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披皮元宇宙,飞天云动赴港上市( 二 )
而且从飞天云动的业绩表现来看,也很难配得上其元宇宙雄心 。
招股书显示,飞天云动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1.64亿元、2.51亿元、3.39亿元和2.78亿元,其中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为53%、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35%、2021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2% 。
飞天云动营收增速不平衡之外,是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下滑 。招股书显示,飞天云动报告期内毛利分别是0.68亿元、0.75亿元、1.05亿元和0.83亿元,毛利率分别是41.7%、30%、30.9%和30%;同期内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是0.47亿元、0.41亿元、0.61亿元和0.53亿元,净利率分别是28.7%、16.7%、18.2%和19.1% 。
由此可以看出,飞天云动的盈利水平并不乐观,随着营收的增长,无论是毛利还是净利表现反而呈现出下滑状态,盈利能力实在是谈不上令人满意 。
而飞天云动出现盈利水平降低的一部分原因则是持续地购买广告流量,招股书显示,飞天云动报告期内用于流量获取的成本分别是0.513亿元、1.153亿元、1.384亿元、1.445亿元,占同期收入成本的比例分别是53.7%、65.6%、59.2%、74.4% 。
与之对应的是调整后的净利润最高不过0.61亿元,仅2021年上半年流量成本就是当期净利润的2.7倍,难怪乎飞天移动称其为智慧营销服务商,也照应自身的主营业务刚好属于营销内容 。
既然是基于营销内容为主的营收服务,飞天云动的分销及销售开支也少不了 。招股书显示,飞天云动2018年的销售开支为78.4万元,到了2019年就增长到545.7万元,同比增长近600%,到2020年更是同比增长33%至725.7万元 。
也就是说飞天云动其实是基于AR/VR场景中的营销内容来达到营收的目的,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起其元宇宙的野心,研发投入更是限制着其元宇宙前进的动力 。
招股书显示,飞天云动报告期内的研发投入分别是758万元、1142.5万元、1504.6万元和901.2万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4.6%、4.6%、4.4%和3.2%,要知道飞天云动用于购买流量的成本最少也有5130万元;而其研发人员也只有46人,占总员工的36.8% 。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研发人员,与大厂们在元宇宙的投入对比中都不占优势,由此可见飞天云动的底层技术想象力着实有限 。
由此可看飞天运动的元宇宙野心与自身实力实难相配,飞天运动说是国内元宇宙第一股,其背后的元宇宙更像是其上市的噱头 。
VR前景依然是未知数飞天云动的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游戏开发平台掌中飞天科技,研发的单机手机游戏包括《飙车之神》、《战地枪神》、《爱丽丝仙境消消乐》等 。2015年,随着VR在国内的兴起,掌中飞天科技的业务重心游戏不久也就转向成AR/VR内容及服务,开始成为一家以互动内容营销为主的公司 。
彼时的AR/VR市场刚兴起,AR/VR技术由急需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掌中飞天科技于是在2017年挂牌新三板,登陆资本市场两年后又因推行未来业务选择在新三板除牌 。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掌中飞天科技在2021年11月30日更名为飞天云动并在改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向港交所递表,打起了国内元宇宙第一股的名号 。
然而飞天科技切入元宇宙的入口并不是游戏,而是AR/VR的内容与服务,也就是招股书中宣称的国内元宇宙场景应用层的领先服务商 。
根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安信证券发布的研报《元宇宙2022——蓄积的力量》里指出,元宇宙主要包括硬件、内容、底层架构三个内容 。也就是说元宇宙产品是基于软件和硬件综合的产品,不仅仅需要内容的支持,还需要强大的硬件技术支持 。
而飞天科技仅在内容服务支持方面有些优势,而基于硬件开发的AR/VR本身并没有竞争力 。即便是在元宇宙上表现最激进的Facebook对于AR/VR的开发也有至少七年之久,旗下的Oculus先后推出了六款VR硬件产品,市场表现最好的Oculus Quest 2也仍有很大的问题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