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中国企业家为什么爱搞行为艺术?( 二 )
徐少春在回应自己的每年一“砸”时称:“砸”是一件严肃的事,对公司内部是一个信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外来讲,要让客户知道金蝶的方向,以前“砸”的都取得了成果,也获得了很好的投资认可。
按徐少春的说法,2021年砸掉“卡脖子的手”时,金蝶意在向高端市场释放信号,告知客户金蝶掌握了核心技术,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让中国企业不被“卡脖子”。对内,则昭示了企业提供优质产品的决心,鼓舞士气。
由于有了2014年起的每年一“砸”,“今年砸什么”已逐渐成了金蝶的年度保留项目。徐少春砸东西的行为,也与金蝶的企业动向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去年底刚刚退休的张瑞敏,最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则意在对内管理。
2020年张瑞敏在接受深圳卫视《创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质量上不去。特别是冰箱紧缺的时候,报纸上有一句话叫做,纸糊一个冰箱也可以卖出去。由于不缺市场,冰箱厂商自然无心提升质量。
但张瑞敏认为,一旦供需平衡,过去只重数量的企业就将面临淘汰。因此,必须有一个事件,让员工们转变观念,注重生产质量。
砸冰箱一事,绝非乱砸一气,张瑞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录》访谈时称:“当时砸掉的冰箱上,都用小纸条写着出现的问题和责任人,由犯错的人亲自砸毁自己生产的问题冰箱,由此警醒员工。”
事实证明,砸冰箱一事后海尔的确走上了上坡路。3年后1988年的全国冰箱评比中,仅占2%市场份额的海尔冰箱打败万宝、荣事达等企业,以最高分获得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据新华网报道,2009年,张瑞敏砸毁冰箱所用的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国家文物。
而砸手机、喝涂料等,则显然是出于营销目的,以向消费者证明产品的质量过硬。
富亚总经理蒋和平在喝涂料后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称:“只有亲自喝下涂料,公司的知名度才能显现,销量才能攀升。如果我们是一家跨国公司,产品利润像洋品牌一样丰厚,我还用扔这样的‘炸弹’?”时至今日,蒋和平喝乳胶漆的故事还被写在富亚涂料的官网上。
文章插图
(蒋和平在“真猫真狗喝涂料”活动现场)
当企业家们对这些行为艺术津津乐道时,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行为艺术都只是“表演”层面的策略,而作为一种放大工具,表演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
如果没有金刚钻,表演作为一个中性工具的双刃剑效应便会显现出来。
同是摔手机,在B站赵明摔手机视频合集下,有不少关于荣耀手机耐摔的正面评论。而格力手机却没有因为董明珠的一摔而获好评。董明珠摔手机之后的网友评论是“雷军出米1的时候就摔过了”,以及大量对格力手机的负面评价。
3、为何偏爱行为艺术?大体而言,中国企业家采用“摔”和“砸”等行为艺术的频次,明显多于西方企业家,也多于同在东亚的日韩企业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商业和管理现象。
从管理文明发展阶段的视角,知名管理学者肖知兴的解读有典型性。
肖知兴认为:中国企业组织能力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人传统上用得最多的“基于私人关系的原始组织”,就是靠血缘、地缘、业缘,靠老大那张脸。第二阶段是“基于机器式运作的初级组织”,这种组织模拟的对象是军队。第三阶段是“建立在普世价值观基础上的智慧型组织”。
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处在前两个阶段。典型表现就包括“用洗脑替代企业文化,以及用制度崇拜的军事化控制,替代科层制(一般指官僚制)”。
推荐阅读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肯德基、喜茶供应商「宝立食品」要上市;文和友旗下茶饮品牌「MAMACHA」杭州首店开业;中国邮政进军咖啡领域|消研所周报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中国企业的冬奥进行时
- 活动|中国音数协电竞工委筹备会议在京成功举办
- 富士康|厉害了!1月iPhone在中国市场出货量要创新高 国人购买力太强
- 科技冬奥,冰雪之约|中国短道速滑的荣耀与得失丨冬奥观察
- 摩根大通|摩根大通:今年 1 月苹果 iPhone 在中国的出货量为 2015 年以来最佳
- 苹果|三星退出中国依然世界第一,这是表示中国市场没想象的那么重要吗
- fusion|华为登顶中国电信终端最满意机型和最推荐机型
- 同期|中国信通院:1月国内手机出货量3302.2万部 5G手机占比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