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一种“战略性放弃”)

文/小颐妈
微信的未读信息一直非常多,曾一度多到超过6000条,直到微信有史以来第一次崩溃。
不得不重装,然而短短一周多,未读信息又积累到4000+条。
今天上午,忽然灵机一动,觉得这事儿对自己来说是负担,于是开启了第一次系统性操作:“不再关注”+“删除并退出”+“删除”。直至未读信息数量降至为0条,与此同时,也不再需要不停翻页才能看完所有保留的对话主体项目。
可以说,这是一种与“正念”经常联系在一起的行为:断舍离。当然,这是我事后才察觉到的。
曾经有位老师说,你知道有些东西很重要但却“错过”了它,不必焦虑,它对现在的你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无独有偶,今天的公众号推文中有一篇《高段位的人,都会“战略性放弃”》、甚至连周杰伦的歌词也被我总结成了“也许放弃也是另一种美”(“也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我会选择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
可是,为什么我们却非常喜欢被“充满”、“包围”的感觉呢?
以我自身为例:我买衣服,把衣柜填满;我买书,把书柜填满;我不断关注各种公众号,让自己的公众号数量不断增加;我不断加入各种学习群,不断各种置顶。然而事实上,我依然不知道穿什么;我还是会觉得自己才疏学浅;我不会耐心地看各种推文;学习群各种闲置,几百上千条信息积累也不会吸引我关注话题。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种观点:人之所以会不断用各种事物填充自己,是因为内心存在空白与缺失,以至于需要不断外部摄取,以期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我的堂妹,一名大龄美女青年,我每次去她的单身公寓,都会发现又多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大到实木家具,小到各种萌物摆设。最近一年时间,她又养了两只猫咪,为猫咪添置了各种物品。与以往租房不同,这是她的房子,她心中的家,某种程度上她在用各种加法丰富着自己的生活。对于她来说,增加就是一种美,然而对于外部人士来说,也许太多却是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单看每样物品都很美好,凑在一起却十分让人紧张。
说到这里,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放下这种用外部事物满足内心需求的做法呢?我总结,只需要坚持两条:
(一)觉察并尝试“少”的感觉。这就是断舍离的做法。
当我把微信未读信息降至至0条时,我感觉十分轻松,并没有出现“不安全感”,比如:我错过了某条信息导致我错过了重要的机会;
当我在结算购物车的时候及时停止下来,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我发现未如期到来的快递并没有打扰到我的生活,我还为此省掉一笔花费;
当我在想要进行某种看起来会让我收益匪浅的学习机会报名时,我停下报名的节奏,事后发现没有参加培训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并没有产生质的影响,我还因此多了陪伴家人的时间。(这一点尤其是针对有学习焦虑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二)聚焦自身已有的。这也就是六祖所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我不靠各种潮流服饰来展现自己的美,我关注我本身的气质;
我不依赖读书的数量来增加自己的学识,而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好好读每一本书及读书中的思考与觉悟;
我不期望通过碎片化信息获取而让自己精进,而是让自己聚焦少数经典、加强及时运用与知识内化。
当然,除了以上两条,我们还需要记住一个老生常谈的前提:
道理简单,事情却在人为。
【断舍离(一种“战略性放弃”)】——有修,才有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