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华为缺了不止40亿( 三 )
只不过 , 这块大蛋糕并不只有华为一人发现 。近两年 , 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已开始布局 , 即便华为可能在硬件领域以及产业链层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 但互联网企业的先发优势已然存在(如腾讯云、阿里云已与部分地方政府达成合作) , 之前一度把重心放在消费者板块的华为 , 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
且由于to B和to G业务的特殊性 , 华为在业务推广层面往往需面对各单位、企业所采用的解决方案定制度较高的问题 , 在业务推进中可能将被迫使用一定量的外包人员 , 鉴于华为B端业务可能仍将以售卖相应硬件和云服务为营收核心 , 实际的利润远没有消费者业务那般可人 , 将导致企业经营进一步承压 。只不过对于目前的华为 , 这似乎已是最好的选择 。
03 昔日王者的困局很难想象 , 华为在2022年开年便发债40亿究竟为何 , 最为合理的解释 , 或许只是一次简单的短期资金借债行为 , 不排除与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调侃“可能是为了发年终奖”一致 。
不过借钱的事实 , 至少说明华为存在一定的现金流压力 。这也颇为合理 , 毕竟无论是消费者板块还是B端业务 , 短期内均难见起色 。
此外 , 由于华为科技企业的定位 , 即便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 亦不能减少研发投入 。根据2021年上半年财报 , 华为上半年研发投入已超720亿 , 即华为月均研发投入在100亿以上 。
然而商业战场 , 并非“有付出就有回报” , 华为方面曾表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短期内做不到收支平衡 , 将是一个持续投入的长线业务 , 为了这样一个“长期主义”项目 , 2021年已有多家华为体验门店为汽车产品特别腾出一片区域 , 供消费者体验车辆 。
有传言称 , 惨淡的车辆销售情况已导致华为内部对此抱怨满满 , 华为也已不再催促线下的经销商们改变门店布局以便销售相关车辆 。
车辆销售情况不佳同时 , 华为的汽车生态在普及时也受到较大阻力 。
截至目前 , 华为所推出的HiCar已被包括比亚迪、沃尔沃和奔驰等多个品牌所接受 , 但未来若继续拓宽客户群 , 试图与汽车大厂达成更深入的合作时 , 会因涉及车辆数据等关键信息共享产生较大阻力 。在智能汽车浪潮的影响下 , 这些数据就车企而言十分重要 。
2021年6月底 , 上汽董事长陈虹就曾表示 , 很难接受华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 认为这个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不过 , 上汽所使用的斑马智行系统也是与阿里联合开发而成 。拒绝使用华为相应技术的解释 , 或许更多还是出于企业层面的战略防守角度考虑 。
事实证明 , 上汽的抉择不无道理 。
刚结束的AITO新车发布会 , 华为介绍车辆时已开始有意避开小康 , 更多以华为作核心宣传点 。背后的机锋 , 便是在两者的合作中 , 华为有着更强的话语权 。这样的局面 , 自然不是任何一家大型车企所想看到的 。
可以说 , 华为目前正处于被迫进行的转型阵痛期 , 无论是智能汽车业务的布局 , 还是加码B端开拓新市场 , 都是为了弥补企业在消费者业务侧的损失 。
推荐阅读
- 掏心窝|放弃iPhone13,入手华为P50 Pocket后的60天,说几点掏心窝的话
- 手机|苹果玩的是什么把戏,华为市场份额减少,反而iPhone13价格下调了
- excel|对比测试11代酷睿的华为旗舰笔电后,发现M1被神话了?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技术|华为手机将出新款手机,假如没有受到限制,结果不敢想象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