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坤神变坤狗之后,年轻人还做基金梦吗?( 三 )


投稿|坤神变坤狗之后,年轻人还做基金梦吗?
文章图片

但是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把基金盈利装进口袋的老年人,已经提前被“骗子基金公司”收割了 。
家住河南某村庄61岁的张芳,原来在家里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却在接触某社交平台APP上的基金广告之后,便轻信某基金经理的话术,沉迷在买基金中 。
张芳不仅下载所谓的公司自有的APP,还花了几千块钱买课程,跟某基金经理签署了所谓的“委托投资协议”,把钱交给所谓的专人打理 。那段时间,张芳张口就是稀土资源和新能源,甚至还谈论起了国家政策,鼓动儿子也买新能源基金 。
但是就在不久之后,张芳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基金经理联系不到了,所谓的APP也不再更新了,平台电话也打不通了,这意味着自己投入的五万块钱可能拿不回来了 。无奈之下,张芳在家人的陪伴下报了警,但是追回希望渺茫 。
一时间,形势转变:从原来的侃侃而谈,到现在被亲戚轮番上阵批判,张芳只能坐在沙发上看着被自己气极摔坏的手机 。
而更为魔幻的是,就在年轻人感叹中老年人被骗的时候,骗子手里的镰刀已经不分年龄层,正在将矛头对准群体更为广泛、更加自信的年轻人 。
在去年年初基金火出圈的时候,B站、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野生基金大V丛生 。他们大多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但是却凭借运气跟着市场赚到了钱,摇身一变开始自称基金UP主,在社交平台指点江山出教程,例如《教你组建完美的基金组合》《纯干货,教你辨别一只基金值不值得买》《赚爆,一年收益20万》……这些看上去就像收割韭菜的教程,偏偏播放量还不低,“10万+”轻轻松松 。
投稿|坤神变坤狗之后,年轻人还做基金梦吗?
文章图片

而他们收割韭菜的方式就是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加入微信社群,购买基金付费课程 。例如,用户加入社群需要交进群费,购买一节课程最高支付数百元等 。
而基金公司也趁着这波流量,和基金博主联手宣传,造势明星基金 。根据《证券时报》当时的报道,部分券商会找到基金博主合作分销基金,以销售5000万元来计算,做得好的博主第一年就可以拿到35万元的分成 。
03奔着赚钱而来的年轻人,却大多没能赚到钱 。根据虎嗅报道,有机构统计了2021热门基金投资者的损益情况,在近一年基金收益80%到130%的情况下,亏损用户普遍在50%以上 。以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为例,近一年绝对收益率在109.26%,但是亏损用户超过了八成 。
根据上投摩根基金联合第一财经财智云的一项调查显示,从基金的投资结果来看,近七成的学生都没有赚到钱 。其中,本科生中不赚钱的占比为73.8% 。
这就造成了一种怪圈——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出在基金公司身上 。《财经》在报道中给出了两点解释:其一,基金经理的相对排名考核机制,导致基金经理不敢轻易调仓和降仓,催生估值泡沫;其二,基金公司在产品发行上急功近利,着重宣传历史业绩,忽略产品风险 。
另一方面则是基民的非理性投资心态 。根据《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基民的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正相关,与交易频率负相关 。这也就意味着基民持仓时间越短,平均收益率越容易为负;交易频次越高,平均收益率越呈下降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