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分享:阿尔多·凡·艾克的儿童游乐场

经典分享:阿尔多·凡·艾克的儿童游乐场

文章图片

经典分享:阿尔多·凡·艾克的儿童游乐场

文章图片

经典分享:阿尔多·凡·艾克的儿童游乐场

文章图片

经典分享:阿尔多·凡·艾克的儿童游乐场

文章图片

经典分享:阿尔多·凡·艾克的儿童游乐场

阿尔多·凡·艾克(Aldo Van Eyck)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荷兰建筑师和理论家 , 在1947年至1955年期间设计了60多个儿童游乐场 , 在这项漫长的工作里 , 他可以不断尝试他的形式与空间试验 。 在他的这些作品中不仅考虑到儿童的接受程度 , 还考虑到儿童游乐设施如何融入历史悠久的阿姆斯特丹街区 , 以及如何在城市空间语境中保证其合理性 。

在阿尔多·凡·艾克设计的儿童游乐场中虽然各个不同 , 但某一些元素会重复的出现 , 比如沙坑、混凝土圆柱体、平衡木、混凝土跳板以及一些金属架 。 这些元素简单、稳固、典型但不拘于某一固定的用途 , 能够激发儿童产生更多自然性的活动 。



除了这些元素 , 包括场地中长椅、绿篱、灌木和树木都成为一些案例中的构成成分 。 尽管每个场地的情况不同 , 但是他们在每个案例中努力去实现同样的意图:尽量安排所有这些元素 , 不论大小、宽窄使它们相对均衡另外赋予场地独特的个性 , 使得元素之间的空间和元素本身同样重要 。 通常 , 凡·艾克会以沙坑建立起整个游乐场的中心 , 这个中心一般并不是场地的几何中心点而是偏离于中心点以外的 , 连同其他元素在内 , 形成整个广场的动态平衡 。

1947 年建设的第一个游乐场位于伯特曼广场(Bertelmanplein) , 沙坑采用偏心布局 , 让出足够空间安置三组攀爬架 , 两者之间形成两块空地 。 在以后的广场里 , 这样的空间模式得以进一步清晰 。
1948年的扎恩霍夫(Zaanhof)游乐场 , 场地大约 20米见方 , 处于一条城市公共绿化带之间 。 凡·艾克在这里采用简单的风车型布局 , 四个元素--圆形沙坑、三个直立攀爬架、七个混凝土小圆柱和转门各占一区 。 四个区域场地铺设褐色地砖 , 而各区域之间地面铺设混凝土块 , 颜色形成鲜明对比 , 从而清晰地界定出不同的场所 。 四个元素都位于各自的区域中心 , 但风车形的布局构成了整个游乐场的动态平衡 。
1949 年设计的位于雅各布·泰士广场(JacobThijsseplein)的游乐场 , 凡 ·艾克运用了完全不同的构图方式 。 广场呈直角三角形 , 一条道路从中穿过将广场分为两半 , 游乐场占据了其中的一半 。 这个游乐场的五个元素被安置在圆形褐色铺地的中心点上 , 与整个广场的混凝土铺地形成对比 , 五个要素清楚无疑地彰显出来 。 这五个元素不再是风车或对角布局 , 而是与周围树木取得轴线联系 , 四个较小的圆如同卫星一样散落在最大的沙坑周围 , 沿街设置一排座椅 。
1949 年设计的晤士丹街道(Woestduinstraat)游乐场 。 所有元素呈简单的线性排列 , 并用混凝土块划分出不同的区域 。 然而在这个简单的序列中 , 仍然包含了两个“中间态”的空地 , 显示出元素与空地同等的重要性 。

在1949 年设计的瑞迪欧维赫(Radioweg)游乐场沿长轴设计了三个圆形场地 , 较远处轴线的末端是一个正方形小广场 , 中间有路径相连 。 四个元素的线性序列 , 包含了明确的运动方向 , 而轴线感在每个元素处都得以放大强化 。

1954年完成的玛丽尼亚广场(Mariniersplein)游乐场 , 沙坑和混凝土小圆柱周围由直立的攀爬架围合成两个半圆形 , 三个元素紧密地贴在一起 。 隔离嘈杂的马路 , 划分出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 。

最富有挑战性的案例是1954年建成索菲亚大街(Saffierstraat)游乐场 , 整个地块120米长 , 但只有6米宽 , 大片场地都是混凝土铺地 , 这里的沙坑特意处理成三个小的三角形 , 一个能适应场地的尺寸 , 三角形的沙坑穿插在这狭长的空间中 , 打破了单调的感觉 , 动态十足 。
1954年迪克街游乐场同样延续了三角形的传统 , 位于一排住宅之间的空地上 , 地11米宽 25米进深 , 围合感十足 。 这里依然采用地面铺砖的对比 , 两种色彩的三角形交织在一起 , 整个场地的中心是一个三角形的沙坑 , 铺装和各种几何造型的元素形成强烈的对比 , 打破场地的沉闷 。

【经典分享:阿尔多·凡·艾克的儿童游乐场】紧邻的建于1968年的纽玛克特(Nieuwmarkt)游乐场 , 有类似的围合场地 , 每个元素以竖木桩紧密排列呈半围合状态 , 空间流动感强烈 , 私密与开敞的变化十分丰富 。


至今被认为最杰出的设计之一的泽德克(Zeedijk)游乐场 , 建于1955年 , 场地呈长方形 , 两个长边一边是 40 米长的高墙 , 另一边则呈不规则的凹凸状 , 整个场地略显混乱 。 凡·艾克拆除局部高墙替之以 60厘米的矮墙 , 既能够界定人行道与游乐场的边界 , 又不遮挡视线 。 另一道矮墙沿道路退进去一些 , 斜斜地指向道路 , 形成一片楔形场地 , 引导人们继续向里漫步 。
这些游乐场尽管场地和布局各异 , 所含元素也不尽相同 , 但一些设计思想贯穿始终 , 一直试图取得一种动态的平衡 , 不管是场地、铺地、围合构件还是元素本身 , 都呈现明确的几何形体 , 变化十分丰富 , 而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 , 材料的对比 , 不仅包括元素间的材料对比 , 最突出的还应该是铺地的材料对比 , 清晰地界定各个区域和场所 , 以及辅助说明空间动态 。 元素本身丰富的种类和变化 , 以及元素间的互相组合 , 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手段 。 此外 , 树木的种植 , 休息长椅的设置 , 矮墙的运用等等均成为辅助分隔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