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csdn.net/baixiaoshi/article/details/48708347
https://blog.csdn.net/z69183787/article/details/52943917
select,poll,epoll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所谓I/O多路复用机制,就是说通过一种机制,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但select,poll,epoll本质上都是同步I/O,因为他们都需要在读写事件就绪后自己负责进行读写,也就是说这个读写过程是阻塞的,而异步I/O则无需自己负责进行读写,异步I/O的实现会负责把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关于阻塞,非阻塞,同步,异步将在下一篇文章详细说明。
select和poll的实现比较相似,目前也有很多为人诟病的缺点,epoll可以说是select和poll的增强版。
一、select实现
1、使用copy_from_user从用户空间拷贝fd_set到内核空间
2、注册回调函数__pollwait
3、遍历所有fd,调用其对应的poll方法(对于socket,这个poll方法是sock_poll,sock_poll根据情况会调用到tcp_poll,udp_poll或者datagram_poll)
4、以tcp_poll为例,其核心实现就是__pollwait,也就是上面注册的回调函数。
5、__pollwait的主要工作就是把current(当前进程)挂到设备的等待队列中,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等待队列,对于tcp_poll来说,其等待队列是sk->sk_sleep(注意把进程挂到等待队列中并不代表进程已经睡眠了)。在设备收到一条消息(网络设备)或填写完文件数据(磁盘设备)后,会唤醒设备等待队列上睡眠的进程,这时current便被唤醒了。
6、poll方法返回时会返回一个描述读写操作是否就绪的mask掩码,根据这个mask掩码给fd_set赋值。
7、如果遍历完所有的fd,还没有返回一个可读写的mask掩码,则会调用schedule_timeout是调用select的进程(也就是current)进入睡眠。当设备驱动发生自身资源可读写后,会唤醒其等待队列上睡眠的进程。如果超过一定的超时时间(schedule_timeout指定),还是没人唤醒,则调用select的进程会重新被唤醒获得CPU,进而重新遍历fd,判断有没有就绪的fd。
8、把fd_set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
总结:
select的几大缺点:
(1)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会很大
(2)同时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在内核遍历传递进来的所有fd,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也很大
(3)select支持的文件描述符数量太小了,默认是1024
二、poll实现
poll的实现和select非常相似,只是描述fd集合的方式不同,poll使用pollfd结构而不是select的fd_set结构。其他的都差不多。
三、epoll实现
epoll既然是对select和poll的改进,就应该能避免上述的三个缺点。那epoll都是怎么解决的呢?在此之前,我们先看一下epoll和select和poll的调用接口上的不同,select和poll都只提供了一个函数——select或者poll函数。而epoll提供了三个函数,epoll_create,epoll_ctl和epoll_wait,epoll_create是创建一个epoll句柄;epoll_ctl是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epoll_wait则是等待事件的产生。
对于第一个缺点,epoll的解决方案在epoll_ctl函数中。每次注册新的事件到epoll句柄中时(在epoll_ctl中指定EPOLL_CTL_ADD),会把所有的fd拷贝进内核,而不是在epoll_wait的时候重复拷贝。epoll保证了每个fd在整个过程中只会拷贝一次。
对于第二个缺点,epoll的解决方案不像select或poll一样每次都把current轮流加入fd对应的设备等待队列中,而只在epoll_ctl时把current挂一遍(这一遍必不可少)并为每个fd指定一个回调函数,当设备就绪,唤醒等待队列上的等待者时,就会调用这个回调函数,而这个回调函数会把就绪的fd加入一个就绪链表)。epoll_wait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就绪链表中查看有没有就绪的fd(利用schedule_timeout()实现睡一会,判断一会的效果,和select实现中的第7步是类似的)。
说明一下这个回调机制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看一下select和epoll在把current加入fd对应的设备等待队列时使用的代码:
select:
- [cpp]view plain
copy
- static void __pollwait(struct file *filp, wait_queue_head_t *wait_address,
- poll_table *p)
- {
- struct poll_table_entry *entry = poll_get_entry(p);
- if (!entry)
- return;
- get_file(filp);
- entry->filp = filp;
- entry->wait_address = wait_address;
- init_waitqueue_entry(&entry->wait, current);
- add_wait_queue(wait_address, &entry->wait);
- }
[cpp]view plain copy
- static inline void init_waitqueue_entry(wait_queue_t *q, struct task_struct *p)
- {
- q->flags = 0;
- q->private = p;
- q->func = default_wake_function;
- }
上面的代码是说建立一个poll_table_entry结构entry,首先把current设置为entry->wait的private成员,同时把default_wake_function设为entry->wait的func成员,然后把entry->wait链入到wait_address中(这个wait_address就是设备的等待队列,在tcp_poll中就是sk_sleep)。
再看一下epoll:
[cpp]view plain copy
- /*
- * This is the callback that is used to add our wait queue to the
- * target file wakeup lists.
