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怎么画 蒙古戈壁岩画

蒙古戈壁岩画(岩画怎么画)
二十八年前,在那个萧瑟的冬天,我参军来到了黑戈壁 。那时候的我血气方刚,野心勃勃 。二十八年过去了,迷茫的年代过去了,我又回到了黑色的戈壁滩,那里的一切都和昨天一样 。汽车行驶在黑色的戈壁滩上,我的视野渐渐变得空宽阔而遥远 。五颜六色逐渐被涂成黑色的山丘、涂成黑色的沙滩和黑色的砾石所取代 。我又一次进入了这个黑色的世界 。这一生注定要再遇见所有的黑人们,一切都仿佛月球表面,荒凉而死气沉沉,没有感情 。
看着远处的马鬃山,很像一堆飞来飞去的黑马的鬃毛 。鬃毛直立,虎虎生威 。记忆中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早已被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取代,只是路途遥远 。走过一座山,前面出现另一座山;隔着一片戈壁,前面还是一片戈壁,钻出一个峡谷,前面还是一个峡谷 。车虽然开得很快,但也到不了终点 。马鬃山在考验我们的耐心,马鬃山在考验我们的虔诚 。眼前一座大山的孤傲,以及来自盘古的与生俱来的气度和雄壮 。
每一片戈壁滩都绝对无情,呈现出悲壮的气息和苍凉的意境 。马鬃山自山东至内蒙古西部弱水西岸,西南楔入新疆罗布泊坳陷东缘,南至312国道桥湾,北与蒙古国毗邻 。虽然辽阔,但并不高耸 。换句话说,马鬃山就像被地火焚烧后剩下的一堆堆灰烬 。它荒凉丑陋,也像是造山运动中刚养起来又被抛弃的半成品 。它迷失了,可怜了 。
从东北经张家口、史静经内蒙古额济纳,到甘肃河西走廊以北,进入黑戈壁地区,出明水向西,可到达新疆伊吾、巴里坤的东天山 。这条路虽然大多是沙漠戈壁,但沿途都是泉水,大大缩短了路程 。所以商旅、官员、军队大多选择这条路进出新疆,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所说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 。茫茫黑戈壁虽然荒凉,但在它宽广的怀抱里,依然有动物活跃,植物顽强生长 。植物有骆驼刺、梭梭、红柳、沙枣、芨芨草、马兰、沙葱、矮生大黄(干荷),还有锁阳、肉苁蓉,被称为沙漠人参 。因为很少有人打扰,这里有成群的盘羊、羚羊、卡普拉野山羊、野马、野驴、猞猁、野骆驼甚至戈壁熊、戈壁沧浪 。
《沧浪》的传说很奇幻 。这是黑戈壁的神秘传说 。传说是一只红色的公狼和一只黑色的母狼交配,生下了一只沧浪 。年轻的沧浪,明亮的眼睛,缎子外套,漫步在草原上 。一天深夜,匈奴头曼汗美丽的妻子睡着了,沧浪钻进了她的帐篷 。她惊叫了一声,头曼用剑击中了沧浪的头部,沧浪迅速躲开,一只耳朵当场被削掉 。沧浪尖叫一声冲出帐篷,消失在茫茫草原深处 。没想到,头曼的妻子在十月生下了一个狼一样的英雄,这也是她有大汗之福的原因 。
这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一匹马沧浪如何在月夜潜入匈奴女子家中,然后与她发生性关系,生下孩子 。这孩子长着狼脸,聪明勇敢,长大后成为匈奴国第一代首领,在草原上射雕战马 。《沧浪》中与匈奴女子的求爱与交合只是一个传奇故事吗?当兵的时候,从牧民口中听到这个故事,开始阅读史书,试图从有限的信息中理解沧浪背后的深意,审视和发掘其中的隐喻密码 。
《史记·匈奴本纪》载:“当是,东胡强盛,月明盛世,匈奴单于头曼 。”解释头曼是第一个称可汗的人 。俞氏为毕氏,匈奴称之为“扶犁独画单于” 。所谓“扶犁”,意为“天”,“孤画”,意为“子”,“朴质”,意为“浩瀚” 。“扶犁画单书”的直译意思是“天子”,意思是“天底下伟大的领袖” 。在统治时期,匈奴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东胡强盛,明月当空”,中原处于强大的秦朝统治之下 。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匈奴势力一直局限在阴山至河套以北的地区 。茅盾是头曼的长子,他的第一个承诺是岳家 。头曼爱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曾密谋通过月球人的手杀死他 。抢着学,偷了月氏的好马逃回去了 。头曼被他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此他被命名为“万车长” 。茅盾忏悔复仇,苦练骑射,严格训练士卒,剑锋所指,箭无虚发,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过 。经过几次严格的实战,茅盾终于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以“杀父”的方式杀死了头曼,独立于可汗 。
