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智慧医院十年征程:如何让医疗变得更“聪明”?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智慧医院十年征程:如何让医疗变得更“聪明”?
文章图片

图源自视觉中国
日前 , 甲骨文宣布以每股95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医疗IT企业Cerner Corporation , 耗资2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3亿元) 。
可以说 , 这是一场医疗领域的世纪收购 , 前者是全球最大的软件供应商 , 后者是美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史诗级企业 , 拥有庞大数量的医院客户与丰富种类的临床信息系统 。
在国外 , 医疗IT行业的兼并整合已经如火如荼 , 在国内 , 由政策主导航向的医疗IT市场正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变革” , 行业整合意图初显 , 但在这场多角色献力的“智慧基建”中 , 多重标准叠加数据壁垒 , 绝对头部缺席 , 资本也不敢冒进 。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医联体建设开始于2015年 , 此后 , 互联互通的触角真正延伸至院外 。易联众(300096.SZ)、卫宁健康(300253.SZ)、万达信息(300168.SZ)、东软集团(600718.SH)股价在2015年迎来峰值 , 至今未能翻越 。2021年9月 ,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 , 医疗IT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
上一次 , 医疗IT企业受到资本关注还是在2020年 , 疫情突袭 , 医院急需提高运转效率 , 并且为患者提供大批量远程服务 。随着疫情趋于常态化 , 这一赛道逐渐被冷落 。
首先 , 相对于风口型行业 , 医疗IT增长相对稳定 , 总体而言 , 企业毛利率在20%到50%之间浮动 , 单看某一企业 , 毛利率长期稳定 , 创业汇康近7年毛利率浮动区间为48.3%-55.4%;其次 , 在行业统一标准未完善前 ,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化改造一直在各行其是 , 资本更想看到积聚的不兼容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 而这一时间节点还不明朗 。
身处智慧医院赛道的老玩家们 , 在二级市场的价值还未被充分肯定 。但让医院变“聪明”这件事 , 长期来看是大势所趋 , 政策利好轮番释放 , 如今更多的“编外队伍”也蜂拥而至 。
大兴土木的行业建设究竟改变了什么?在推进的过程中 , 有哪些痛点至今没有解决?多角色入局能让“智慧”早点到来吗?钛媒体App在此回顾智慧医院的十年征程 。
智慧改造:信息化的十年之路2020年 , 《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印发 。2021年3月 , 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试行标准发布 。
在信息化的基础上 , 试行标准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医疗场景 , 智慧医院建成后 , 能够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
这一统筹层面的政策出台背后 , 是已经持续10年的医疗IT基建完善工程 。
2011年 ,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推出 , 设定8个等级 , 为了达到评级标准 , 医院电子病历系统(EMR)建设纷纷提上日程 。这一年也可以被称为智慧医院的启幕之年 。
电子病历是一个刚需场景 。医生的狂草手书常常难以辨认 , 手写病历的积聚形成了大量难被再利用的异构数据资产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 , 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发生的所有信息都被记录在案 , 形成的结构化数据 , 可以在患者诊疗、学术科研、以及区域医疗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