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发展史概括 抖音发展历程( 二 )


musical.ly 小咖秀 抖音,都是Dubsmash的中国学徒 。
1.成了先烈的Dubsmash

抖音发展史概括 抖音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海外短视频产品的传播路径,都是日韩欧美的明星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主动使用这个产品录制一些搞怪视频,然后很短时间内更多明星接力参与引爆流行 。比如dubsmash,比如小偶,比如冰桶挑战 。
Dubsmash是由一个德国人开发的对嘴表演工具,玩法就是三步走:选声音,配合做表演,再将视频在社交网络里面分享 。
最初在14年11月的TechCrunch大会上发布,7天时间登上德国AppStore榜首,然后很快席卷欧美,一直到15年底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AppStore都还表现优异 。
抖音发展史概括 抖音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Dubsmash团队也很注重中国市场,这位来自柏林的创始人最早还在爱范儿的文章评论区使用谷歌翻译留言表达想接受采访的需求,他们也早早开通了微博 。
抖音发展史概括 抖音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现在回头看,Dubsmash是真的非常可惜 。他第一个拿到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结果就是一直站在门外不知道怎么用 。直到两年后裁员融资消息传来时,36氪对这家对嘴表演鼻祖产品的介绍描述是『德国版小咖秀』 。
Dubsmash显而易见的问题主要有3个:
一直坚持只做10秒以内的音频模板
只做拍摄工具不支持用户在产品里分享他们的短视频内容
不做用户的账号体系和关注关系
可能跟德国人没啥移动互联网创业经验有关系吧 。
另外的问题是Dubsmash这个产品缺少运营阵地或者说缺乏运营能力,老外在这方面的理解明显太弱 。
恰巧因为这个低成本易扩散,剧本依赖音频本身,后续创作能力有限,持续趣味性乏力,在先期尝鲜用户不断涌入高速增长后,Dubsmash应该是个需要强运营的产品 。
2.美国快手musical.ly
抖音发展史概括 抖音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2015年,外国团队登顶美国AppStore好像越来越容易,1月份来自柏林的dubsmash,4月份福建的小偶,7月份上海的妈妈咪呀,9月底是来自台湾的17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娱乐的短视频 。
musical.ly是Dubsmash模仿者中最早登顶AppStore榜首的,而且是美国区,在北京时间2015年7月7日夜 。
这个上海团队做的短视频产品在14年8月就公开测试,10月正式上线,初期产品非常没有存在感,直到15年3月份产品改版,开始支持“对嘴型”录视频的玩法并且加强了社交功能,用户数据开始迅速增长 。
musical.ly按照先做强工具性再加强社交性的思路在发展,这跟快手很像,去中心化的用户群也有点像 。
用户从在线曲库中选择喜欢的音乐,配上拍好的视频进行编辑后生成一段音乐视频 。支持倒序、快进、慢镜等拍摄手法 。iOS产品在美国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和自发性传播,App Store五星好评无数,主要用户群体也多是之前在图文社交网络里面很难获得存在感的低年龄层的学生 。
Dubsmash那三个傻瓜产品问题musical.ly都解了,而且产品完成度更高,全屏体验更酷更fashion,用户体验在美国都是标准的创新型产品 。
musical.ly算是真正跑通了视频+音乐的模式,有很强的好玩属性,适合西方的社交行为及理念从而引爆 。这个中国公司在美国做的内容社交产品也跑通了从下往上这条去中心化之路 。
不过musical.ly现在有点后劲不足的感觉,因为产品内容的分发不到位,以及过早的进入了直播,跟自己的天使猎豹做的live.me直接掐起来 。但美国直播一直没火起来,可能纯素人直播本身不是一个大众的事儿 。在中国,腾讯拒绝走秀场模式的NOW直播也是不温不火 。不过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musical.ly不学快手在一个APP里搞直播,而是选择新开一个APP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