- */
- static void ep_ptable_queue_proc(struct file *file, wait_queue_head_t *whead,
- poll_table *pt)
- {
- struct epitem *epi = ep_item_from_epqueue(pt);
- struct eppoll_entry *pwq;
- if (epi->nwait >= 0 && (pwq = kmem_cache_alloc(pwq_cache, GFP_KERNEL))) {
- init_waitqueue_func_entry(&pwq->wait, ep_poll_callback);
- pwq->whead = whead;
- pwq->base = epi;
- add_wait_queue(whead, &pwq->wait);
- list_add_tail(&pwq->llink, &epi->pwqlist);
- epi->nwait++;
- } else {
- /* We have to signal that an error occurred */
- epi->nwait = -1;
- }
- }
其中init_waitqueue_func_entry的实现如下:
[cpp]view plain copy
- static inline void init_waitqueue_func_entry(wait_queue_t *q,
- wait_queue_func_t func)
- {
- q->flags = 0;
- q->private = NULL;
- q->func = func;
- }
可以看到,总体和select的实现是类似的,只不过它是创建了一个eppoll_entry结构pwq,只不过pwq->wait的func成员被设置成了回调函数ep_poll_callback(而不是default_wake_function,所以这里并不会有唤醒操作,而只是执行回调函数),private成员被设置成了NULL。最后吧pwq->wait链入到whead中(也就是设备等待队列中)。这样,当设备等待队列中的进程被唤醒时,就会调用ep_poll_callback了。
再梳理一下,当epoll_wait时,它会判断就绪链表中有没有就绪的fd,如果没有,则把current进程加入一个等待队列(file->private_data->wq)中,并在一个while(1)循环中判断就绪队列是否为空,并结合schedule_timeout实现睡一会,判断一会的效果。如果current进程在睡眠中,设备就绪了,就会调用回调函数。在回调函数中,会把就绪的fd放入就绪链表,并唤醒等待队列(file->private_data->wq)中的current进程,这样epoll_wait又能继续执行下去了。
对于第三个缺点,epoll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在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右,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总结:
1、select,poll实现需要自己不断轮询所有fd集合,直到设备就绪,期间可能要睡眠和唤醒多次交替。而epoll其实也需要调用epoll_wait不断轮询就绪链表,期间也可能多次睡眠和唤醒交替,但是它是设备就绪时,调用回调函数,把就绪fd放入就绪链表中,并唤醒在epoll_wait中进入睡眠的进程。虽然都要睡眠和交替,但是select和poll在“醒着”的时候要遍历整个fd集合,而epoll在“醒着”的时候只要判断一下就绪链表是否为空就行了,这节省了大量的CPU时间。这就是回调机制带来的性能提升。
2、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往内核态拷贝一次,并且要把current往设备等待队列中挂一次,而epoll只要一次拷贝,而且把current往等待队列上挂也只挂一次(在epoll_wait的开始,注意这里的等待队列并不是设备等待队列,只是一个epoll内部定义的等待队列)。这也能节省不少的开销。
高性能IO模型浅析
服务器端编程经常需要构造高性能的IO模型,常见的IO模型有四种:
(1)同步阻塞IO(Blocking IO):即传统的IO模型。
(2)同步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默认创建的socket都是阻塞的,非阻塞IO要求socket被设置为NONBLOCK。注意这里所说的NIO并非Java的NIO(New IO)库。
(3)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即经典的Reactor设计模式,有时也称为异步阻塞IO,Java中的Selector和Linux中的epoll都是这种模型。
(4)异步IO(Asynchronous IO):即经典的Proactor设计模式,也称为异步非阻塞IO。
同步和异步的概念描述的是用户线程与内核的交互方式:同步是指用户线程发起IO请求后需要等待或者轮询内核IO操作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而异步是指用户线程发起IO请求后仍继续执行,当内核IO操作完成后会通知用户线程,或者调用用户线程注册的回调函数。
阻塞和非阻塞的概念描述的是用户线程调用内核IO操作的方式:阻塞是指IO操作需要彻底完成后才返回到用户空间;而非阻塞是指IO操作被调用后立即返回给用户一个状态值,无需等到IO操作彻底完成。
另外,Richard Stevens 在《Unix 网络编程》卷1中提到的基于信号驱动的IO(Signal Driven IO)模型,由于该模型并不常用,本文不作涉及。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四种常见的IO模型的实现原理。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统一使用IO的读操作作为示例。
