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HEIN启示录

投稿|SHEIN启示录
文章图片

文 | 巨潮WAVE,作者 | 董二千
自反垄断大旗高举之后,有接近一半的中概股在去年市值“腰斩”,40余只中概股跌幅更是超过了80%,利空不断,一派“诸神黄昏”的景象 。
不过,灾难之中总有希望 。就像在神话中,世界经过末日之劫后会迎来更旺盛的生机 。
SHEIN成了中国互联网“末世”中的亮色 。通过国内已成体系的互联网打法,其快速切入海外市场,改造传统服装行业 。据《福布斯》报道,分析师估测SHEIN目前估值为4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3000亿元 。
投稿|SHEIN启示录
文章图片

SHEIN是现阶段最热门的出海企业之一
与SHEIN境遇完全不同的是,2021年,曾经被大多数人羡慕的C端大厂一夜之间走下神坛——老业务勉力维持,新业务落得一地鸡毛,最典型的就是滴滴下架了曾经备受期待的橙心优选,并确认208 亿元的净投资亏损 。
本质上,内卷生于扩张的停止 。从C端视角而言,互联网早就没有了所谓的红利期,在2018年前后就已步入存量博弈的阶段 。
但另一个角度看,激烈的竞争也修炼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内功,和面向海外市场强大的扩张能力 。无论是地推铁军、营销玩法,还是数字化程度等等,国内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
01 出海天地宽
若SHEIN最早将重心聚焦于国内市场,可能很难发展得如此顺利 。
早在2017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就给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出了“上天入地全球化”的药方 。上天,即高科技、真正的硬科技;入地,指要真正要做产业连接、改造并且提高效率,真正创造价值;全球化则是中国企业要获得长期的竞争力,需要出海放眼世界 。
SHEIN正是全球化战略的实践者 。成立于2008年的SHEIN,前身为 “sheinside.com”,以婚纱生意起家 。
早期的SHEIN可以视作兰亭集势的追随者,两者商业模式的本质均是对Google AdWords和SEO流量红利的攫取,同时凭借中美市场的价格差,以此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这一路径甚至直到现在都可以说是有效的 。
2012年,“sheinside.com”升级为自主品牌“SHEIN”,聚焦快时尚女装领域 。
SHEIN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借助国内的供应链和体系化的互联网打法,其反应速度远高于Zara等海外快时尚巨头;而对比国内具有同样方法论的公司,SHEIN又具备更小的竞争 。
有SHEIN的顶级供应商曾对媒体表示:“从收到SHEIN的订单、面料到将成衣送至仓库,只需5天的时间,其中面料制作1天,裁剪、车缝和收尾3天,二次工艺(绣花和印花)1天 。”
一个事实是,海外用户的消费力并不低于国内,若在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可以说强于国内,但海外互联网基础设施远逊色于国内 。因此,海外同业公司对互联网的理解相对而言是更差的,将中国的方法论输出,能形成某种程度的降维打击 。
举个例子,SHEIN开发了快时尚界一个类似抖音的算法,打造了一个快时尚的产业路由器,其高峰期每天甚至有数千个新品上架,这是海外快时尚品牌一周的上新量,这些新品首批量的规模都不大,但会根据小规模的用户行为判断哪些是爆款,进而迅速加单扩大流量池测试,爆款出来,马上追单上量;如果不爆,这批就是最后一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