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22,估值魔法消失在科技圈( 二 )
“相对估值中,我们通常会比照同赛道公司做对标,从而得出一个估值 。”一位投资人告诉创头条 。
在互联网时代,VC通常以流量逻辑作为给企业估值的底盘 。
在流量逻辑的支撑下,他们评估企业的投资潜力,通常看这几个指标:市场占有率、获客成本,日活和月活 。
比如,以共享单车为例,投资人会按照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投放量来估值 。再比如,以联合办公空间为例,投资人会依据工位或运营空间面积来进行估值 。
“正如创业公司对速度和规模的崇拜,估值崇拜也是互联网时代流量至上逻辑的延伸 。”一家媒体曾如此总结这种现象 。
伴随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枯竭,互联网企业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它们再也无法通过大举融资大把烧钱来圈住用户,“流量图腾”的时代也就不再 。
纵观那些曾经的创业风口,从社区团购到智慧出行,从在线教育到新消费,一波波资本都在流量池里实现估值的最大化 。
即便在二级市场,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市值也在向下修正 。
据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公司估值已进入近5年来的低位区间 。截至2021年10月,头部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美团、京东、拼多多等自高点跌幅分别为40%、38%、41%、28%、58% 。
时间走到2021年,梦想已经开始的,开始变得没那么美好;梦想还没开始的,就破碎了 。
03 玩高科技,一切还是靠“赌”?一家上海私募基金成立在2008年,起初,他们就将目光锁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投资领域 。
14年后,他们告诉创头条(ID:ctoutiao),自己依然没有找到一套相对科学的科技企业估值体系 。
投资科技企业,充满更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
一家专注硬科技天使投资的VC告诉创头条,“科技赛道的早期风险投资比较特殊,本质就是一场赌局 。”
尤其是在种子轮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机构们可能真的只是看人 。
一些做行研的人表示,一个公司的价值在没有利润的前提下可以看公司的科研投入比例 。
然而,有投资人却表示“这种企业拿科研来做估值标准也未必合理 。”他向创头条(ID:ctoutiao)感慨:“很多这类公司可能稍微多拿出一点费用做研发就死掉了 。”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快速实现下一轮融资,让后续有更多的机构和钱进来,通常在跟机构谈的时候会把估值压低 。
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便那些公开披露的融资和估值信息,也只是企业和机构对外表露给市场的信息,无法代表企业真正的价格 。
哪怕是顶级的投资机构也认为,在这个非标的行业内,一切靠实力,也要靠命数 。
投资了饿了么、滴滴、理想汽车的经纬中国,最近几年开始积极出手航空航天和新药研发等硬科技领域 。
不过,一向爱说大实话的经纬中国张颖表示,最终的结果只能“看老天爷” 。
他表示,过去聚焦移动互联网而带来的成功,让经纬更加大胆、更加勇往直前地去投一些能振奋人心的硬科技项目 。
做科技投资,张颖早已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他把这些前沿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失败当成是必然 。
04 估值调整终归将成为新常态2015年前后众多企业估值繁荣的另一个背景是,当时的一级市场“非常有钱” 。
彼时,市场上绝大多数以美元为主导的基金开始纷纷成立新一轮基金 。这一波基金因为有了钱,所以埋下了相对激进的创投“种子” 。VC们把钱投在最火热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
推荐阅读
- oled|5K轻薄本屏幕天花板!无畏Pro14性能体验兼备,2022换新首选
- 万部|报告:2022 年 1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3302.2 万部,5G 手机占 79.7%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i7|【评测】12代酷睿降临!雷神911星战2022开箱测评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