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为什么消失了?聚美优品还在做吗


聚美优品为什么消失了?聚美优品还在做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聚美优品为什么消失了?聚美优品还在做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随着4月15日私有化交易完成,聚美优品(http://JMEI.US)结束为期六年的美股上市生涯 。
聚美优品曾是电商行业的明星,创立仅四年便赴美上市,但在遭遇假货风波后,业绩和股价大幅受挫 。
在聚美优品电商业务失意之时,陈欧投资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却发展迅猛 。卫生事件下充电宝行业备受打击,美团趁虚而入,街电也正遭遇考验 。
聚美优品私有化于今日正式宣告完成 。
4月15日上午9点半,聚美优品发布公告宣布完成私有化,成为买方团拥有的私人控股公司,将正式从纽交所退市 。
与2016年的私有化风波相比,聚美优品的此次私有化操作可谓效率极高:
1月12日,聚美优品买方团提起私有化要约,拟用每ADS 20美元的价格收购未持有的股份 。
经一个多月的谈判,买方团与聚美优品达成最终收购方案 。
4月9日,买方团通过要约收购方式收购了超过4034万股A类普通股,约占流通中聚美优品已发行A类普通股总量的63.7%,至此,聚美优品买方团已持有上市公司约96%的投票权,正式启动简易合并 。
4月15日私有化交易完成 。
至此,延绵四年的聚美优品私有化连续剧最终落下帷幕,陈欧如愿以偿,将成立四年即于2014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聚美优品带离了纽交所 。
【聚美优品为什么消失了?聚美优品还在做吗】与私有化问题纠缠的四年,是聚美优品电商业务陨落的四年 。
聚美优品曾是电商行业的翘楚,创始人陈欧的一句“我为自己代言”火遍全网,在公司业绩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聚美优品创立仅四年便成功赴美上市,收到市场热捧 。
戏剧性的是,上市后不久,聚美优品遭遇了假货危机,股价连连下跌,之后的转型失败又进一步打击了公司业绩 。2016年,陈欧第一次提出私有化要约,但由于收购价远低于发行价,私有化过程遭受各种阻力 。次年,陈欧撤回私有化要约 。
第一次私有化尝试严重伤害了聚美优品的声誉,陈欧也从“创业偶像”的神坛上跌落,之后聚美优品业绩一蹶不振,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如今,曾经的明星电商平台已无人问津 。
由于业绩不见起色,投资人对聚美优品逐渐失去信心,和2016年的那次私有化相比,陈欧这次没有遭遇太多阻力 。在上一个十年,聚美优品腾飞后迅速坠落,争议不断,在新年代的开端,这一幕终于走到终曲 。
这次聚美优品的顺利私有化,有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
1、 市值持续走低 不得已的私有化
近年来,在电商业务之外,聚美优品还陆续投资了母婴电商、影视剧、空气净化器等产业,试图通过多元化战略投资来打开更多流量的大门,在主业之外寻求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争取在资本市场的更好表现 。
努力并不都有回报,尽管采取了种种努力,但聚美优品股价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的状态,始终无法得到改善 。有分析人士表示,聚美股票流动性差,融资功能基本丧失,继续付出高昂的成本维持上市公司地位已经没有实质的意义 。
此外,美股市场的中概股普遍低迷,而聚美这种小盘股,机构投资人不入场,流动性拉不动,未来股价能够提升的可能性比较低 。在疫情导致的全球资本频频暴雷的大背景下,其股价或将跟随市场波动持续下跌 。
流动性差无法发挥融资功能、股价持续低迷难获实质性改观,这或许是聚美选择私有化的两个核心原因,私有化或是聚美摆脱资本市场束缚、将重心转向业务层面的无奈之举 。私有化完成后,可让公司不受短期股价涨跌束缚,更关注长期决策,有利于业务转型 。
其实,对于中概股来讲,私有化退市这条路并不陌生,众多“留美”归来的中概股或为聚美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可参考的范本 。
完美世界于2015年4月退市,以美国存托股票每股20.2美元计算,其当时的市值大约为10亿美元,2007年上市之时,发行价16美元,开盘价17.5美元,融资约1.88亿美元,时隔8年完成私有化宣布停牌 。2016年初,作价120亿元置入完美环球,成为一家集影视、游戏、院线为一体的影视上市公司,组成现在的完美世界 。
从中概股回归后的发展路径来看,似乎带给了聚美优品更多想象空间,或许也从主观上推动了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进程 。
2、 超六成流通股接受要约 价格相对公允是关键
定价是决定私有化进程的关键一环,符合市场规律且有诚意的价格,是促成一次私有化顺利推进的充分必要条件 。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买方团开出了每ADS 20美元的回购价,较聚美优品收到私有化要约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4.7%,较合并协议签订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溢价近30% 。截至目前,聚美优品股价为19.95美元,回购价依然略高于当前股价 。
实际上,面对难以提振的股价,私有化成为一部分股东的主观诉求 。在私有化协议签订,并股操作之后,聚美优品股价仍有下滑态势,最低下探至15美元左右,但私有化协议签订之后,直接刺激股价暴涨26%,可以看出,市场本质上对聚美优品的私有化期待已久,20美元的回购价,对市场其实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
当然,定价是否合理,不只要拉长时间轴纵向衡量,也要根据当下内外部形势横向探讨 。私有化抛出之前,即便管理层先后两次给出1亿美元的回购计划,股价始终无法得到改善;加之近期全球资本市场的持续震荡,市场避险情绪高涨,聚美优品私有化给出的价格提供了为数不多的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部分有避险需求的股东诉求 。
公开数据显示,聚美优品私有化买方团已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了超过4034万股A类普通股,约占流通中聚美优品已发行A类普通股总量的63.7% 。接近三分之二的流通股选择了要约收购,意味着大部分流通股的持股人已主动选择要约收购,股东们用实际行动助推聚美优品私有化的顺利进行 。
3、突袭的疫情 提供较好的窗口期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美股更是惊现史无前例的十天内四次熔断,避险情绪浓厚已成不争的事实 。
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或者说下滑趋势明显之时,大部分投资者首选依然会是现金为王,落袋为安 。聚美优品的私有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有避险需求的股东诉求 。
对聚美优品的私有化来讲,这或许是一个较好的窗口期 。
为推动私有化的顺利实施,聚美优品给出且坚持高于当前股价的回购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股东的认可 。在如今疫情重挫美股市场的前提下,大量资本贬值,买方团完全可以考虑中途放弃私有化,待股价下跌后投机收购,但聚美优品坚持原有价格进行收购,相对来说是“厚道”的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