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独家对话马劲:中国电子云的姓与名( 三 )


作为央企,中国电子云不只有商业层面的角色,也承担政策方面的重任——“奋力打造国家网信产业”,中国电子云是信创产业的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 。
核心力量可以解释为技术策源地,最核心的技术要在中国电子云实现 。还有一个解读是必须做到最好,性能最好,体验最好 。
组织平台顾名思义,国家层面规定了几个产业链的“链长”,其中计算产业链的链长是中国电子 。作为“链长”,不但自身要做好,还要把整个产业拉起来,例如某厂商缺少服务器芯片,飞腾则持续供货,跳出竞争关系,这是中国电子作为产业链“链长”的责任 。
未来有没有信创?“我们的观点是如果做好了全是信创,就没有信创了 。做不好了就全都没有信创了,也没有信创 。只有做好了和做不好两个结果 。中国人民的特点就是做不好之前,一直做不好,一直做做做,哪天做好了就是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 。”马劲表示 。
先发的经验,后发的次序随着对话的深入,一个关键问题亟待解答:中国电子云如何突围,在产品策略抑或市场策略上?
马劲见证了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这是先发经验,中国电子云虽迟但拥有资源禀赋,这是后发优势,在某些层面上能够汇聚成中国电子云的动力 。
在技术层面上,中国电子云的雨燕智能网卡集成了可信计算的TEE环境,通过可信计算保护用户数据与隐私,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PKS原生的纯信创方案智能网卡,和中国电子旗下的飞腾,迈普联合进行研发,对政企客户提供纯国产化的替代方案,实现解放CPU 。
在理念层面上,开放性,被或直接或间接地反复提到 。除了频繁见客户之外,马劲还在频繁地与业内厂商会晤,不是竞标时的敌对,而是台面上的合作,这也与业内大多数厂商有所不同 。“我们创新也不会把别人的都给做完,还是与阿里云、腾讯、华为积极合作,例如PolarDB数据库等等”,马劲表示 。
在客户层面,企业往往面临着同一个难点,选择了一家云厂商,就用不了另一家云厂商的技术,如果都选,那就要必须要做多云管理,而且多云管理效果有限 。
产业互联网|独家对话马劲:中国电子云的姓与名
文章图片

尤其近期受限于政策导向、行业规定等问题,大型企业往往不愿意被云厂商所绑定,中国电子云的优势在于足够开放,在提供标准的IaaS服务之上,开放PaaS层服务,而且中国电子云可以实现产品的耦合 。
“我们的发展策略是明确的,在行业领域,我们提供开源的、自研的多种选择,短期内不做中间件和数据库内核,与有内核的厂家合作,提供品牌中间件、品牌数据库,让客户在一朵云上享受完全的服务”,马劲说 。
此外,中国电子云主营业务并不是公有云,没有大规模投资公有云的计划,但是却坚定朝着公私一体的架构设计,将公有云能力私有化输出,为政务、央企、能源、金融等行业客户定制的专属云平台 。
这种公有云体验、私有云部署的形式也和马劲的经验息息相关,马劲在阿里云一力打造了专有云,这种公私一体的模式也让中国电子云得以兑现后发优势,毕竟先公后私、先私后公的两种实践都无法做到完全的公私一体 。
安全是中国电子云的首要标签,和过去的国产化不同,安全并不意味着封闭与落后,同样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撑,此前市场往往对央企抱有错误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