据《舒威·高车传》记载:“匈奴单于生了两个女儿,都很漂亮,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她们是神 。山越:‘我有这两个女儿,所以我能配得上她们,她们会配得上天空 。’就是在国北的无人之地建一个高台,把两个姑娘放在上面,说‘请苍天接应’ 。年复一年,有一只老狼日夜守护着台湾,嚎叫着 。因为他在站台下面穿了一个洞空,所以过了时间就没去了 。他的小女孩说,'我的父亲在这里和我在一起,他想和天堂在一起 。现在狼来了,或者是神物,或者是天使 。“把它放下 。她姐姐很震惊,说‘这是禽兽,但没有什么是对父母的侮辱!姐姐不听话,生了个狼老婆,然后就成了国 。故有长歌之好声,如狼嗥 。"
这个故事可能更传奇,但是匈奴人真的很崇拜狼 。匈奴人曾经因为在自己的旗帜上画沧浪而出丑 。如狼旗所指,各部投降,进而统一西域十六国 。然后从雁北出发,被汉高祖刘邦围困邓白山,刘邦贿赂可汗的妻子逃跑 。河西走廊猎狼旗横行,将月氏王斩首,以头为饮器 。月氏开始“逃亡,常怨匈奴” 。
此后,月氏人陆续迁居伊犁河和纳林河 。这些西迁的越人在汉代史书中称为“大岳氏”,少部分未西迁的称为“小岳氏” 。匈奴随后控制了河西走廊,也就是越国的老地方 。毛达单于曾说:匈奴牛羊吃草的地方,就是匈奴的地界 。茅盾上书汉文帝,新疆要分而治之 。后来莫顿死在了军帐里 。下葬那天,沧浪带来了上千只天鹅,它们展开洁白如雪的翅膀,遮住太阳,为大汗送行 。
两千多年来,西戎、羌、月氏、乌孙、匈奴、吐蕃、党项、回鹘、蒙古等20多个草原少数民族一直在马宗山放牧狩猎 。经过与农耕民族的无数次冲突和遭遇,这些民族中的大部分逐渐融入汉家,其中一部分成为中国的少数民族 。如今,匈奴这个古老的民族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融入汉族或蒙古族的族群中 。除了匈奴,狼祖的神话还流传在中国古代北方的其他游牧部落中 。在近4万平方公里的马宗山区,草原沧浪依旧生活着 。转场时牧民的炊烟和歌声是狼的方向指示 。都说狼是人,嗅觉灵敏,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擅长长途突袭,擅长团队作战 。
沧浪平时捕猎羚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只在牲畜饥寒交迫时捕杀 。牧羊人通过代代相传,记录了狼与羊、狼与马、狼与骆驼、狼与人、狼与狼的精彩故事 。在蒙古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中,仍然存在着对狼的崇拜,这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也许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有匈奴人的血统,狼性象征着这些民族的内在精神 。所以作为一个美好的形象,在草原民族中流传已久,从未褪色 。沧浪是北方民族的精神图腾 。
据科学家研究,马鬃山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北山板块断裂带,由一系列大雁组成,很可能形成于1亿年前的造山运动 。在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之后...浩瀚而遥远的时间,远超想象,远不可及,即使人类的想象力已经穷尽,也看不到尽头,我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 。马鬃山从恒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有着浓厚神秘色彩的神奇区域 。广袤无垠的黑色戈壁有种恍惚的感觉,穿透只是探访和复活历史的血肉 。
在黑戈壁地下沉睡了数亿年的恐龙化石和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旨在揭示旧人在历史上的巨大变迁 。山涧峭壁上雕刻的岩画,记录了这一地区历史上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和感受 。它们坐落在戈壁滩腹地的一个烽火台遗址和军事要塞,无言地向人类诉说着它刀光剑影、金马铁马的历史剪影 。还有近几年被媒体和学界重新提起的黑喇嘛的传奇故事 。杨增新督的远见卓识和明水古城的荒凉,让这片区域更加笼罩在神秘之中 。
