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HEIN启示录( 二 )


投稿|SHEIN启示录
文章图片

相比国内,海外市场更需要爆炸式的多款式低价时装 。若SHEIN最早将重心聚焦于国内市场,可能很难发展得如此顺利 。
有意思的是,SHEIN成立的那一年也是唯品会诞生的日子,同样聚焦于特卖电商,唯品会已经足够优异,已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但估值却不过SHEIN的1/7 。商业模式的不同,带来了企业估值上的巨大差异 。
02 SHEIN做对了什么

在柔性制造时代,SHEIN最先发现了这批厂家的潜力 。
若仔细拆分SHEIN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两点 。
其一是中国供应链的成功,SHEIN的供应链几乎都是围绕着华南市场进行布局的,作为中国服装制造业的集聚地,中国原有的服装生产供应链给SHEIN带来了最高水平的响应速度 。
SHEIN聪明地抓住了珠三角很多“作坊式”的小型成衣厂,他们正是服装供应链的底层力量 。由于服装行业不太需要为某个新增SKU投入什么固定资产,因而相较于汽车等重投入行业,服装生产天生就是小作坊式的 。
在品牌方一次下单万件服装的供应链时代,这些厂家曾被视为落后生产力,但在柔性制造时代,SHEIN最先发现了这批厂家的潜力 。
这部分厂家的诉求是获得稳定的订单,SHEIN虽然每次的订单不过百件,但却胜在长期稳定 。与此同时,由于SHEIN单个SKU的订单量不大,因此只有在服装产业链完备的珠三角地区,才具备打通供应链流程的可能性 。
为了双方更好的协同发展,SHEIN对供应商的账期很短,其现在合作有4000多家的工厂,平均账期在7-10天 。对于Top级别的供应商,SHEIN基本上都能做按周结款,这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 。
其二是中国互联网模式的成功,SHEIN起步于欧洲,后拓展至北美洲,然后进入中亚 。时至今日,中国仍然不是SHEIN的主要市场 。其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出海的典型 。
以SHEIN的数字化系统为例,相较于传统公司而言,其数字化路径尤为标新立异,为了提高效率,早期一度让三套数字化系统并行,最后择优选择 。
这听起来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赛马型”产品策略极为相似 。本质上就是互联网公司的“AB test”,对于传统公司来说,同时做三套系统是成本;对于敏捷型公司来说,做三套系统最后放弃两套,是对成本的节约 。
和君咨询合伙人曾乔将SHEIN类比为女装快时尚领域中的拼多多 。他解释道:“SHEIN通过境外市场流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以及互联网营销裂变,实现巨量的流量聚合,最终完成了全球流量与快时尚产品之间的信息流匹配 。”
03 可被复制的传奇
如何带领一条产业链共同出海赚取增量收益?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SHEIN的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巨潮认为,SHEIN发展体现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趋势 。
一方面,SHEIN崛起宣告着互联网“诸神诞生”时代的结束,大而全的巨头型公司已经很难再出现了 。随着流量增长见顶、宏观经济调整、反垄断大旗高举,互联网平台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竞争的结束,而是竞争有了零和博弈的特性,因此后入者开拓用户会无比艰难 。比如2015年前后,去哪儿开始崛起,与之相应的便是携程的衰落,而并非两者的共同繁荣 。当前,类似的行业已经不止旅游,几乎在所有细分业态均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