一、同步阻塞IO
同步阻塞IO模型是最简单的IO模型,用户线程在内核进行IO操作时被阻塞。
文章图片
图1 同步阻塞IO
如图1所示,用户线程通过系统调用read发起IO读操作,由用户空间转到内核空间。内核等到数据包到达后,然后将接收的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完成read操作。
用户线程使用同步阻塞IO模型的伪代码描述为:
{
read(socket, buffer);
process(buffer);
}
即用户需要等待read将socket中的数据读取到buffer后,才继续处理接收的数据。整个IO请求的过程中,用户线程是被阻塞的,这导致用户在发起IO请求时,不能做任何事情,对CPU的资源利用率不够。
二、同步非阻塞IO
同步非阻塞IO是在同步阻塞IO的基础上,将socket设置为NONBLOCK。这样做用户线程可以在发起IO请求后可以立即返回。
文章图片
图2 同步非阻塞IO
如图2所示,由于socket是非阻塞的方式,因此用户线程发起IO请求时立即返回。但并未读取到任何数据,用户线程需要不断地发起IO请求,直到数据到达后,才真正读取到数据,继续执行。
用户线程使用同步非阻塞IO模型的伪代码描述为:
{
while(read(socket, buffer) != SUCCESS)
;
process(buffer);
}
即用户需要不断地调用read,尝试读取socket中的数据,直到读取成功后,才继续处理接收的数据。整个IO请求的过程中,虽然用户线程每次发起IO请求后可以立即返回,但是为了等到数据,仍需要不断地轮询、重复请求,消耗了大量的CPU的资源。一般很少直接使用这种模型,而是在其他IO模型中使用非阻塞IO这一特性。
三、IO多路复用
IO多路复用模型是建立在内核提供的多路分离函数select基础之上的,使用select函数可以避免同步非阻塞IO模型中轮询等待的问题。
文章图片
图3 多路分离函数select
如图3所示,用户首先将需要进行IO操作的socket添加到select中,然后阻塞等待select系统调用返回。当数据到达时,socket被激活,select函数返回。用户线程正式发起read请求,读取数据并继续执行。
从流程上来看,使用select函数进行IO请求和同步阻塞模型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还多了添加监视socket,以及调用select函数的额外操作,效率更差。但是,使用select以后最大的优势是用户可以在一个线程内同时处理多个socket的IO请求。用户可以注册多个socket,然后不断地调用select读取被激活的socket,即可达到在同一个线程内同时处理多个IO请求的目的。而在同步阻塞模型中,必须通过多线程的方式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用户线程使用select函数的伪代码描述为:
{
select(socket);
【面试之多路复用】while(1) {
sockets = select();
for(socket in sockets) {
if(can_read(socket)) {
read(socket, buffer);
process(buffer);
}
}
}
}
其中while循环前将socket添加到select监视中,然后在while内一直调用select获取被激活的socket,一旦socket可读,便调用read函数将socket中的数据读取出来。
然而,使用select函数的优点并不仅限于此。虽然上述方式允许单线程内处理多个IO请求,但是每个IO请求的过程还是阻塞的(在select函数上阻塞),平均时间甚至比同步阻塞IO模型还要长。如果用户线程只注册自己感兴趣的socket或者IO请求,然后去做自己的事情,等到数据到来时再进行处理,则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
IO多路复用模型使用了Reactor设计模式实现了这一机制。
文章图片
图4 Reactor设计模式
如图4所示,EventHandler抽象类表示IO事件处理器,它拥有IO文件句柄Handle(通过get_handle获取),以及对Handle的操作handle_event(读/写等)。继承于EventHandler的子类可以对事件处理器的行为进行定制。Reactor类用于管理EventHandler(注册、删除等),并使用handle_events实现事件循环,不断调用同步事件多路分离器(一般是内核)的多路分离函数select,只要某个文件句柄被激活(可读/写等),select就返回(阻塞),handle_events就会调用与文件句柄关联的事件处理器的handle_event进行相关操作。
文章图片
图5 IO多路复用
如图5所示,通过Reactor的方式,可以将用户线程轮询IO操作状态的工作统一交给handle_events事件循环进行处理。用户线程注册事件处理器之后可以继续执行做其他的工作(异步),而Reactor线程负责调用内核的select函数检查socket状态。当有socket被激活时,则通知相应的用户线程(或执行用户线程的回调函数),执行handle_event进行数据读取、处理的工作。由于select函数是阻塞的,因此多路IO复用模型也被称为异步阻塞IO模型。注意,这里的所说的阻塞是指select函数执行时线程被阻塞,而不是指socket。一般在使用IO多路复用模型时,socket都是设置为NONBLOCK的,不过这并不会产生影响,因为用户发起IO请求时,数据已经到达了,用户线程一定不会被阻塞。
用户线程使用IO多路复用模型的伪代码描述为:
void UserEventHandler::handle_event() {
if(can_read(socket)) {
read(socket, buffer);