在中国西北的阴山、狼山、祁连山、贺兰山,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这些巍峨的山系中,除了雪山冰川、大漠戈壁、山地草原,除了珍奇的动植物,到处散落着岩画 。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和马鬃山之间 。在这片辽阔而庄严的土地上,有着许多传奇和灿烂的景象 。这个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最西端、最北端,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南北两侧 。全县分为南山和北山两个互不相连的区域,总面积66748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5%,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江苏、辽宁、安徽三省的一半 。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 。祁连山南麓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团结峰海拔5826.8米,为甘肃省最高峰 。山麓丘陵是沙质戈壁倾斜的高原地区 。北山地区以中低山和残丘为特征,戈壁分布广泛 。这里有最美的雪山,葱郁的草原,辽阔的戈壁,迷人的沙漠,还有独特的蒙古族风情 。
在肃北县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曾经有西戎、羌、月氏、乌孙、匈奴、吐蕃、党项、回鹘、蒙古等少数民族在此放牧狩猎 。在此期间,他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尤其是岩画,记录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精神面貌、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韩非子就提到了岩画,北魏地理学家李道元的《水经注》也有对阴山岩画的描述 。《水经注》中提到了广武(甘肃永登县)和金昌(甘肃瓜州县)的古代马蹄印岩画,这可能是甘肃省最早的岩画记录 。肃北是甘肃省的岩画大县,已发现岩画50多幅,共5000多幅,其中清晰可见的有3000多幅,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和马鬃山 。
在祁连山的大黑沟、七律沟、野牛沟、灰湾子、红柳沟 。别乡地区的月牙湖、查干古努、大泉、红柳峡;雨尔乡地区的红坑子、碱泉子、三峡;盐池湾峡谷的小阿尔加乐泰 。在马宗山周围,黑山梁、吴敦、山德尔、老道湖都格、扎德盖、霍然和商水都有古代游牧民族的石刻遗址 。岩画一直诱惑着我们 。它们是我们的祖先留在地球上的艺术品 。这次寻找岩画注定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 。在老牧民和向导的带领下,我们
徘徊在山谷里,因为古代的岩画大多是写在河流冲刷出来的悬崖上 。那些裸露在外的岩石峭壁,黝黑崎岖的山峰,狰狞的锈页岩,都是无声的,黑暗的,憔悴的,仿佛藏着独特的孤独和寂寞 。我们在寻找马宗山 。马鬃山等着我们发现没有主干道,只能下车,上山,钻个沟 。眼前只有当地牧民和羊群或者野山羊、狐狸、兔子走过的蜿蜒小道 。脚下踩着滚烫的沙子和尖尖的石头,几株柔弱憔悴的沙漠植物一闪而过 。
突然,一只蜥蜴窜进了沙地 。马鬃山出土了恐龙化石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这些巨人曾经统治过地球,他们才是地球真正的主人 。与其说恐龙和蜥蜴很像,不如说蜥蜴是恐龙的缩小版 。由于气候变化和生态恶化,恐龙灭绝了,也许是进化了 。他们是无忧无虑的人,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它们成为了留在黑色戈壁上的蜥蜴 。或许他们的身上还流着恐龙的血,他们依然表现出生命的坚韧 。突然,一团红色的火焰在我眼前闪过 。突然,一只沙狐从岩石上跳起来,跑到对面的山坡上,走走停停,不时回头看看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
马鬃山早期岩画属于原始游牧岩画时代,即中原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 。包括大角鹿、犀牛、野牛、豺狼、老虎、蟒蛇等 。,说明当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气候特征,为各种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这些动物与嘉峪关黑山岩画中的犀牛是同时代的 。中期的岩画属于战国、秦、西汉初年游牧民族的文物 。这一时期,有乌孙、岳氏、匈奴等游牧民族在古代居住在河西走廊 。春秋战国时期,乌孙生活在河西走廊祁连和敦煌之间 。汉初,岳氏迫使乌孙人西迁伊犁河谷,占据了整个河西走廊 。后来匈奴打败岳氏,公元前174年(文帝元年),强大的匈奴占领河西 。
