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向钱一步

如果问:学习理财要先学什么?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答案都是:炒股啊、买基金啊、买黄金啊之类。这都没错,但是恰恰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点: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并不只是技术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思维观念的区别。如果对待金钱的观念不改变,学习再多的技术也只会陷入“鬼打墙”般、固定模式的财务困局里——所以,理财的第一步,应从观念的更新升级开始,只有先把观念调整到富人思维,才能实现质的突破。
2021年的第一个月,我就参加了这样一个让理财思维实现更新换代的训练营——赛美老师的财富升级营。在近一个月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我从7个方面升级了自己的理财思维,从而更好地理清自己的财务、理清自己的人生。
如今,训练营即将结束,我也在这儿做一个小小的复盘。
Part 1信念升级 每个人的财务观念都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在与自己的原生家庭、老师同学、朋友同事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就很容易停留在自己认为“对”的、实则片面的财务信念里,慢慢地,便会像《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的两个父亲一样,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第一课,老师便从“信念”开始,先来扭转我们的一些财富观念。
老师列举了不少错误的金钱观:省字当先、享乐主义、金钱邪恶论、土豪消费观等。对于我来说,看着最眼熟的就是“省字当先”,这大概就是受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现在我逐渐明白:虽然节约是一个好品质,但过度节约却容易导致无法盘活资产,也无法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所以,重点不是“省”,而是“合理分配”。想通了这一点,就像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开始对今后的财务规划有了一些新的打算。
Part 2消费升级 不过,尽管第一课里提到不能一味省钱,但适当的节约用钱还是很必要的。所以,第二课便是要教会我们怎么合理消费、在省钱与花钱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省钱方面,老师讲到了“收入-存钱=支出”这一公式,我是很认同的,也一直都在这么做——每次一发工资,都会先存下固定的金额,最开始是做“12张存单”,后来是基金定投,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强制储蓄。不过老师在这一步的基础上又深化了一步:把钱分门别类放入不同的“信封”,专款专用。这和另一个课程里讲到的现金池、保险池、目标池和金鹅池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过去的我在这方面做的是不够的,这是我未来要加强的地方。
另一个要加强的地方是“记账”和“做预算”。记账过去反复开启过很多次,但都半途而废了。“做预算”更是从来没做过,怕麻烦。这次在课后作业的“鞭策”下做了一次预算,有点被震惊到。看来以后要把这两件事列为每月、每日必做的事了,否则真的对花了多少钱、花去哪儿了一点概念都没有。
花钱方面,老师讲到了“赚钱、理财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其实并不是要抑制消费,而是要把钱花到“点子”上。这就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健身房和学习上花的钱,多吗?多;必要吗?必要。只要对自己的身心有益,且切实去运动、去学习了,就是合理的消费。这么一想,花钱的负罪感真的就降低了呢~
Part 3 赚钱升级 都说要“开源节流”,第二课讲完了“节流”,第三课自然要讲“开源”。
这节课里,老师讲到了一个很扎心的现实:人的一辈子——从0岁到100岁都要花钱,但真正能好好赚钱的时间却只有二十多岁到五六十岁这三四十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用三四十年的时间来支撑一辈子、几代人的生活。“开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老师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的人生是在“挑水”,还是在“挖井”,还是在“建水渠”?从而引出了收入的三个赚钱的三个阶段:首先是靠时间赚钱:这通常是在刚开始工作的前5年,没资源、没人脉,只能靠勤勤恳恳上一小时班赚一小时的钱。其次是靠资源赚钱:这通常第二个5年,有了一些人脉、金钱和其他方面的积累,可以开始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逐渐解放自己的劳动时间。再往后就是靠资源、资金、资产赚钱,这才是真正“躺赚”的阶段。
分析这三个阶段,我开始审视自己当下的财务管道:虽然一直想着开源,但主要还是停留在工作和副业这两块,尽管也有一定的理财收入,但也还没有形成运作顺畅的体系。忽然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除了好好工作,还要好好积累人脉、资金和其他资源,增加合作收入;而副业也要朝“睡后收入”的方向去调整;至于理财,更要好好研究和学习,因为这是普通人也能慢慢挖好的“躺赚”水渠——毕竟,真正的财务自由是时间自由,如果一味投入于工作,也就失去了赚钱的意义。