process(buffer);
}
}
{
Reactor.register(new UserEventHandler(socket));
}
用户需要重写EventHandler的handle_event函数进行读取数据、处理数据的工作,用户线程只需要将自己的EventHandler注册到Reactor即可。Reactor中handle_events事件循环的伪代码大致如下。
Reactor::handle_events() {
while(1) {
sockets = select();
for(socket in sockets) {
get_event_handler(socket).handle_event();
}
}
}
事件循环不断地调用select获取被激活的socket,然后根据获取socket对应的EventHandler,执行器handle_event函数即可。
IO多路复用是最常使用的IO模型,但是其异步程度还不够“彻底”,因为它使用了会阻塞线程的select系统调用。因此IO多路复用只能称为异步阻塞IO,而非真正的异步IO。
四、异步IO
“真正”的异步IO需要操作系统更强的支持。在IO多路复用模型中,事件循环将文件句柄的状态事件通知给用户线程,由用户线程自行读取数据、处理数据。而在异步IO模型中,当用户线程收到通知时,数据已经被内核读取完毕,并放在了用户线程指定的缓冲区内,内核在IO完成后通知用户线程直接使用即可。
异步IO模型使用了Proactor设计模式实现了这一机制。
文章图片
图6 Proactor设计模式
如图6,Proactor模式和Reactor模式在结构上比较相似,不过在用户(Client)使用方式上差别较大。Reactor模式中,用户线程通过向Reactor对象注册感兴趣的事件监听,然后事件触发时调用事件处理函数。而Proactor模式中,用户线程将AsynchronousOperation(读/写等)、Proactor以及操作完成时的CompletionHandler注册到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使用Facade模式提供了一组异步操作API(读/写等)供用户使用,当用户线程调用异步API后,便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 会开启独立的内核线程执行异步操作,实现真正的异步。当异步IO操作完成时,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将用户线程与AsynchronousOperation一起注册的Proactor和CompletionHandler取出,然后将CompletionHandler与IO操作的结果数据一起转发给Proactor,Proactor负责回调每一个异步操作的事件完成处理函数handle_event。虽然Proactor模式中每个异步操作都可以绑定一个Proactor对象,但是一般在操作系统中,Proactor被实现为Singleton模式,以便于集中化分发操作完成事件。
文章图片
图7 异步IO
如图7所示,异步IO模型中,用户线程直接使用内核提供的异步IO API发起read请求,且发起后立即返回,继续执行用户线程代码。不过此时用户线程已经将调用的AsynchronousOperation和CompletionHandler注册到内核,然后操作系统开启独立的内核线程去处理IO操作。当read请求的数据到达时,由内核负责读取socket中的数据,并写入用户指定的缓冲区中。最后内核将read的数据和用户线程注册的CompletionHandler分发给内部Proactor,Proactor将IO完成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线程(一般通过调用用户线程注册的完成事件处理函数),完成异步IO。
用户线程使用异步IO模型的伪代码描述为:
void UserCompletionHandler::handle_event(buffer) {
process(buffer);
}
{
aio_read(socket, new UserCompletionHandler);
}
用户需要重写CompletionHandler的handle_event函数进行处理数据的工作,参数buffer表示Proactor已经准备好的数据,用户线程直接调用内核提供的异步IO API,并将重写的CompletionHandler注册即可。
相比于IO多路复用模型,异步IO并不十分常用,不少高性能并发服务程序使用IO多路复用模型+多线程任务处理的架构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况且目前操作系统对异步IO的支持并非特别完善,更多的是采用IO多路复用模型模拟异步IO的方式(IO事件触发时不直接通知用户线程,而是将数据读写完毕后放到用户指定的缓冲区中)。Java7之后已经支持了异步IO,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使用。
推荐阅读
- 程序员|【高级Java架构师系统学习】毕业一年萌新的Java大厂面经,最新整理
- linux笔记|linux 常用命令汇总(面向面试)
- jvm|【JVM】JVM08(java内存模型解析[JMM])
- 面试|我经历的IT公司面试及离职感受(转)
- android-面试|我经历的IT公司面试及离职感受
- Java|一个月内面了30家企业,不断对比薪资,我从18K变成了38K
- vue|Vue面试常用详细总结
- java人生|35K 入职华为Java开发那天,我哭了(这 5 个月做的一切都值了)
- Android|年后备战金三银四(Android面试吃透这一篇就没有拿不到的offer......)
- java|后悔没有早点遇到它 , 直接从 12K 涨到了 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