易安排来抬高C轮的价格 。即使这样对战略投资者的估值打了折扣,C轮的整体估值也会有明显提升 。我们最近在不止一笔交易中采用了这种策略 。最后,我想说,当今中国的企业家是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群体 。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甚至陷入绝境,但创业的人生是80岁时值得回忆的人生 。祝yomi所有创业者朋友羊年好运,面朝大海,每一轮融资都开花结果 。

为什么电商越来越难做 为什么电商的竞争老二没有机会,为什么很多厂家不做电商

文章插图
41岁功成身退,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成功给普通人怎样的启示?
管理要善待对手吗?
【为什么电商越来越难做 为什么电商的竞争老二没有机会,为什么很多厂家不做电商】企业离不开“资源”二字 。我们往往认为资源就是人、钱、物,它们来自于企业内部 。德鲁克曾经提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一定是在企业之外的 。这就需要如何利用好外部资源,这是关键 。德鲁克说,智力、想象力和知识是我们的重要资源 。但是,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资源才能转化为成果 。很多人在学习德鲁克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资源”这个词 。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你不能用母猪的耳朵做丝绸钱包 。商业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 。但是,往往有一些资源,本来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只是被我们忽略了 。比如我们觉得自己不是我们的下属,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内,就发挥不了作用 。德鲁克说,这种想法必须打破 。经理应该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来实现我们的管理目标 。就像一个打游击战的士兵,在丛林里,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他的敌人,但任何东西也可以是他的资源,可以为他所用 。我们常说竞争对手制造麻烦,对此我们深恶痛绝 。但是竞争对手能被我利用吗?它能成为我们的资源吗?你有这种经历吗?当一个市场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即使你是行业的先行者或者领导者,也很难靠自己把这个行业做大 。很多领导自己创造一个行业或者品类,然后吸引其他企业参与进来 。其实这也不是坏事,让社会上很多有竞争力的资源变成了我们的资源 。为什么这么说?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共同做大这个行业 。一旦行业最终做大,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领导 。的创始人刘对此深有体会 。他在一次演讲中表示,“现在很多行业的很多创业者和公司,包括团购和O2O,总想消灭行业内所有的竞争对手,只留下一家,然后拼命打价格战、补贴战,甚至公关战等 。并且总是试图破坏第二个和第三个 。这是一种危险而可怕的不正确思想 。”这就是JD.COM所做的 。2009年以前,京东 。COM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新蛋和易迅 。当时新蛋第一,JD.COM第二,易迅第三 。后来JD.COM超过了新蛋,新蛋甚至准备退出中国市场一段时间 。不过,当时刘认为应该保护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 。因为老二老三都在,其他电商不会轻易再进入IT数码领域 。相反,它给了JD.COM一个机会,并最终形成了它目前的市场地位 。所以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视野和格局就会很不一样 。但是资源和结果直接相关 。当我们不知道外在结果在哪里的时候,我们就去整合资源,很可能方向就错了 。比如企业现阶段需要发展人才,所以引进了空降兵和行业内的优秀人才 。但是,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天赋和外在的成绩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时候,恰恰让团队无所适从 。其实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肯定会面临这个问题 。如何用好空降兵?这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它必须与外部成就相关 。如果我们现在拥有的资源与外在的成就无关,我们应该放弃它们 。如果这种资源与外部成就有关,也应该大胆引进 。但是大家要非常小心,因为所谓资源的引入,实际上可能会成为我们的障碍 。这点要特别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