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成纸老虎:战略轰炸机向后方撤退,乌军下个目标将是莫斯科

俄罗斯成纸老虎:战略轰炸机向后方撤退,乌军下个目标将是莫斯科

文章图片

俄罗斯成纸老虎:战略轰炸机向后方撤退,乌军下个目标将是莫斯科

文章图片

俄罗斯成纸老虎:战略轰炸机向后方撤退,乌军下个目标将是莫斯科

近期 , 乌克兰军队偷袭俄罗斯军用机场 , 炸伤多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的事件发生后 , 俄军并未像外界预测的那样 , 紧急加强俄乌边境方向的防空兵力 , 反而在第一时间选择了撤退 。 根据西方民用卫星图像公司公布的最新卫星照片显示 , 俄军将原本部署在梁赞州佳吉列沃空天军基地的9架战略轰炸机全部进行了撤退转移 , 目前机场内的战略轰炸机已经不见踪影 。 有分析认为 , 为了防止乌军故伎重施 , 俄空天军已经将这批重要的战略资源转移至喀山以东的军用机场 。

最新的卫星照片显示佳吉列沃机场的停机坪上已经空空如也 。
分析人士指出 , 随着乌军的无人机袭击活动越来越频繁 , 乌军远程奔袭俄罗斯内陆的作战能力已经被实战结果所证明 , 即便这些无人机偷袭活动并不能造成俄军多大伤害 , 但乌军的袭击活动在军事上给俄军空天防御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 , 迫使俄军高层不得不分散注意力和军事资源到本土防御上来 , 乌军通过几架无人机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 不仅成功调动了俄罗斯的战略资源分配 , 而且还在舆论战和宣传战上占尽了先机 。

俄军战略轰炸机撤退到后方机场将引发空天军力量部署的连锁反应 。
凭心而论 , 战略轰炸机转移到后方机场部署原本属于常规操作 , 喀山以东部分机场与基辅城区之间的距离约为1500公里左右 , 这段距离仅占远程战略轰炸机总航程的八分之一 。 但是 , 对战略轰炸机进行相关维护保养需要专门的配套设施设备 , 战略轰炸机向后方机场撤退也就意味着 , 俄军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的保障团队也要进行“大搬家” 。 俄军不得不消耗大量资源和精力在后方机场搭建维护中心 , 组织机务保障团队熟悉工作环境 , 梳理新环境下的保障流程 , 熟悉陌生机场的气象条件等等 。 显而易见 , 这将大大增加俄空天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重新部署难度 , 影响俄军战略轰炸任务的实施 , 拖慢俄军袭击乌克兰境内目标的战争节奏 。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 此次乌军无人机长途奔袭活动已经超额完成了牵制俄军军事行动的作用 。 在此之前 , 俄军正在在恩格斯机场和佳吉列沃空天军基地集结重兵 , 意图对乌克兰境内军民两用目标实施新一轮大规模空袭 , 此次袭击不仅成功阻止了俄军的新一轮空袭行动 , 而且还向外界证明乌军拥有独立对俄军纵深目标实施突击的能力 。

俄军对乌克兰境内基础设施的持续轰炸并未击垮基辅当局 。
有分析认为 , 在俄军持续对乌克兰全境军民目标和基础设施发动常态化打击的背景下 , 由于美国和北约国家拒绝向泽连斯基政府提供远程打击武器 , 基辅当局只能自行寻找报复手段 。 事实证明 , 乌军采用老旧无人机进行现代化改装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 乌军通过西方提供的俄境内地形地貌数字地图和战场情报信息 , 依托地形掩护 , 提前针对俄军防空阵地和雷达搜索范围进行航路规划 , 就能够有效避开雷达照射 , 完成作战目标 。

无人机袭击事件暴露出俄军防空漏洞之大 , 已经令人瞠目结舌 。
而另一方面 , 俄军在这场无人机博弈中的表现非常糟糕 , 甚至被西方媒体形容为“纸老虎” 。 俄军对无人机低空渗透飞行完全没有提前进行防御规划 , 打得毫无章法不说 , 俄军在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时还毫不避讳美西方国家的卫星侦察 , 显然过于托大 。
按理来说 , 俄罗斯并不缺乏针对低空无人机目标进行有效防御的技术手段 ,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 , 俄军对重要军事设施和重点军事场所的防守近乎于“一层窗户纸” , 一捅就破 。 除此之外 , 乌军无人机成功渗透俄罗斯防空网 , 证明俄军预警雷达发现低空渗透目标的距离过近 , 这将导致俄军拦截武器系统进行目标指示雷达与制导雷达交班、火力分配和导弹反射拦截窗口时间更短 , 俄军地面防空系统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行地面拦截 。

乌克兰军队用40年前的武器突破了俄罗斯防空网 , 让俄军颜面扫地 。
【俄罗斯成纸老虎:战略轰炸机向后方撤退,乌军下个目标将是莫斯科】让外界颇感意外的是 , 对乌克兰军队远程打击手段的轻视和松懈已经让俄军多次吃亏 , 但俄军却总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 一方面不承认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纵深目标的攻击威胁 , 另一方面又拿不出切实办法防范乌军的偷袭 , 为了防御俄乌冲突前线的乌军无人机攻击 , 俄军已经将本国所有的防空力量都“堆”到俄乌冲突区附近 , 这就更让俄罗斯后方纵深的空域出现大面积“防守真空” 。 分析人士认为 , 一旦外部条件成熟 , 乌克兰军队将随时对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实施攻击 , 届时 , 俄罗斯军队高层又将如何“自圆其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