匈奴人喜欢画老虎,以显示他们野性的民族性格 。许多老虎雕刻得形象生动,成群结队,有的还刻有线条和纹饰 。在小镇西北80公里的桑德尔,开车和步行需要6个小时 。山地岩画是在丘陵地区裸露地面上的巨石上雕刻而成,这里的石头是黑色的,岩画是淡黄色的 。大多以畜牧业为主,很少见到弓箭和惊险的狩猎场面 。岩画的主题是单一的动物,图片超过100张 。但在狩猎活动中仅发现2例,即猎人用弓箭射杀(狩猎)野骆驼和山羊 。动物包括野牛、骆驼、梅花鹿、大角鹿、山羊、狐狸、狗等 。,说明家庭农业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了 。可想而知,广阔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牛羊,马群中还有马、驴等大型牲畜 。有的在觅食,有的在观望,还有人站在畜群中照看牲畜 。成群的野驴和野马在草原上漫步,卡普拉野山羊在山涧嬉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
“劳道呼都格”岩画分布在黑马宗山北路呼都格井东侧,东西绵延4.5公里 。是目前马鬃山地区发现的岩画中分布面积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地方 。一路沿着陡峭的岩壁看过去,就好像我们穿梭于岁月空,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既有兴奋,也有遗憾 。爬上一座小山的缺口 。为了在制高点拍张照,我又爬上了这座小山 。在山上,我看到到处散落的巨石上黑色的沙漠涂料 。在一块扁平的黑色巨石上,雕刻着一些大角羊,它们的角很夸张,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身体 。随着精美的岩画不断地展现在眼前,我们全身的疲劳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整个行程充满了兴奋和激动 。在老独格井东面的十几处山坡、崖壁、岩壁和坍塌的黑色石面上,不断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岩画 。岩画的造型手法有凿、磨、线雕等 。有两类人物和动物肖像 。动物有马、野牛、山羊、野骆驼、狗、野驴、鹿、狼、野牛等 。人物是骑马和打猎 。
每一个动物的动作都是用线条描绘出来的,都是根据物理轮廓用锋利的工具(尖石)刻在这块深色的石头上 。所谓雕刻,就是把石头表面的黑漆皮切开,露出里面新鲜的灰白色岩石的内部物质 。就像篆刻中的负刻一样 。把人物的笔画刻在平面上,这样一幅岩画就完成了 。岩画最初是通过凿掉岩石上的沙漠颜料而“画”出来的 。这个发现让我大吃一惊 。岩画中出现的符号令人费解,可能是人物或其前辈的书写形式 。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古文字,西域少数民族(匈奴、蒙古)的文字在它之前还有一些发展阶段 。老道都格岩画艺术地反映了古代河西走廊游牧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如狩猎、放牧、战争、舞蹈、祭祀和生殖崇拜等 。岩画虽然雕刻技法简单,但意境深远,造型生动,线条粗犷有力,风格独特 。这些岩画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 。一块巨大的黑色岩石,位于老道湖都格井西部的低丘的东麓,呈长方体卧于地面,坚硬的铁黑色石面光滑平整 。在宽2.5米、高1.6米的范围内,有五个神秘的符号,其中两个完全相同,与蒙古的苏里丁十分相似 。