而这节课的课后作业更是给了我们一次认真梳理自己资源的机会,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梳理,我也不会发现原来我身边的资源其实有那么多,接下来就看自己怎么行动了。
Part 4 把脉升级 【认知升级,向钱一步】第四课是整个课程中我认为最精华的部分(其实也是我最开始报这个训练营的动机),不说课程内容,只是课后作业——请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免费进行一对一的财务问诊就价值爆棚。
首先,财务问诊给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认真思考并盘点了下自己的财务情况(不得不说,老师每一课提供的Excel表格工具都特别棒,尤其是财务盘点的表格,以后都可以使用了)。真是“不盘不知道,一盘吓一跳”,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已经很节省了,结果一年下来发现家庭支出还是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更“可怕”的是,作为一个无房贷、无车贷、无娃的人,一直都觉得自己的经济压力是很轻的,结果盘点后才发现,如果把时间轴拉到一辈子去看,其实我“欠了一屁股债”。这瞬间把我的神经绷紧了,一下感受到未来的责任和压力。
财务问诊图 而这里就要表白下我可爱的班班绚绚了,在看到我的财务盘点后,非常认真地帮我做了梳理分析,告诉我资金要怎样分配、接下去要做哪些事,而且不仅仅限于财务层面,更是帮我拓宽了视野,从手机套餐该怎么买到怎样把信用卡的价值利用最大化,从个人健康该如何管理,到孩子教育怎么规划……一步步带我看清了未来整个人生的努力方向——理财就是理人生,一点都不假。特别感恩理财营让我认识了这么耐心有爱的班班~也特别感恩班班给到我的、实打实的帮助。
Part 5 资产升级 训练营的第五部分讲到了“资产”,而这一部分给到我最大的帮助就是重新审视了资产的内涵与外延。
很早以前,受读过的理财书的熏陶,我一直把车看作是负债,但赛美老师给出了一个特别的观点,即:车是资产。为什么呢?因为车可以给你带来便利,帮助你快速便捷地去做很多事、去往很多地方。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如果花出去的钱能为你带来超过它本身更多的价值,那么这就是资产,无论有形的,亦或无形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买健身卡和报课学习,只要切实提升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武装了自己的知识头脑,那就是值得的呀。
而关于资产的外延,经过这节课,也从原本的钱、房又拓宽到了保险。过去从来没想过保险也是资产,但通过老师的一番分析,才发现保险是可以让我们最快收获百万资产的方式。而当老师加餐讲了“万能账户”后更有一种大大刷新认知的感觉——这么多“钱的玩法”,真的要好好利用起来才行呀~
老实说,这一课上下来,真的越来越后悔自己没有早点买保险了,所以接下去,先配齐必要的保险,再用“万能账户”来增加收益、把钱玩出花儿来,就是自己的一大目标啦~
Part 6 杠杆升级 从上一节课走来,自然而然便有了这一课对于“杠杆”的探讨——真正的富翁都是“负翁”,这是这节课上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当然,这并不代表着一味地负债消费,而是要懂得“以小博大”的意义。这对于一直不怎么用信用卡、也一直不大爱跟人借钱的我而言又是一次很大的认知升级。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适当负债的几大优点:
1.可以激发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动力,虽说“无债一身轻”,但确实容易让人变成咸鱼。没有压力就会失去拼搏的动力,适度负债可以让人始终处于一种向前奔跑的状态。
2.可以帮助撬动资产,比如信用卡的使用、万能账户的使用,如果利用得好,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去积累较大的财富。
当然,光有了基础的认知还不够,后面还要更多地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也要逐步去实践,争取让资产快速流动起来,积累更多的财富。
Part 7 规划升级 最后一课就是规划升级了,这节课上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终极法宝:7个定投计划——社保定投、意外定投、重疾定投、教育定投、养老定投、基金定投、房产按揭。用一种先定投后消费的方式,不仅减轻了自己花钱的负罪感,又为未来的财富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让自己“终身有钱花”。
而课后,我也根据对课程的理解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家庭理财规划,虽然有几项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但主要的规划都已安排上了。后续一方面会继续学习让资产增值的方法,另一方面会不断跟班班沟通,确保每年都能有更为合理的规划。
理财规划 认知升级,向钱一步。一个月的训练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财务思维的提升。当把“理财”和“理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当下及未来到底需要什么、又该把理财的重点放在哪里。而当我们把财务规划纳入到人生规划中后,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让时间去撬动一切就可以了。
感谢所有老师的付出,感谢所有同学的陪伴,未来,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行走在理财、理人生的道路上吧~

    推荐阅读