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比亚迪甩不掉吉利和长城( 三 )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北京泛在新财数据公司的一位行业研究员认为,虽然吉利和长城在新能源车方面较之比亚迪存在“后发劣势”,但随着吉利极氪001、长城魏牌摩卡DHT- PHEV等新车型的推出,比亚迪所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 。
文章图片
此外,比亚迪新能源车“好卖不赚钱”的窘境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
从2021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来看,尽管三家自主品牌营收均有明显增长,但比亚迪的短板显露无遗 。在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方面,长城表现最为优异,达到35.3亿元,增幅超过200%;吉利净利润小幅增长3%;而比亚迪在同期利润不仅不及前两家,甚至减少30% 。
此外,近年来,吉利和长城旗下的燃油车产销都表现良好:吉利旗下领克品牌2021年全年销量超过了22万辆,同比增长26%;长城旗下哈弗品牌汽车销量高达77万辆,超过了比亚迪整体汽车销量 。
巨大的燃油车销量及其带来的现金流和利润,是吉利和长城向新能源赛道“长征”的丰实粮草 。对于仍处于放量增长前夜的新能源车市来说,比亚迪暂时的销量规模和市占率,并非捍卫其未来C位的“护身符” 。
03、掌门人隔空暗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创始人或掌门人的风格或多或少会投射到企业的长期战略和日常运营上 。
文章图片
比亚迪的王传福一直以技术著称 。他曾说:技术可以让企业家更聪明,让企业家的眼光更长远 。
从1995年建厂生产二次充电电池,到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再到当下的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以及车规级IGBT芯片,王传福每一步都踩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的浪花上 。
也正是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使得比亚迪能够在汽车产业转型时期取得先机,并循着产业深远发展的专业逻辑打造自身的技术护城河 。
比亚迪的一位员工表示,“王总给人的感觉是技术型企业家,平时看上去很低调,谈工作和谈比亚迪的时候却很高调 。”
文章图片
相较于王传福对技术的狂热,李书福和魏建军则呈现出了另外两种不同的风格 。
“生猛”二字贯穿着李书福的造车生涯 。
20多年前,靠做摩托车发家的李书福,用一句“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的名言震惊四座,斩获“汽车疯子”的称号 。至今看来,这一称号仍不失贴切 。
从2006年成为英国汽车制造商锰铜最大股东、到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制造商DSI、再到2010年以18亿美元价格收购世界知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旗下乘用车业务,李书福在世界各地“买买买”,将一众发动机、变速箱技术收入囊中 。
据了解,收购沃尔沃是李书福从2002年就开始谋划的盘中之事 。通过此次“蛇吞象”式的收购,吉利获得了沃尔沃的众多核心技术和众多知识产权,为后续其推出中高端品牌领克等打好了基础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努比亚|致敬经典的外观设计,小红圈的灵魂之美,努比亚Z40 Pro真机照流出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外观|努比亚Z40 Pro真机曝光,“史上最强Z系列旗舰”外观就不简单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