在《蒙古秘史》等历史文献中,苏被视为氏族部落的象征 。苏在古代匈奴和蒙古人中是战无不胜、光明无敌的象征 。岩画中出现的其他三个符号可能是人物或其前辈的不同书写形式 。这些神秘符号所隐藏的秘密,需要从文字的起源等方面深入探究 。老道都格岩画群中的许多岩画都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绘画时代的“印记” 。画面被抽象成象形的、认识的、指称的符号,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岩画的符号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现在的语言,或者是原始的音符,或者是用来说明某些事件,或者是当时某些观念和宗教信仰的隐喻等等 。另一幅位于劳道胡都格井东北1.5公里处,是用凹雕法刻在黑色岩石上的最有趣的生殖崇拜图 。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的先民追求幸福生活,希望人和动物繁荣昌盛的表现 。生殖崇拜是对生物界生殖能力的一种赞美 。这幅牲畜交配图是目前在马鬃山发现的唯一一幅原始生殖崇拜岩画 。古代游牧民族战胜自然,决定其生死的重要事件,反映了草原先民对繁衍的渴望,希望通过交合达到人畜共荣 。这些秘密是否隐藏在马鬃山路和呼都格路的岩画中,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值得研究岩画中的符号、人物起源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很多岩画是在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图画时代就有记载的 。在原始时代,岩画的象征图式并不是一种欠考虑的简单的线描活动,它隐含着深刻的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它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语言 。这些符号或是原始记录,或是合作解释某些事件,或是暗示当时的某些观念和宗教信仰,等等 。但是我们现在很难确定它们显示的来源 。老道都格岩画对研究这一时期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西戎、羌族、月氏、乌孙等古代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霍然扎德盖岩画景区位于马鬃山北部干涸河床的中部 。巨石上雕刻着一群北山羊 。前面的领头的在回头看,其他的山羊在后面跟着,好像后面有动物在追 。画面在无声中运动,运动中却生动 。霍然扎德盖岩画的打磨技法简单,具有早期岩画的风格特征 。当你看到崖壁上雕刻的婀娜多姿的动物形象时,仿佛进入了原始雕刻艺术的殿堂,大角鹿和山羊在山涧丛林中觅食 。狼蹲伏在草丛中,耐心等待猎物 。鸟儿在天空中翱翔空,蛇在草地上爬行,猎人手持弩与肥硕的野牛搏斗 。五颜六色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岩画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散落在马鬃山沟壑中的岩画艺术,是先民原始生活的真实写照 。专家推测,约1万年前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部分动物因气候变化而迁徙或灭绝 。
马鬃山岩画大多刻在平坦岩石的沙漠漆上,这是大自然为人类准备的最早的画纸 。沙漠颜料掩盖了岩石的本来面目 。大部分人不用沙漠漆这个词,而是用各种各样的词来称呼,比如“石锈”、“石鳞”、“岩孙”、“石漆” 。有些名字似乎很准确 。沙漠漆是指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和戈壁中,裸露的砾石和岩石表面覆盖的一层薄薄的浅棕色或深棕色的漆状物质 。年龄越大,颜色越深越亮 。只要用沙漠涂料在表面凿出一块锋利的石头,就会露出一个新鲜的浅灰色的新表面 。一块黑色的戈壁砾石破碎后,从横切面可以看出,岩石外层覆盖着黑色的沙漠涂料,这种黑色薄膜的颜色与岩石本身的颜色有很大的不同 。稍加修改就是一幅岩画 。据说沙漠漆的成因非常复杂,被称为千古之谜 。
干旱地区岩石上的沙漠画是在高温、干旱、少雨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的一篇文章称,由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古微生物学家兰德尔·佩里(Randall Perry)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包括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光谱仪在内的现代分析方法研究岩画 。最终的结果推翻了关于岩画的主流理论,即岩画是由生活在岩石中的微生物组成的 。他们发现岩画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可以从大气中落下,也可以从岩石本身“渗出” 。二氧化硅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变成凝胶状物质,然后变硬,最后形成岩画 。根据这个观点,岩画是从空气体中捕获的硅土,从自身渗出而形成的 。
