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

李小平制笔(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我生性散淡,在惯常的日子里,以保守的方式缓缓前进,这样不会错过很多事情 。”
李小平,戴一副老花眼镜,面容白净,神情沉稳 。虽是文人的样貌,他行为处事却是爽利,说话一针见血 。
【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他今年44岁,致力于毛笔制作却已有28年 。他所在的江西进贤文港镇,素有“笔都”之称,制笔历史有1700多年 。这个小镇,家家户户似乎都与毛笔有关 。晚清四大名笔——上海周虎臣,武汉邹紫光,北京李福寿,湖州王一品,周,邹两位分别来自文港镇周坊村和前塘村,曾占据当时笔业半壁江山 。

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

文章插图
作为文港的“外来者”,他自幼爱好手工,到致力研究毛笔,和毛笔也是纠缠了大半辈子 。
自学毛笔
小时候,他因为家里穷,初中辍学移民到文港周坊村,以在毛笔杆上刻字贴补家用 。九十年代初,刻一个字3厘钱,他加班加点,一天能刻1.2万个字 。然而他知道刻字只是一道工序,是不足以自立的,所以,一有空,他就开始一支一支学着做笔 。
毛笔界有句行话:“一桌毛笔” 。“一桌”指一批,数百只起,没有一支一支做的说法 。李小平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学,先把一支笔做好 。所以直到1992年,他和妻子才正式踏入毛笔行业 。
他们的毛笔虽是精良,销售情况却不理想 。那时市场上毛笔便宜,同样的一支笔,别人卖5元已经很贵了,李小平的笔成本就要6元,叫好不叫座 。
做了一年多时间,他发现自己做的笔质量虽然得到内行的认可,却无法养活家人,更谈不上什么理想 。1993年,他开始出去跑业务,在杭州认识了同为笔痴的新兴斋笔庄老板张新根 。他非常认可小平的手艺,愿意包销他所有的毛笔 。正因了这样的知遇之恩,李小平创立“淳安堂笔庄”后,仍然低价为新兴斋笔庄供货 。
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

文章插图
2002年,李小平开始接触网络,应邹农耕先生之邀加入“书法江湖”论坛 。开始在网络上介绍专业毛笔知识,交了很多喜好文房的朋友,互联网上的大量交流,开阔了他的视野,也让他有了更多制作之外的思考 。
毛笔制作工艺繁琐
传统毛笔的制作工艺,细究起来繁琐得令人发指,白居易就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和繁复 。
各类毛笔的制作都须经过选料、除脂、梳洗、顿押、配料、卷头、拣齐、扎头、装头、修笔、刻字、挂绳、包装等工序 。其中,笔头的制作工序基本在水里完成,称为“水盆” 。笔头完成后要经历笔杆设计制造、装配、修笔、刻字几个环节,称为“干作” 。一支笔可由多种不同种类、形状、长短的动物毛混合而成,其间配料和配比极考验制笔者功力 。
古人称能够制笔的动物毛为“毫”,所以一般笔管上都刻明是什么毫 。目前毛笔的主流原料粗分为兔毫、狼毫与羊毫,由于颜色、长度与生长部位各异,其性状又各不相同 。优良材料的选择是最要紧的步骤 。
关于材料,他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细想起来却有些无奈的事 。羊毫笔是用江浙地区山羊毛制成的,而山羊它更多是被用作食肉,属于畜牧业 。现在进行了基因改良,让它快速长肉 。没有足够的营养和生长周期,好的羊毛原料已不易得 。
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

文章插图
由于他不擅讲价,为人直爽手艺又备受认可,所以毛料供应商有了好货,往往会拿来让他先挑选 。即使在好料难求的当下,他也总能拿到最好的材料 。
仿制缠纸笔
李小平不仅深谙毛笔制作,也对毛笔古代文献多有梳理,在书法江湖初期关注了唐代“缠纸笔” 。
他说:“想仿制这'缠纸笔’有些年头了,因为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物理结构也很特别,入手相对容易,而且在毛笔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思 。梳理清楚其要义,弄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毛笔理论体系 。”
李小平大概花了六七年时间来收集图片资料和史料,最终在2013年复制成功,并在“紫禁城”杂志发表了研究文章,应该是国内最早深度参与研究仿唐笔的行家了 。
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

文章插图
他认为复原古代毛笔,并不仅仅是复制古笔的外在形式,而是为了尽量创造条件复原古代书写场景,尽最大可能去接近古人的书写状态和法度,从而理解那个时代书法的本相 。
设法弄清楚古时的毛笔与纸张怎么相生相发,从而指导当代毛笔和现有的纸张的结合,这才有意义 。“我想要先回归传统,弄通了,然后再结合现状,在有限的时间段做出个应有的探索,这是一个比较愉悦的过程 。”
日常所做
古时候,毛笔作为文人的专属品,毛笔手艺以家族方式传承,是容易获得尊重的职业 。同时制作者和文人有非常直接的沟通,得以发展 。只是后来商业兴盛了,逐渐商业化,有规模的毛笔作坊开始出现,行业形成精细分工,导致单个制作者,无需学习书法,毛笔制作进入程式化状态 。
生产一支好的毛笔需要制作者具备书写实践和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仅仅作为一个传统手工业被传承下来,许多重要的信息在传承中遗失,徒具形式,毛笔的制作与使用变得脱节了 。
进入商业化时代,传统手工艺直接被抛入市场,以价格竞争的方式寻求生存 。传统手工艺的面目更模糊了,大家各说各话,莫衷一是 。“有时候想想,觉得这是一个挺糟糕的时代的 。”大约是对这个行业爱之深,他才会有责之切 。
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在传统毛笔制作行业顶端的匠人,他有很多关于毛笔行业的思考和行动 。
如何让传统工艺适应当代人生活节奏,让其具有更普世的价值,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对此他做了很多的尝试 。建立毛笔工作室做常态化展示,吸引年轻人学习毛笔制作,解决传承问题 。创办书画工作室培训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开办“文港读书会”,营造学习氛围 。衔接“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塑造行业形象 。参与大专院校授课,网络讲学,传播毛笔文化;组织“五合明心”文房雅集,促进笔墨纸砚相关专家交叉研究 。聚集当地年轻人探讨行业发展的趋势,研究文创模式等等 。所做之事之多之丰富,实难以一一例举 。
在这条路上,他坦诚也走过弯路 。以前的想法是要穷究精力把毛笔做得华美,成为奢侈品,以期传世 。思考过后,发觉意义并不大,必然会使毛笔离这个时代越来越远 。
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

文章插图
因此他提到了日本的民艺化运动,柳宗悦尝试着让高层审美落地,让普通人也可享用,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众多,也不应被束之高阁,或高高在上 。应降低姿态提升品质,主动作以普及,以现代人所能理解的形式进入寻常百姓,让毛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毛笔行业的创新亟不可待,从书写实践中上建立模型,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市场,从而延续毛笔制作的传统 。
李小平从自学开始,到深入了解文化,一直在往传统的深处走着 。
李小平:复原失传的唐代制笔技艺 李小平制笔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