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疯狂的预制菜:都在炒,没人吃?( 三 )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预制菜现在的“身份”还是厨房的“备胎菜”,消费频次有限,要做大,还得抢外卖的“饭碗”,渗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群 。
可开菠萝财经和多位购买过预制菜的年轻人沟通发现,他们复购预制菜的概率不大 。总结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选择少,二、性价比、口感不及预期 。
三口之家的女主人陈方去年年夜饭就考虑过预制菜,但没下手,今年临近春节,再打开电商平台和直播间发现,品牌多到眼花缭乱,但品类同质化过于严重 。“预制菜难道就‘炒’老三样佛跳墙、酸菜鱼、汤品吗?”
找食材创始人崔恒亮分析,这三类被偏爱是有原因的:口味普适、不太需要市场教育;过去在B端餐饮的工业化程度高、毛利偏高 。
餐饮|疯狂的预制菜:都在炒,没人吃?
文章图片

生鲜超市柜台上的佛跳墙开菠萝财经 / 摄
预制菜选手们有选择,但选择也不多 。林志勇表示,C端预制菜赛道还在萌芽期,很多公司刚开始只有能力推一个拳头产品或系列 。因为中餐菜系庞杂,每个类型的菜品需要的研发能力、原料工艺、生产设备都不同,对资金要求很高 。
做不容易出错的“老三样”,不代表预制菜玩家已经游刃有余了 。
爱尝鲜的程怡前段时间为了请朋友来家里聚餐,花80元在某品牌官方店铺买了一份花胶鸡海鲜打边炉 。她满怀期待地在朋友面前展示买到的新玩意,结果有种被骗的感觉 。“7折价80元买到的打边炉,还不如一份30元的自热小火锅来得实在 。食材少,口味比堂食甚至外卖都差很远,最接受不了的是,鸡肉小而柴、海鲜腥味重 。”
95后孙初买了被种草许久的某品牌佛跳墙,便在朋友圈吐槽,“工业味道很重,真的不敢吃,原来还不清楚什么是预制菜,现在拉黑了” 。
林嘉有过两次预制菜经历 。一次是生鲜电商平台上点了一份半成品净菜,收到一看,“里面的藕片已经有些变色了” 。最近一次,她点了一份猪肚鸡汤,当时被商品说明和显示的8000多条评价打动了,“看起来方便快捷又好吃”,可吃进嘴里,“腥味很重” 。
今年除夕年夜饭,林嘉不再考虑预制菜 。孙初对开菠萝财经说,“体验过才知道,预制菜对用户要求挺高的,你既要是懒人,懒得自己做饭,又不能太懒,懒到只点外卖” 。
“现在影响预制菜推广的因素比较多,口味还原度、食材保鲜、配送效率等,都还不及消费者预期,C端市场的玩家都在摸索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说 。
“过来人”泼冷水:市场没变年轻人的反应,在预制菜“老兵”陈礼看来是意料之中 。
2013年前后,国内兴起了一批生鲜电商类公司,他创办了其中一家,做的是预制菜这回事,但当时还不是这个叫法 。后续种种原因,项目没能活到现在 。
陈礼本人随后投身于其他行业 。他对开菠萝财经透露,项目最终的结局之一是,把所有菜谱的生产流程全部卖给了一家头部生鲜电商平台 。
“2020年初,一些嗅觉灵敏的投资人关注到预制菜赛道,很多人诱惑我重新下场,我都拒绝了 。”他说,一部分原因是,“用户的接受度和几年前相比没有发生变化” 。
轰轰烈烈的预制菜,目前的变化都来自外部 。资本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让预制菜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会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更完善了,餐饮食材供应链更成熟了——预制菜进入绝佳的时间窗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