在沙漠颜料上创作岩画为祖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绘画场所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借助岩石表层与内部的“表里不一”,在岩石上雕刻岩画 。岩画大多刻在沙漠漆上,这是干旱地区的气候作用于地表砾石的结果 。所以沙漠漆在干旱地区分布很广 。可以进一步说,中国北方岩画的分布区域与西北干旱地区重合,也就是说,中国北方岩画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地区 。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 。此外,青海的阿里、那曲地区和西藏西北部也应包括在内,它们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
马鬃山一带是最典型的黑色戈壁沙漠 。整个戈壁滩都是黑色的,沙砾颗粒上的沙漠涂料反射着傍晚夕阳的余晖,像星星空倒挂着一样闪烁着 。戈壁滩沙砾多,缺乏光泽和湿润感 。黑色闪亮而深邃 。祖先曾经在马鬃山放牧生活 。他们吃牛羊肉,喝马奶酒,穿兽皮做的衣服 。闲暇时,他们大概是无意消磨时间,或者是对自然、生物、天地、图腾的崇拜和祭祀 。在La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他们用石头当笔,石头当纸,记录着他们的生活:狩猎、放牧、驯养 。发现岩画的地方都在向阳面 。古代游牧民族在避风向阳的平坦岩石上,用凸凹雕版雕刻岩画 。可想而知,在遥远的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牧场上没有专门的房屋和牲畜圈舍 。避风和暴露在阳光下的山地洼地可能是它们冬季牧场或牲畜圈的所在地 。在寒冷的夜晚,他们依偎在牲畜旁边取暖,或者生起篝火,烧烤牛羊肉 。他们高兴的时候就做岩画,用象形和会意的手法传达一些信息,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表达一种关系 。有岩画的地方,人口相对集中,也是游牧民族集会、休息、娱乐的中心 。
岩画就像描绘在悬崖上的历史书 。中国历代的书籍往往只记录不同世代皇帝的生活,很少反映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这些岩画,就像普通游牧民族的史书一样,保存了所有这些过往 。它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用这些简单朴素的线条,毫无保留地把古代展现在我们现代人面前 。马鬃山岩画分布广、数量多、跨度长 。它们不仅包含了早期狩猎和游牧生活的内容,还有近期生产生活的画面,甚至还有古代难以破译的神秘符号 。除了动物,岩画的题材还包括狩猎、人物舞蹈、神的形象、放牧、骑士、战车、石刻铭文等 。特别是在马鬃山发现的神秘符号岩画“劳道胡”在中国乃至世界岩画史上都是罕见的 。大部分岩画形成于春秋、战国、西汉时期,最新的岩画也形成于隋朝“开皇”时期,甚至是几千年的古代 。马鬃山石刻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地镶嵌在平坦的岩石上,是古人苦心雕刻的杰作 。马鬃山岩画是古代游牧民族生活和文化的见证,为研究古代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西戎、羌、大岳、乌孙、匈奴、突厥等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走进马鬃山,走近岩画,我们为祖先的创造而自豪 。
【岩画怎么画 蒙古戈壁岩画】走出马鬃山,回到喧闹的城市,我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岩画是人类童年歌谣的乐谱,是早期艺术跌跌撞撞的足迹,是人与自然长期博弈的生动现实场景 。祖先们用石头做笔,用石头做纸 。虽然岩画的线条很简单,但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想象力来理解石头上画的是什么 。岩画,几千年前人类文明的遗产,似乎是祖先有意留在别人身后的信息 。当它经过空时,是远古游牧民族苍凉而遥远的呼唤 。它一次又一次地与我们进行深刻而真诚的对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