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百亿资本涌入,“疯狂集合”的集合店( 四 )
集合店不缺流量 , 问题在于如何高效流量转化 。此外 , 各家集合店越来也多 , 店面风格、店内SKU也逐渐趋同 , 同质化严重 。在价格优势不明显下 , 复购也是问题 。
单店收入有天花板 , 想要长效发展就要不断拓店 , 可通常集合店面积均在上百平 , 且选址在流量大、定位高端的商圈地段 , 开店成本高 , 快速拓店也可能成为负担 , 加速亏损 。
譬如奔跑很快的KK集团 。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 , KK的门店从80家扩展到680家 , 营收也翻了10倍 。据其招股书 , KK集团2018年至2020年GMV复合增长率高达246.2% 。仅2021年上半年 , GMV就超22亿元 , 几乎与2020年全年持平 。
但KK目前并不赚钱 。在营收不断攀升的同时 , 亏损也逐年加重 。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 , KK集团的亏损分别为7948.5万元、5.14亿元、20.17亿元及43.97亿元 。
在快速开店的同时 , 集合店们也承接着各方压力 。火一家店容易 , 但不是每家都能快速盈利 。就连优秀代表HARMAY话梅也走上了跨界 , 开柠檬茶店、收购美妆品牌 。通过其他渠道来提高毛利 , 建立新的差异化壁垒 。
总体来看 , 集合店正在重新定义人、货、场 。不仅仅是多元化的体验空间 , 集合店逐渐成为了各大城市的网红打卡地标 。新国货也在集合店的风口下快速繁衍 , 国产品牌、小众品牌比重不断上升 。
消费者永远不会满足 , 新的需求也会不断产生 。对集合店来说 , 好玩、好逛、好拍、好买之后 , 还要看能不能抓得住、跟得上Z世代用户的需求以及需求的变迁 。
20年前 , 绝大多数的品牌生于线下;10年前 , 很大一部分品牌生于线上;而今天 , 线下场景正重塑品牌价值 , 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指向了终局 。
渠道变革带来创新模式 , 品牌方和集合店互相成就 , 整个新零售业态都在进行着世纪大更迭 。集合店的玩家已经太多 , 竞争对手也太多 。相比思考如何走的更快 , 更应该思考如何走的更长远 。
【投稿|百亿资本涌入,“疯狂集合”的集合店】2022年 , 集合店是否还能继续满足消费者和资本的想象?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