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评】香帅:2022,关于债务危机的5点解读( 二 )


这种情形用现代金融语言来表述 , 就是家庭发生了金融危机(债务危机) 。换句话说 , 个体的金融危机就是指个人在目前时点上丧失了借债和偿债能力 , 即信用崩塌 。
一个人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能够借到债 , 就有机会以时间换空间 , 获得翻盘机会 。
类似的逻辑也适用于企业和国家 。从根本上说 , 个人的债务危机、企业的破产失信、国家的金融危机 , 都是在某个时点上丧失了借债的能力 , 即丧失信用 , 然后引发恐慌情绪蔓延 , 并演变成更大规模的信用崩塌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标志性事件——雷曼兄弟破产 , 就是典型的信用崩塌事件 。雷曼兄弟当时持有大量高杠杆的房地产次级贷款产品 。
房价下跌 , 次贷产品的价格一落千丈 , 雷曼兄弟的资产大幅贬值 , 信用等级下降 , 这进一步引起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 大家纷纷开始对雷曼兄弟“落井下石”—大量客户转移资金 , 发生挤兑 , 对手停止和雷曼交易 , 市场空头开始大规模地做空 , 等等 。
如果当时雷曼兄弟还能从美国政府抑或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筹措到资金 , 就证明自身信用还在 , 就有撑下去的可能 。但是美国财政部最终否决了救助雷曼的计划 , 雷曼的信用就此崩塌 , 资金开始加剧流出 , 流动性丧失 , 业务停滞 , 最后只能破产 。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 , 个人或机构的信用崩塌会以破产画上句号 。但雷曼处在一个非常开放的经济体中 , 作为巨大金融网络中的一个核心节点 , 它的信用崩塌带来两个结果:
第一 , 与之相连的其他节点都会受到影响 , 开始信用萎缩、借债能力下降 , 这些影响还会不断向外扩散开来 , 进而变成连环的信用崩塌;
第二 , 信用崩塌给市场传递了更强烈的负面信号 , 引起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 导致更多的节点受到影响 , 更大面积的信用崩塌就此发生 。个体的信用危机最终演变为社会的信用危机 。
02金融危机的判断标准所以 , 在国家层面 , 金融危机就是大面积的信用崩塌和市场恐慌 。
那么 , 多大面积的信用崩塌才算得上国家的金融危机?这其中有很多主观的判断标准 , 但能确定的是 , 影响很小的个别机构信用危机算不上金融危机 。
比如 , 江苏省射阳农商行曾发生挤兑事件——即使这家银行有信用崩溃的迹象 , 我们也不能说江苏或者中国银行业发生了金融危机 。
金融史专家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aymondGoldsmith)认为 , 出现金融危机是有征兆的:如果利率、股票、债券、房地产、土地等的价格以及商业清偿能力等重要的金融指标 , 发生了不同寻常的恶化 , 金融机构就会倒闭 , 并引发危机 。
基于他的结论 , 我们可以总结关于金融危机的一些判断标准 。
第一 , 多种资产的价格大幅度地下降 。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股票、债券、货币等资产短期内价格降幅达20%~30% 。一般来说 , 金融危机都会伴随一系列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下行 。
第二 , 市场出现恐慌情绪的苗头 。比如 , “危机、崩溃”等负面性很强的词语在各种自媒体、社交媒体以及各大网站上成为搜索热点 , 民间恐慌持续发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