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远距离飞行需要休息吗?它们是如何进食和休息的?

信鸽远距离飞行需要休息吗?它们是如何进食和休息的?

文章图片

信鸽远距离飞行需要休息吗?它们是如何进食和休息的?

文章图片

信鸽远距离飞行需要休息吗?它们是如何进食和休息的?

文章图片

信鸽远距离飞行需要休息吗?它们是如何进食和休息的?

文章图片

信鸽远距离飞行需要休息吗?它们是如何进食和休息的?

文章图片

信鸽远距离飞行需要休息吗?它们是如何进食和休息的?

文章图片


1927年11月27日 , 有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野外发现一只奄奄一息的信鸽 , 这只信鸽身上带着德国汉诺威环标 , 因此 , 当时推测这只鸽子可能飞了16090公里到达了昆士兰 , 而这只鸽子也成了飞得最远的信鸽 。

当然 , 这只鸽子是存在疑问的 , 因为不排除人为的将汉诺威环标绑在鸽子腿上的可能性 。 不过 , 鸽子能飞上万公里并非空穴来风 , 云南昆明董天敏在《云南信鸽》一文中所述:在1937年 , 有一只花瓦灰(鸽子的一个品系)从越南西贡(今天的胡志明市)历时24天飞到了法国北部的阿拉斯 , 全程11265公里 , 轰动了鸽坛 。
虽然大多数的信鸽没有如此强大的能力 , 但是经过训练的优良信鸽飞行能力还是很强的 , 比如短程鸽的竞翔距离通常为300公里 , 中短程鸽的距离为600公里 , 远程鸽的距离就达到了1000公里 , 至于超远程鸽它的竞翔距离通常在1500公里以上 。

正是因为信鸽有如此强大的飞行能力 , 所以在古代 , 信鸽成为了传递信息最快也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 那么 ,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 , 它们是如何休息和进食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信鸽的由来
【信鸽远距离飞行需要休息吗?它们是如何进食和休息的?】人类从距今约1.5万年前成功地将狼驯化为狗之后 , 正式开启了驯化动物之旅 , 紧随其后的是绵羊、山羊和猪 , 这让人类有了真正的肉食自给自足能力 , 随着驯化动物种类的增加 , 人类对驯化动物也越来越有经验 , 从地上跑的 , 逐渐的瞄向了天上飞的 。
于是 , 最常见的中型鸟类之一原鸡被驯化成了家鸡 , 紧接着就是绿头鸭和斑嘴鸭 , 它们被驯化后杂交的后代就是我们如今的家鸭 。

斑嘴鸭
到了距今约5000年前 , 埃及人将原鸽成功的驯化为家鸽 , 不过家鸽被驯化之初 , 一直是像鸡鸭那样作为肉食来源之一存在的 。 直到家鸽走向了其他大陆时 , 真正的作用才被发掘出来 。
早在1000多年以前 , 人们远距离通讯主要依靠的是人骑马 , 所以在我国古代又有“八百里加急”的说法 。 不过 , 骑马传递信息有两个弊端:一个是路线容易被人掌握 , 从而截获 , 一个是速度太慢了 。

虽然马的奔跑速度并不慢 , 但是负重高速奔跑 , 马会因为身体过热而无法奔跑 , 所以以前的八百里加急其实是每隔2-4个驿站(驿站之间的距离为10公里)换一匹马 , 这样一天下来 , 即便是频繁的换马 , 信息传递的距离也只有500-600里 。
此时 , 人们把目光放到了会飞的动物上 , 虽然人类驯化的会飞的动物不少 , 比如鸡、鸭、鹅 , 但是为了防止它们飞走 , 在漫长的驯化中 , 笼养和剪翅让它们的飞行能力大大退化 , 这时人们意外的发现了鸽子的归巢能力 。

早在距今约一千多年前 , 我国古人就发现了鸽子的归巢能力 , 所谓的归巢能力就是无论飞出去多远 , 鸽子都会回家的一种习性 , 这种习性来自于它们的祖先原鸽 , 因为原鸽是有固定的鸟巢的 , 它们每天的归宿就是鸟巢 。
通过对这个习性的利用 , 古人将家鸽变成了可以传递信息的信鸽 , 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 因为鸽子的平均飞行速度在48公里每小时左右 , 最快速度可达162公里每小时 。 在这种速度的加持下 , 同样500里的距离 , 马需要一天 , 但鸽子只需要5个小时左右 。

当然 , 信鸽也不是自己就知道它的目的地 , 人们只是利用了它的归巢习性 , 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一位北京的朋友想给广东的朋友写封信 , 信鸽想要从北京出发回到广州 , 就需要人带着鸽子从广州到北京 , 然后养起来 , 等到用的时候再放飞 , 这样鸽子就可以把信带给广东的朋友了 , 所以信鸽的前提是它的目的地就是它的生长地 。
不过 , 鸽子也有一个弊端 , 那就是想要远距离的传信并不容易 , 因为要经过多次由近及远的放飞训练才可以真正地使用 。

远距离飞行 , 信鸽如何补充体力和休息?
在开始我们就说过 , 信鸽有的能飞上千 , 甚至上万公里 ,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因为它们要解决食物和休息的问题 。 不过 , 这两个问题也相对的容易解决 , 因为 , 鸽子相对其他鸟类来说要自由很多 , 自由就意味着能力的保持 , 而不是退化 。
所以 , 家鸽放飞后 , 如果回不来 , 不是让其他动物吃掉了 , 就是已经野化了 , 在如今的城市 , 有许多野化的家鸽 , 它们能够自由的觅食、栖息 , 此时信鸽远距离飞行的生存方式就呼之欲出了 。

首先是觅食
在远距离飞行时 , 信鸽不会爆发速度 , 而是以平均40-50公里的匀速飞行 , 这是合理分配体力所必须的 , 尽管这样 , 它们依然需要补充食物 , 因为飞行是非常消耗体力的 。
不过 , 信鸽很少会在白天觅食 , 它们通常是在天黑之前 , 找一个草木比较茂盛的地方 , 寻找一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吃 , 这就算是一天的补充了 , 而且在第二天要出发前 , 它们通常也会觅食 。

其次是休息
鸽子是一种日行性的鸟类 , 它们晚上是不飞行的 , 毕竟对于没有夜视能力 , 也没有回声定位系统的鸟类来说 , 夜飞无疑是找死 。 但是 , 此时有一个问题 , 鸽子是一种有“家”归属感的鸟类 , 它们在飞行的路上如何的寻找休息的地点呢?
首先 , 鸽子很少会落在树上休息 , 尤其是信鸽 , 这可能与它们祖先很少落树有一定的关系 , 其次 , 鸽子通常会找离地面比较高的一些可以落脚的地方 , 比如一些高大建筑物的平台、岩壁上的缝隙等等 。

这种地方相对比较的安全 , 也更符合鸽子的习性 , 所以 , 在训练信鸽时 , 野外觅食能力、夜宿能力等等都是训练必须的项目 , 只有拥有着这些能力 , 它才能够成为一只合格的信鸽 , 尤其是远距离的信鸽 , 它们更是“万里挑一” , 正是因为这样 , 真正能远距离飞行的信鸽价格是比较高的 。

总结
信鸽飞跃千里 , 是人利用了它们的归巢习性 , 而信鸽的归巢习性得益于它们对地磁优秀的感知能力(位于鸽子上喙部有一种能够感知地磁场的晶胞)以及对偏振光的感知能力 , 至于在飞行的过程中 , 信鸽不是一直在飞的 , 因为它们晚上要休息 , 还要趁着夜色降临前补充体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